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抓住一个春天——与这个季节有关的电影记忆

(2016-04-27 14:52:20)
标签:

杂谈

春天说:即便是我,也迷失于我浪费的分分秒秒。   —— 阿多尼斯

http://ww3/large/623f5850gw1f3b97p9jd1j21fq146wxu.jpg


春节返乡,冬景萧索,到处还见得着年初那场“世纪寒潮”留下的踪迹。漫山遍野的桉树,变成了齐刷刷的银灰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绣球般的荔枝树,好似着了一场火,烧掉了引为为傲的肤发,裸露着伤疤。气温迟迟不升,就连自家种的大丽花,都攒紧了它的新蕾。但这种景象,终归没有2008年的寒潮来得触目惊心。那时候,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树木,被无形之手拦腰折断。大自然正在上演另外一场无情生杀。

我又回到了桃溪边,在又一个枯水的冬季。

小诗人铁头写的《原谅》里,春天是温暖而包容的:春天来了\我去小溪边砸冰\把春天砸得头破血流直淌眼泪\到了花开的时候\它就把那些事儿忘了\真正原谅了我。

在陈医生的歌曲里,春天是个走向舞池的神秘舞者。情人忙着爱恋,春天就在你脚尖,好戏还未上演。记起这首歌的那天,恰好是周防正行《谈谈情,跳跳舞》上映二十周年。那是1996年,一名中年男子在地铁上,看到疲惫生活中的舞台梦想,人生的春天。

在侯麦的四季故事里,《春天的故事》是苹果树,是绿意浓浓的花园,是刚好发生在这个季节的相遇故事,是遗忘了镜头存在和真实时间的哲学对话,是爱上法语的绝佳片目。

还有北欧冷面笑匠考里斯马基,《勒阿弗尔》号称是他人生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结尾,屋角上突然探出来了一树樱花,欢天喜地,其乐融融。与之相反的是枝裕和,《海街日记》的四姊妹在电影结尾又参加了一场葬礼。她们再次提起了一枝樱花的美丽。但这个时候,电影故意把它藏了起来。面对樱花,生与死,似乎已经可以和解。

这就是春天。


(一)

《似水流年》、《八两金》

http://ww1/large/623f5850gw1f3b8l7dzshj20k00dcgng.jpg


“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呀,水乡温柔何处是我家”。 ——《船歌》

春天这个季节,从立春雨水,一直延续到清明谷雨。有时候,它也指代来年,毕竟来年就是以春天开始。

或许就是个巧合。去年开春,我到了汕头和揭阳。今年开春,我去了趟潮州。

这片地方,与我成长的闽南地区有诸多影响联系。从方言到信仰,从民间传说到电影故事。我要说的《似水流年》和《八两金》,就是发生在这篇神奇的土地上。一个是白描散文,一个是抒情文。

清明,旅居香港的姗姗回到了潮汕的乡下老家。1984年的潮汕,还保留着温润朴实的水乡风貌。山上有巨石,村口有古树,池塘中还有明晃晃的月亮。古厝低矮,耕田延绵得望不到边。尽头之处,好似有薄雾与炊烟,年年日日都是如此。成群结队的孩童,热烈欢迎着归家探亲的海外游子。

这部电影有太多神奇的地方,它属于真正被创作出来的电影。严浩在香港,编剧孔良在广州。斯琴高娃是蒙古族,顾美华是第一次演电影。《似水流年》的故事,与政治无关,与个人有关,但它不是任何创作者和参与者的故乡。不过,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张叔平等人不得不化名,甚至于,它无法参加金马奖。一直到今天,由于没有发行正规的音像制品,它也几乎淹没在不算遥远的历史当中。

如今,《似水流年》成了潮汕文化的电影代表作,害我“错把他乡当故乡”。要知道,关于闽南或潮汕的现代影像,它们在电影里是半灭绝的空白存在。这种灭绝速度,一直持续到今时今日。被拆掉的老城区,迈向城乡结合部的火柴盒房子,它们被推倒,被建立,连一声叹息都没有。

稍晚四五年的《八两金》,它像是一部应景之作,同样远离了动荡的时局。如今号称“胖子中身手最矫健”的洪金宝,他在电影里的角色,居然叫做猴子。衣锦还乡回来,脸上有肉,满面红光。没有太大改变的,是去年导了一部电影、还演了两部电影的张艾嘉。她的一颦一笑,就像春天渐涨的河水。

