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期相似性分析
本文承接上篇《路线图中间被插入一段震荡期》文字。
在理论上,比如技术图形中的头肩顶,在现实中,要找出与之完全标准化的图形,是很难的。因为现实中的图形都是变异了的。如变成了颈线向右上方或右下方倾斜、两个左肩、两个右肩、双左右肩或变成了类似于多重顶的头肩顶等等。其他的图形,也多数是变异图形,这一点不用我多说了。
因为图形会变异,所以历史K线图会重演但不会照搬照抄一模一样,都是有类似性但不是完全相等。
我原先提出的相似性对称图形(见6月28日《相似对称性正在应验中》的图),现在必须作出修正。也就是说,在中间要插入一段震荡期,正如上一篇文字所说的意思。本文只是对中间的这段震荡期的相似性作点对比分析,发现这个相似性还真的开始有点像了。
有这个相似性的可能,具体如下:
一、相似性比较的时间段:过去的标本是上证2010年6月-9月日线图(下称A段)。现在的实际是上证2011年5-8月日线图(下称B段)。
二、相似性比较的共同点(结合下图分析):
1、大盘见底前都有连续下跌后的一个整理平台;大盘见底后,都是一个股指重心略上移的震荡区间。只不过A段的震荡区间是上下100点,B段的震荡区间暂认为是上下80点。
2、从见底起,都有一段连续上涨的过程,此后进入震荡区间以使筹码充分换手。在这个震荡过程中,股指重心都是双比见底前的下跌中继平台要高些。
震荡其间MACD的特点是总体上是粘合的,但细看起来,却有三次交叉或粘合向下形成小小的死叉,与此同时就是股指的三次回档整理。A段见下图;B段见第二幅图,大部分还没有走出来。


3、从KDJ指标看,首先是,其中的J值从底上来后连续触顶约一周时间。此后便是随着股指的上下震荡,J值从触顶到触底之间来回运动,上蹿下跳。A段见下图;B段见下面第二幅图,只是走出了与A段很相似的一部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