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资考试综合素质作文素材

(2018-10-18 19:38:01)
标签:

教师资格证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考试

综合素质

作文素材

分类: 教资笔试

作文素材:

职业理念有关: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梁启超:《教授法》

 

当人的世界观统帅着他的思维、感觉、意志、活动等一切精神生活领域时,知识就变成了起作用的东西。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思维,这是教学技巧的重要表现,凭借这种技巧,教养使人变得聪明起来。——[]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个性的全面发展》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

 

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运用精神的和物质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长期的影响,来达到自己预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则是自己努力学习与善于接受教育者对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响。教育过程是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能动作用和这两个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好。——于光远:《教育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一》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清张伯行:《养正类编》

 

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M·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行知书信集》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

 

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明陈献年。摘自清·黄宗羲《明儒学案·白沙学案·语录》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叶圣陶教育书简》

 

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M·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信三三》上,第97

 

师生年龄有差别,知识有差别,身份有差别,人格无差别!——储昌楼

 

前后不一致是教育中最严重错误之一。——【英】斯宾塞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美】爱因斯坦

 

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法】莫泊桑

 

我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英】达尔文

 

我们想使儿童变得聪明、贤良、磊落的人,用鞭挞以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是不合适的。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和到了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使用。反之,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取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的避免。——洛克〈教育漫话〉

 

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您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是他们具备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洛克〈教育漫话〉

 

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洛克〈教育漫话〉

 

儿童的过错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受到赞扬的之后,经过大家一番传播,则奖励的意义就更大。而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于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洛克〈教育漫话〉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赫姆林斯基

 

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波普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尔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点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中学生。——陶行知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杜威

 

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系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R.H.戴维

 

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E.捷尔比     

 

             

志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先生不就应专教书,他的职责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就应专读书,他的职责是领悟人生之道。”——陶行知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不光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身教重于言传。——王夫子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赞科夫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只要能培养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我学自我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郭沫若

 

教学原则有关:

1直观性原则

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夸美纽斯

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乌申斯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荀子

 

2启发性原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3巩固性原则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复习是学习之母。——乌申斯基

 

4因材施教原则

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西邻教子》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朱熹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赞可夫

 

5循序渐进原则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静思——朱熹

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欲速则不达——《论语》

 

6量力性原则

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墨子

要去观察能力发展的次第,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夸美纽斯

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第斯多惠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之。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8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文以载道。——周敦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