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我喜爱的艺术形式》普通话水平测试3分钟命题说话

(2018-08-20 12:24:08)
标签:

教师资格证

教育

普通话

情感

文化

分类: 普通话水平测试
1
     我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是小说。小说有趣、好看、吸引人,许多人都很爱看,我也很爱看,因为它能以细致而鲜明的人物、完整而多变的情节、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完整地向人们展示一个既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复杂世界。
     首先说细致而鲜明的人物描写吧。小说中的人物不仅有神态、语言和行为的外在表现,而且有思维、意识和心理的内在活动。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作者能对各种各样的人物作细致而鲜明的描写。就拿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来说吧,书中描写的人物,个个性格各异,细腻鲜明,像柔情似水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泼辣的王熙凤等等。第二就是小说中情节的描写是完整而多变的。小说的情节一般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四大步骤来编写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小说的情节又是多变的,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偶尔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出乎意料,扣人心弦,总想方设法吸引住你,让你爱不释手地把小说从头看到尾。第三就是小说中感情的描写丰富而细腻。小说中对感情的诉说有时细腻得让你感同身受,如同亲临其境一般;其主人公的遭遇有悲有喜,有时会让你哭得死去活来,有时会让你笑得肚子直发痛,有时还会让你哭笑不得,心里憋着直难受,真可谓感情丰富也。

 

 

2

     我喜爱的艺术形式有很多。比如:电影,音乐和小说。
     先说说电影吧。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电影就是傻瓜都看得懂的艺术形式。虽然这句话带有贬义,但却真真切切的表明了电影是一种能为大众所接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人们不需要有怎样高深的艺术修养,只要在大荧幕前观看,就能理解电影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电影能够将故事情节身临其境的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演员的精湛演绎,将人物的心理,人物所面对的情境直接呈现给观众。前阵子,我看了电影《十月围城》,讲的是清末孙中山先生为了革命冒险来到香港,为了保护孙先生,人民日报社长陈少白带领一群民间革命人士,誓死保卫的故事。电影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却感人至极,以至于好几次我都没能忍住眼泪。我至今都记得那群革命党,他们勇敢,他们热情,虽然最终一个个倒在了血泊之中,但是他们的精神将长存于人世。这就是电影的魅力,简单,直接,深刻。
      再说说小说。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是《飘》。我最喜欢小说里乐观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无论有多少的艰难险阻,她都能挺身而过。在小说最后,她的一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便成为了我的座右铭。人生其实很短暂,人们往往会抱怨人生的不如意。在阅读了大量的小说之后,我们便会发现,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之中,个人的不如意又算得了什么呢,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小说能让我们领略到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就好像是一种穿越,让一个人的一生放大,体会不一样的生活。
      最后来说说音乐。在宁静的夜晚,请你放下手上繁重的学习和工作,打开播放器,倾听一曲曲安静舒缓的音乐。你会觉得无比放松与惬意,仿佛周围所有的压力都消失了一般。此时的你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在音乐中沉沉的睡去。我喜欢安静的音乐,它能让我保持平静的心态,缓解工作的压力,让我感到很轻松。一曲悠扬,使得一天的劳累伴随压力而去吧。

 

3

       我喜欢在学习之余读格言。因为格言往往能给我启示
  艺术大师徐悲鸿曾说过这么一句格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道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一个人顺利或成功时,傲气就常常随之而生,有了傲气的人,自命不凡,以为自己聪明能干,高于别人一等,于是目空一切,这必须注定了他今后的失败。当成功时,赞扬、过誉之词迎面而来,往往使自己过高估计自己,从而产生傲气,而它一旦产生就使人头脑昏昏然,辩不清是非曲直,更听不进批评的意见,这也必然导致事业的失败,所以,“人不可有傲气”,这就要求我们在顺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成绩面前要检查自己的不足

之处,正确估价自己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但在“无傲气”的同时,必须“有傲骨”。也就是必须有志气,有信心,人往往在失败和挫折面前灰心丧气,并把原因归为“自己天赋不足”,

从而“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因为失败了,冷眼、讽刺就会随之而来,这也会使人丧失锐气和进取心,这就要“有傲骨”,“说我落后,我

承认,但我不甘心,我找原因再努力,一定会赶上你。”要有这样的雄心与信心。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几次失误,使我国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一些

发达的国家。但中国人有骨气,有信心,现在不是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了吗?只要有骨气,有信心,不断探索,不懈努力,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这句格言使我懂得了,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既能在赞誉面前低头检查不足之处,也能在冷眼前昂首挺胸、阔步向前。
   朋友,请记住:“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4

    我喜欢对联,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就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末年,我国才出现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一般说来比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