今日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从接近卫生部的权威人士处获悉,包括卫生部在内等多部门已达成原则性共识,同意放开外资独资经办医疗机构。这是继2009年深化医改文件精神以及今年2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先后明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后,部门间在上述原则性文件基础上的第一次正式动作。
多部门对外资经办医疗机构的原则性表态,显得颇有意义。但是对于这一新举措,各方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和想法:
长期从事医院改革研究的北京群英咨询管理公司董事长刘会:
由于目前还不清楚随后的规定能在多大程度上放开,是否会先试点,医保接续和职称评定等如何解决等,所以还不好判断这一可预见的“开闸”将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作用。但他认为,如确实有实质性政策放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使包括医生和医院在内的医疗资源合理流动起来,让业务精良的医生进入市场,形成对专业能力的价值判断。
某医改专家:
“如公立医院改革‘管办分开’这个核心问题不解决,说什么都是白搭。”
几十年来,对中国公立医院的症结,业内习惯将其归因于“管办不分”——管理权在卫生系统,经营权也在卫生系统——一个城市最大的中心医院院长往往同时是该地卫生局局长或副局长。“冀望他们主动交出医院这部分职能,如没有强制性政策,不可能推动。”
福建地区某医疗集团董事长:
现在民营医院的发展频频遭遇“土政策”包围——在科室设置上考核很困难,长期批复不下来,民营医院税收按营利性医院缴纳,不享受公立医院的税收减免,拿不到医保定点、医护人员职称评定等,“虽然新医改提出了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院,但现在和之前没任何不同。”在难以解决的待遇差别下,许多民营医院或选择专科治疗方向,或定位高端,避开与公立医院正面较量。
本人对外资机构来中国独资办医院一直是采取欢迎的积极态度的,但是,不免也有一些担忧,国外的和尚能念好中国的医疗经吗?中国的医改问题目前是千头万绪,一团乱麻,中国人现在都是雾里看花,外资机构来了给中国的医疗界带来的是一缕春风,还是一堆麻烦,还需要拭目以待。我的担忧有以下几点:
1、中国政府是不是真的想对外开放医疗领域,因为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来中国办银行、办保险机构的声音一直不断,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中国的那些垄断企业至今还是一家独大,没有竞争。中国的医疗领域也是垄断行业,以公立医院为核心,外资机构办的独资医疗机构能搅动这潭水吗。
2、国家一直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医院,但是,很多政策得不到落实,民营医院一直在夹缝中生存,逼着他们“铤而走险”,最近,爆出的北京东大肛肠医院就是鲜明的例子。虽然,国家原则上同意了外资机构可以独资办医疗机构,但在中国目前的公立医院管办不分的情况下,外资医院会不会也会遭到民营医院同样的境遇,如果是这样,希望外资医院激活中国医疗市场的美好愿望就会落空。
3、中国的中医中药近些年来一直不景气,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扶持中医中药发展的政策,但是收效甚微,反而取消中医的声音不绝于耳。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办独资医院以后,国外先进的的西医技术和医疗设备肯定会被大量的引进和应用,中国的中医中药的生存空间可能会变得更加狭小。政府应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改变目前中医的培养模式和医疗模式,如果狼真的来了,羊就真的没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