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在患者临终的时候该做些什么呢?

(2010-06-26 09:38:03)
标签:

临终关怀

生命意义

医生责任

人文关怀

    昨天我的一篇题目为“好死不如赖活着”对吗?的博文被波子哥转载后,得到很多网友的热议,我非常能理解很多网友的不同声音,医生确实没有任何权利决定病人的生和死,但是,客观的事实是很多时候病人的生和死确实很大的程度掌握在医生的手里,所以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医生对生命的认识,医生对死亡的认识都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在医学院校读书的时候,《医学伦理学》这门课程是选修课,记得我是没有很认真的学。我不知道现在学医的大学生是否重视这门课程,但是,从很多刚毕业的学医的大学生身上看到这门课程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我也觉得这门课程的内容也该与时俱进了。

    谈到病人的生和死,让我想起前几个月,我在医院血液科工作的时候遇到的一个因患白血病死亡病人的故事。这个病人只有25岁,是个身体很棒,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工作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也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小伙子正在热恋之中,和谈了四五年的女友,已经准备结婚了。我接触到他的时候,他患白血病已经近一年了,已经接受过几次化疗,但是,病情没有明显的好转,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据说他母亲准备把房子卖了,或者去借高利贷。小伙子因为过去身体很棒,对疾病没有足够的重视,此次因病情加重入院后,开始心情还很好,性格也很开朗,后来,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他开始逐渐焦虑起来,不停的发脾气,已经预感到自己的预后不好,于是,不停的向医生追问自己的病情。因为,他不是我主管的病人,只在我值夜班的时候,我们才会聊几句,当他向我询问病情的时候,我也总是安慰他,告诉他还是能好转的,希望他能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小伙子走到生命尽头的日子是虎年的春节,正月初一我值夜班的时候,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血压下降了,我忙乎了一夜,才让他的病情稍微稳定一些。这天晚上小伙子一直烦躁不安,因为家里人有虔诚的佛教徒,于是把寺院里的大师请到病房给小伙子说法,大师走后,病房里也一直播放着佛教音乐,无形中给病房增添了很多神秘气氛。小伙子是在正月初三我值夜班的晚上去世的,离开的时候,小伙子用乞求的眼光看着我,对尘世依依不舍。

    我也算是工作在临床一线近二十年的老医生了,自己主管的病人离开人世的也遇到过好多好多了,虽然每次当自己病房有病人离开,我都会主动帮助患者家属料理后事,甚至主动给病人穿寿衣就有很多次。可是,这次小伙子的离开,却让我想了很多。一是小伙子正是大好年华,还留下了没有走进婚姻殿堂的遗憾;二是,小伙子家庭贫困,为了给他治病,家里已经一贫如洗,每次看到他母亲为了给他治病筹钱焦急的样子,就很心酸。虽然这个家庭已经付出了最大的代价,最后还是落得人财两空的结局,当然作为母亲,我没有在她那里看到一丝的后悔。

    记得正月初一那晚当寺庙里的和尚走进病房的时候,我没有跟去病房,我和当班的护士说了一句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工作是失职的,那个小护士因为太年轻,没有听懂我的话。我继续解释说实际上在患者临终的时候,也许我们医务人员应该去和病人及家属谈谈,让病人和家属能够正确的认识病人的生和死,或者是医院里面专设一个部门,由专业的医生来处理这样的事情。很多的病人在临终的时候,是不知道自己的病情的,很多肺癌的患者死亡的时候,依然认为自己得的是肺炎。从某种意义讲很多病人也是死不瞑目的。

   在患者临终死亡的前夕,作为医务人员除了应该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外,我们还能为患者和家属做些什么呢?医务人员应该怎样认识病人的生和死呢?中国目前的医疗模式和医患之间的人文环境是否允许医务人员做的更多呢?我还在思考,也在寻找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