这部片子有几欲要燃烧起来的大红色,木棉花,新娘子的嫁衣裳。那些凋落的花朵背后,是流逝的春季,早夭的爱情和没什么好说的中间人生。电影结尾,半山腰露着一截龙头船,是一个逾越了现实的电影画面里。还有《船歌》唱着的,则是沧海桑田,世事变幻。

不知为何,这些来来去去的游子,都叫我想起了五条人歌里唱的无名人。14岁就瞎了眼的老盲人,1933年死于香港的陈先生。


(二)

《春逝》、《呼吸正常》


“你是春天里的花朵,长在了秋天里。”   ——《迷失的季节》

http://ww2/large/623f5850gw1f3b8ow9la0j20pi0ke771.jpg


人们列出的樱花类电影里,日本电影大概要占上八九成,但有关樱花的影像,并不尽是日本电影的专属。

韩国电影是在新世纪以后才进入中国影迷视野,它也有一些春天的景象。譬如李光模的《故乡之春》,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崔岷植主演的《春天花盛开》。无奈受限于地理条件,受制于电影工业的类型生产,韩国电影确实比较缺少与季节相关联的自然影像。

有部电影可能是个例外,它就是许秦豪的《春逝》。多数爱情片是为了砌造灯塔,许秦豪的爱情片则是看见海岸。在韩国电影的这段开花期,许多迅速成名的导演,又迅速被埋没,堪比明星更新换代的速度。后来,许秦豪试图在中国的成都重来一次春天景象(《好雨时节》),无奈已经回天乏术。

《春逝》的好,就是美得干净,伤感得明亮,像注视着一双眼睛的另一双眼睛,映射出一尘不染的爱情。如今回想,许多人大概只记得一场姐弟恋。刘智泰青涩得就是个大男孩,李英爱的颜值,犹如刚抛光的钻石,是纯氧女神。

还记得电影的几个画面,竹林中,金色田野,还有告别之际的樱花街道。再镂骨铭心的爱情,到来又不过一阵风。春天的你,遇上了另一个季节的她。四季轮回,开始也是结束。

近十年里头,周围的朋友,已经找不到许秦豪的影迷了。毕竟,他所代表的观影口味,还是比较软。

广州的云中,可能是个例外。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他突然喜欢许秦豪的所有电影,《外出》,《幸福》,还有《春逝》。这有些不可思议。他一直喜欢的是朴赞郁,科恩兄弟,还有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华丽丽。与之相比,韩国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含蓄。当然,让人记起《春逝》的,还有朴赞郁《亲切的金子》,刘智泰跟李英爱的对手戏,就像一个专属于资深影迷的彩蛋告慰。

如今,云中还在更新博客,一年几次。去年,他拍摄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名为《呼吸正常》。片子以花城广州为背景,拍上了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写的普通人,呼的是南方的潮湿空气。这个春天,我跟很多人一样,有些迫不及待想看到它。


(三)

《小森林冬春篇》、《恋上春树》

http://ww1/large/623f5850gw1f3b8qhs6e8j21040o4wwz.jpg


会在春天错过的,也不只是爱情。可能还有一年之初的理想,以及变得丰盛的食物——如果你忘记播种的话。

据说只要闹出尖尖的一点绿,珍贵的冬笋,就只能叫做春笋了。春天采制的茶,如果过了时候,就是失去新鲜感觉的旧茶。如何评价《小森林》,大概不能从《舌尖上的中国》角度来评价。毕竟,在中华料理面前,日本人似乎一再追求食材的原生态,取之于绿色自然,对乡土物产有着惊人执着。这也导致连一个饭团,经过煲饭的艺术和亲手的拿捏,仿佛也会吃出更为芳香的味道。

也有人对纷纷给《小森林》叫好的声音表示不解,要大城市的文青们去体验农村生活,这在中国,恐怕还是不可能发生的。看看春节期间被谣传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帖子,就知道在城乡之间,中国早已经被撕裂为好几个维度的空间,互相不理解不说,敌视和丑化的情况,同样存在。

看着春天迟迟不至,我也浮想联翩的一番。在爬山的路上,远看这片闽南乡镇,跟台湾的山谷小城,其实差别并不大。可是,一旦近看,就像用上了放大镜,你会发现难以理解的杂乱和污染。最致命的则是,这种发展还在持续当中,甚至变得越来越快。固守乡土,变成一种不亚于上远洋渔船的自我挑战。

