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山体溶洞是如何形成的?/云儿朵朵从山里来 by陆玲 -

(2011-01-15 21:44:31)
标签:

洞口

溶洞

山体

水蒸汽

环形山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山脉之中有溶洞

(陆 玲)

http://filer.blogbus.com/4453144/4453144_1295078142p.jpgby陆玲 -" />

图注:以上星星符为溶洞口,直线双箭头列举洞口与岩石滑落的对应位置,还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可考。

 


女儿,看那张三人怒江观山图,顺着他们对望的山丛,可发现了多处溶洞口,最明显的洞口有的开着窗,有的岩层崩裂了。看,那洞口对应的山下有一堆岩土——,那是从洞口气突滑坡形成的,假如过去那里曾经有房子,就难免受到灭顶之灾哦。阿尼佗佛,该没有吧!

 

http://s3/middle/6243d8a5g9a96838fae22&690by陆玲 -" TITLE="5)山体溶洞是如何形成的?/云儿朵朵从山里来 by陆玲 -" />

图注:看!那块岩石是从哪里掉下来的?

 

假如我的工作能够给人们带来任何那怕是一点点的切实帮助,就比写出再多只停留在纸上的论文都有意义哦。我把山洞形成机制和找山洞的一些方法告诉你们吧?

山体溶洞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上的山脉绝大部分都是由环形山系构成的,它们跟月球和其他类地天体表面的环形山一样为陨击成因。这些山分成两类——
一类为岩层垂直发展为主的中央峰,另一类以不规则斜岩为主构成的环形山。在陨击冲击变形成坑过程中,岩层运动是陨击冲击波将其挖掘推移而导致。因此,这些气体运动的遗迹往往可保存在山体中,或山体之间。
比如,中央峰附近往往分布着天坑——陨石撞击过程冲击波形成的垂直出气孔,在环形山往往分布着山洞——水平出气孔,在山梁、山腰等处或分布各种不规则的出气孔,这些气孔通常连通着气道——就是所谓的溶洞,因而,它们也是溶洞的出口。出气孔的形态、其分布数量的多少和空间分布规律跟山体的岩石结构、性质、陨击冲击波的影响有关。

 

如何发现山体内部的溶洞?


一看环形山体的部位——在山梁和山涧洞口往往是裂隙,线形的;
在山脉“末梢”的高处洞口往往是不规则椭圆形,倾垂直向,以及它们两者综合形态的;在山脚的洞口不太规则,许多隐形洞口是圆形的、倾横向。中央峰山体溶洞一般表现为天坑。
二看山体的形态——因为溶洞与山脉伴随而成,溶洞分布的趋势通常也是山脉分布的走势,山体中间往往有溶洞,越是浑圆肥大的山体,溶洞越是明显存在。
三看洞口分布——山体洞口比较大,比较多,说明山体内部的溶洞也比较大。

当然,如果山体内部的气体释放比较大量,可致岩层包裹溶洞的岩层被彻底破坏,甚至导致山体开解,成为“开膛山”,这样溶洞就消失了,形成了“明裂带”。
开膛山中间为峡谷,山谷两边的山体是凹凸吻合,山体的表面是原来山体中间的岩层形态,在峡谷中间的下层依然存在溶洞——溶洞是多层的。

不排除山体“实心”的情况,除“开膛山”之外,有的山体内部气体在某种地质条件下被转移释放了,比如在砂岩山体里溶洞比较难形成,而石灰岩山体则容易保留溶洞的形态。

——根据陨击冲击变形成坑机制,山体和溶洞总是伴随而生,通过寻找到溶洞口,可以进一步认识溶洞和环形山中裂带分布及其功能特点,以及岩层受到洞内软流体活动的规律,可让当地居民采取对策,以减少其受到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这不仅对村庄选址,还对寻找水源、预防雷电和山火具有特别的意义。

 

http://s3/middle/6243d8a5g9a968409bb52&690by陆玲 -" TITLE="5)山体溶洞是如何形成的?/云儿朵朵从山里来 by陆玲 -" />

 

 

图注:用兰色闪电箭头指示的这些村庄的地址实在太危险了,如地震可能会被灭村。

红色圈的范围也不适合建村。

 


