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叫做逢低?

(2011-07-14 21:29:47)
标签:

股票观察员

全局性

逢低介入法

分类: 技术知识

 什么叫做逢低?

 

 

 

    朋友们,当你读别人的博文,常见到人家说:“逢低吸纳、逢低进场、不要追高、逢低关注、逢低布局”之类的话,有人不太理解。其实,“逢低”二字,既有走势全局的,也有分时局部的;即有大盘的;也有个股的。要看此二字在博文中用于分析哪个方面。

 

    作为一般性的技术知识,在此,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做“逢低”?晚上有几位博友一定要我讲讲看盘的技术方面的东西,本文作为对这些博友的一点回应吧。顾名思义,“逢低”就是不追高。无论大盘或是个股,意思都是一样的。“不追高”三个字,要当作铁的纪律来执行,宁可错过,不可做错;宁可后悔,不可提前买后悔!

 

    现在,本博把“逢低”分为以下四个类别:个股的全局性逢低、大盘的全局性逢低、个股的分时性逢低、大盘的分时性逢低。

 

    一、个股的全局性逢低

    个股的全局性逢低,其实就是反映个股中长线所处的位置,要求是处于相对性底部或是阶段性底部。炒股时,坚决不追入阶段性或是长期性高位位置。

 

    比如说:个股新希望,在发布重组消息前,是低吸机会,是逢低。当它大大发力后,下图中的圆圈内,不管盘中主力拉抬诱多还是搞第二春,都不要追高,都不要羡慕,要拿出你自己曾经信誓旦旦要执行的铁的纪律来:永不追高!

 

    其实,在下图圆圈内追进的人,半年多以来,基本上都是处于套牢中或是虽然不套牢,但也只是浅盈。所浪费的,是资金的使用效率,失去了其他许许多多个股从低位起来的发力机会!由于你没有坚持“逢低”原则,长期的套牢,使你的心情完全变坏了。

什么叫做逢低?

 

    二、大盘的全局性逢低

    大盘的全局性逢低是指要求大盘处于趋势性的低位或是底部。在明显的趋势转势时,要加强观察,确定性质。若是由强势转为弱势,则坚决出局、不准追高。相反,若能明确肯定地知道是底部或是阶段性底部,就要有勇气满仓或重仓出击。这种选择在底部或是阶段性底部进场,就是逢低。有人以为任何时候都要控制仓位。其实这种理解完全错误。我的理解是:当大盘处于高位时,就要空仓;当大盘处于下降过程时,要减仓或低仓,最好空仓;当大盘处于底部时,要坚定满仓。

 

    下图是4月18日见顶前后至今的上证大盘走势图。图中第一个红圈内,明显地是一个小型的圆顶特征图形,我曾不失时机地叫大家要提防,要小心了。此后不断发文指出要大跌,几乎天天喊跌!到了下图第二个箭头所指的颈线位之前几天,我提前提出复合头肩顶的想法,防止破位下跌,后来真的破位下跌了。

 

    一直到了6月20日前几天,我指出2656点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并发文指出大盘快要见底,提出判定见底的方法是MACD在低位第三次金叉。发文后,叫大家一定要满仓,大喊特喊说满仓,结果大盘立即见底。而我叫大家满仓进场的位置,就是大盘的全局性逢低进场的位置!
什么叫做逢低?

 

    对于已经踏空的人,我在7月12日中午,叫踏空者不要第二次犯原则性错误,因为机会稍纵即逝。结果当天下午就是改正错误最好的时机。两天来,大盘发力上涨了约55点。见下图关于逢低的示意。
什么叫做逢低?


    三、个股的分时性逢低

    个股的分时性逢低是指在总体上,个股不处于前期高位的前提下,发现个股方向是向上的,关于逢低进场的分时时点如何把握的方法。总的原则是:把握大方向向上的前提下,趁大盘及个股分时回落低点时,预先以低价埋单,以接住抛单。而不是等个股发力时追涨。

 

    下面以钱江生化为例作点说明。昨天,我对大盘大方向向上已明确。在此前提下,我发现钱江生化比较落后,又无什么利空,盘了又不大,就逢低作了预先埋伏,以9.25元的价格预先挂单15000股。结果来了一笔抛单,我成交了13688股,没有完全成交,就发力回升了。9.25元是全天最低点,在分时图上,还看不到这么低的价位呢。见下图。

 

    这就叫做个股的分时逢低。今天该股继续上涨2.22%,超短线收益5000多元,就获利了结走了。要知道,我喜欢做超短线,提高资金使用率。


什么叫做逢低?

什么叫做逢低?

    四、大盘的分时性逢低

    所谓大盘的分时性逢低,就是大方向明确向好时,如何在盘中的分时低点,找到入场的机会。其实这是最容易理解的。不想多说了。见下图所示:

什么叫做逢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