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标签:
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非地带性非地带性现象教育 |
分类: 教育 |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http://s15/middle/623f55e5gb0af155359ae&690
这个问题的答案网上有两个版本,一说是垂直地带性,一说是非地带性。到底谁对谁错?
我们知道,水平自然带是基于“理想大陆”上,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等因素,而山地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但由于山地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地表景观(如植被、土壤等)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应属地带性现象。可以这么说,垂直地带性是非地带性现象中的地带性现象。
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都与水平地域分异现象不相吻合,这使他们的共同点,那该如何区分两者呢?
我认为应把握两点。
一是垂直地带性的地表景观是有规律的更替现象,而非地带性没有这样的规律性的更替。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再如由于洋流的影响,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向高纬延伸,大陆东岸向低纬延伸。这些现象是无规律性的,也没有体现出更替现象,因此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二是垂直地带性往往出现在某个相对高度较大山区,规律的体现在于山麓到山顶的海拔变化过程中,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等都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迎风坡一侧存在温带森林,背风坡一侧存在温带荒漠,虽然也是山地的作用,但比较的不是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而是迎风坡和背风坡的两侧的差别,因此就不属于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而是非地带性现象了。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虽然也是由于海拔差异导致自然带不同,但因为比较的方面也不是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因而也归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这道题目中,①湿热地区应为我国南方地区,⑥高寒地区应为青藏地区,两者自然带的差异,虽是海拔差异所致,但因比较的不是从山麓到山顶,同样不属于垂直地带性,而应是非地带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