云儿朵朵从山里来

 


女儿,你知道天上的云儿从那里来的?
我过去总以为它们都来自遥远的海洋,是太阳把海水蒸发升腾而形成的。这跟课本的介绍和我一直居住在亚热带的东南沿海丘陵地带,每年多个台风带来的丰沛海水,让这个印象一再强化有关。

可后来,经过观察我才发现,许多云儿却来自陆地上的山丛,朵朵云儿从山里来,它时儿飘散、时儿凝聚、时儿被挤成长龙,时儿布满天空,变幻末测。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山顶上的云雾袅袅升上天空的景象,也可以因此想象从山脉溶洞里升腾的水蒸汽,它们从容地飘出,变成云团一朵朵、一层层的,呈现了水蒸汽以脉冲节律有秩序地从山体中释放出洞外的效果。

这儿有图为证,请看下图:
1) 刚刚从山涧里吐出来的云,它们还在山涧之间。
2) 山涧出来的云变成一条长带,它们或是从裂带中平衡升腾,或者是气流上升遇到了反作用的气流阻挡或削割。
3) 已经飘到天上的云,许多时候仍保持着水蒸汽从溶洞中释放出来的节律美。
……

http://s15/middle/6243d8a5g9a9682aabc3e&690by陆玲 -" TITLE="5)山体溶洞是如何形成的?/云儿朵朵从山里来 by陆玲 -" />

 

 

图注:刚冒出山涧的云。

 http://s3/middle/6243d8a5g9a9683341d42&690by陆玲 -" TITLE="5)山体溶洞是如何形成的?/云儿朵朵从山里来 by陆玲 -" />

 

图注:从山涧云朵在喷薄而出。

 

http://s9/middle/6243d8a5g9a9681b3a778&690by陆玲 -" TITLE="5)山体溶洞是如何形成的?/云儿朵朵从山里来 by陆玲 -" />

 图注:云带仍保持着来自山涧的形态。。。

 

哦,女儿,还要补充一点:山洞里释放云儿不仅是水蒸汽,还释放着其他矿物元素构成的离子云,其强烈释放的时候,甚至可以表现为“地震云”、 “ufo”、闪电雷鸣等等。

当各种水蒸汽(氢氧化合物)等粒子化合物释放到天空的时候,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下可演变成为多姿多彩的云相,可以成为我们判断地层构造和气象活动性质的公共信息系统,它是一本真正的天书,谁如果真正读懂了它们,将可以了解地下气象和天上气象活动及其发展趋势。

山顶吐云的现象,令人更深刻地理解“高山水长”——有多高的山,就有多长的水的自然基础是山洞中的水蒸汽蒸腾导致的。许多人都品尝过山泉水的甘甜清新,几乎可以说,有山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生物,就有人家哦。

关于山泉水的形成机制。
我想谈两个观点:
1) 山泉水是山体内部的蒸馏水。一般而言,山体内部溶洞通过各种方式积蓄着大量的水——比如,与海洋相通的溶洞等,或许许多人不信有这样的溶洞,真的,怒江的许多溶洞跟海洋相通的。
溶洞内部的气温较低,当地表温度传导进入山体溶洞中,内部水体和水蒸汽便通过溶洞和裂隙蒸腾,或者直接在岩石中液化而释放出来。
2) 山泉水或许还可以来自岩层中的氢氧分子的合成,以及氢氧化合物从其他化合物中的分异。这些还有待研究吧。
3)我们通过云的形态来推理山洞的水蒸汽等流体活动的情况。

 

女儿,
有人问我,你没有办法看到陨石撞击地球的过程,如何了解它?我说,这些构造地质、地貌处处都是陨石撞击能量运动的遗迹,它们会跟我讲故事。而我们心灵相通,是因为在他们面前保持了虚心学习的态度吧。

图读怒江奇山异石,我联想很多,写了六个心得,怒江的地貌景观,岩石山体里面的奥妙,还有很多。。。以后再探讨,类似的讨论将可激发我们更多的科学和艺术灵感,你说呢?

 分析图片来源- 曹斐,怒江计划,2007


Our Vitamin http://vitamincreativespace.blogbus.com/logs/99658901.html#cm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