我还看了关于春天的新闻报道,开元寺的几株樱花开了。面对那么多举着手机和相机的市民,它们不免柔弱得可怜。如同每隔几年要被挖上一遍的城市道路,谁也不敢说,这些樱花是否延续得到十年后。你不知道它们为何会来,自然不知道它们何时会走。缺少风景的背后,无非中国还在考虑风景以外的诸多问题,譬如房价和股市。

《小森林》不是理想国,更不是美化的乡村。在日本与中国之间,两个国家所面对的乡村,并不是一回事。在《恋上春树》,都市废柴男不怀好意地闯入到偏僻乡野,开始了伐木工的生活。吸引他的,只是不上台面的女色。

两部电影,一个讲美食,一个讲砍树。说的不是一回事,其实又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的返乡潮,年轻人返回乡土,去投身另外一种生活,实现自我价值。不只是日本和西方国家,就说台湾。罗大佑很早就在唱了: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海角七号》的阿嘉,开场不久就需要宣泄:我X你妈的台北。

动人的春色与风景,当然不会在大城市。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回到乡野,就连四季都会变得风光明媚。


(四)

《明亮的星》、《花落花开》

http://ww1/large/623f5850gw1f3b8udy7s4j21kw11xx4s.jpg


文化差异,加上气候不同,东方电影和西方电影里的春天,气韵往往大不一样。花都巴黎,多数时候就都像是春天。若是往南的地中海气候,那就常年是夏天气息了。没有了东方的重要节日,西方的春天,就真只是一个季节了。

有适合谈情说爱的,像《怦然心动》。不受束缚的青春成长,像《春天不是读书天》。也有如诗如画的传记片,来自后乔治时代英伦王国的《明亮的星》,以及来自一战前法兰西小镇乡土的《花落花开》(《塞拉菲娜》,Séraphine,2008)。

《明亮的星》,讲的是忧郁脆弱的诗人济慈。他写得出美妙的诗篇,却抗不过病魔的捉弄。电影有的是花团锦簇,夜莺歌唱,小桥流水,雨打窗台。简康平再现了一个梦幻的、古典好莱坞时代的世界,所有人物似乎置身在一个不会枯萎凋谢的秘密花园,令人意犹未尽,不愿醒来。电影里的春天,是丝绸鹅绒般的林间小路,是脉脉含情的静默河流。

《花落花开》,说的是后来疯了,最后死了的法国平民画家塞拉菲娜。她经年累月地辛苦劳作,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绘画训练,却在人生的缝隙中,在与上帝和大自然的相处中,用来自周围的天然颜料,画出了一副又一副令观者和她自己震惊的画作。电影里的春天,是大树和轻风,还有白云,山丘和绿草地。

这两部电影都不计一切地拥抱自然,因自然而生出无限的艺术源泉,又在自然和季节的轮回中,离开了人世。他们的生命,只是暂借一场。他们走了,就像把生命重新还给了自然,留下让后人享用不尽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注:《明亮的星》评论,可见于《身不在场》。《似水流年》,收录在《独立日: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

http://ww2/large/623f5850gw1f3b9277u4pj2076076glx.jpg


附录:当樱花盛开时  

日本的樱花,年复一年盛开,前往赏樱的中国游客,怕是也会越来越多。但有那么一些樱花它们成为了无法再现,不可复制的影像记忆。

《樱之森之满开之下》 筱田正浩 1975年

看完这部片子,也许你会发现松竹新浪潮的三位导演,最讨人喜欢的是筱田正浩。

《细雪》 市川昆 1983年

四姊妹片的经典之作,或许你在电视上看过它但这也没有减损她的美

《樱之园》 中原俊 1990年

排练契诃夫话剧的校园故事,导演拍了新、旧两版,间隔十八年。

《四月物语》 岩井俊二 1998年

有这么一部电影,听到片名就会让人联想到烂漫的樱花。

《风花》 相米慎二 2001年

相米慎二的最后一部作品,干瘪的人生,并不美。

《玩偶》 北野武 2002年

不是北野武的代表作,却展示了生命的某一面

《秒速五厘米》 新海诚 2007年

用动画演绎现实场景的极致之美,不变的少年少女心。

《山樱》 筱原哲雄 2008年

不爱说话的主人公,山樱花就是他们的心情。

《澄沙之味》 河濑直美 2015年

拥抱自然万物的河濑阿姨,她爱上樱花也不需要什么理由吧。

《海街日记》 是枝裕和  2015年

镰仓的樱花,如花貌美的四姐妹。除了美,还是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