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形声字在汉字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0-03-20 10:29:47)
标签:

形声字定义

转换子系统

二维结构

音素面

杂谈

分类: 汉字的规律
我们知道: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系统有红、黄、绿三色,红灯代表“停”,绿灯代表“行”,黄灯是由“停”到“行”的“转换”。“行”与“停”是“一生二”的两个对立物,“行”、“停”与“转换”是“二生三”。
电器中经常使用的开关系统,“开”和“关”是矛盾的对立物,是“一生二”。在“开”和“关”之间专门有“转换”机制“停”。“开”、“停”、“关”就是“二生三”。
一、形声字子系统是转换子系统
任何系统中必有一个转换子系统,在汉字系统中,形声字是转换子系统。在《说文解字》中,许慎提出了分析汉字构形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分别给它们下了定义: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严格的说,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用来解释字形与字意关系的条例,转注和假借是用来说明文字在使用过程中,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的条例。“六书”即汉字的六个子系统,其中形声字具有转换子系统的特征:
(一)、六个子系统中,形声字子系统发展最快
形声字是由两部分拼成一个字,一半表示发音,一半表示意思(属性)。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既能表达大量的新概念又与旧的文字体系“兼容”;到秦篆时,形声字大增,汉字总数已达数万,每当出现一种新概念,就可发明一个新字来解决。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文章简短,记录方便。汉字的表达能力大大增加,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文字体系。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大发展。
汉字以形声字为主体,据统计,形声的造字功能最强。在甲骨文字里,形声字只占20%,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形声字所占比例达到82%,到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康熙字典》,形声字已占90%。由于非形声字(象形、指事、会意)的比例较小,我们可以形声字为纲,把近90%的汉字聚类为一个形声系统。此外,几乎所有的非形声字都曾作为形声字的构件参与形声字造字,所以这一批非形声字构件也就纳入了形声字系统。这样,整个汉字就形成一个形声字网络,每个字都有自己的位置。
(二)、形声字系统是“二维结构”系统
前文已经论述:整个汉字体系是二维结构体系:汉字的横向变化是基本字的部首(符号)变化,汉字的纵向变化是基本字的变化。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H=A(m,n)
式中H代表汉字体系,A(m,n)为二维数组。过去,人们只有这样一个推理性的认识:就文字的复杂程度而言,以象形文字为最,其次为表意文字,形声字又次之,拼音文字最简单,是文字发展的历史必然。其实,形声字是一种模块化的文字,与拼音文字非常接近。是“部首+基本字”,部首加基本字就模块化了。再只需将“部首+基本字”拼音化就完成了拼音文字的工作。
(三)、形声字具备“转换”为拼音文字的功能
“部首+基本字”的拼音化,就是将部首和基本字用拼音字母表示:
形声字模块化   部首+基本字    部首字母化+基本字字母化
所以,部首字母化和基本字字母化就完成了拼音文字的工作。也就是说:实现了形声字“转换”为拼音文字的工作。首先,将形声字模块化,实现第一次“转换”,即将形声字视为“部首+基本字”。其次,再实现第二次“转换”,即“部首字母化+基本字字母化”。这样就将表意汉字“转换”为表音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子系统中,只有形声字具有“转换”功能。
二、与传统的汉字研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关于形声字造字法,《汉字学基础》指出:“以表示某个义类的字做构件来造字,再取某个可比喻其读音的字做构件来表音从而完成造字。更简洁而明确地说,形声是将表意义的形体和表读音的形体结合起来造字的造字法。其表示意义的构件,称为形旁(或称“形符”、“义符”、“意符”);其表示读音的构件,称为声旁(或称“声符”、“音符”)。”这个定义准确详细,不可能产生其它意义的解释。还列举了下列诸例:
伟:《说文》:“奇也。从人,韦声。”
病:《说文》:“疾加也。从疒,丙声。”
超:《说文》:“跳也。从走,召声。”
淑:《说文》:“清湛也。从水,叔声。”
闽:《说文》:“东南越,蛇穜。从虫,门声。”
《现代汉语文字学》指出:“根据被记录语词的语音线索,利用现成文字记录这个语音,并添加一个表示意义范围的形符,这种造字方法叫形声,用这种方法所造的字叫形声字。”
也就是说:传统的汉字研究对形声字的定义是一致的。但是,传统的汉字研究仅从造字方法看到了形声字的形成。例如:“(bei)卑 碑 俾 埤 椑 痺 萆 諀 錍  鹎。”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汉字读“bei”的基本字除“卑”以外,还有“(bei)北、(bei)备、(bei)背、(bei)贝。”这两类同音字必须区别对待。否则,在确定汉字系统的要素时,就会出现矛盾。只见汉字的横向变化,忽视汉字的纵向变化,就必然将“形旁”看作“形符”、“义符”、“意符”,将“声旁”看作“声符”、“音符”。其实,汉字的部首是“义符”、“意符”,基本字是“形旁”、“形符”。而“声符”、“音符”体现的是“义符”和“形符” 变化所形成的“音素面”上,在这个平面上的两种同音字只有一个读音(参考音形意关系图)。也就是说,汉字的“音、义、形”是立体结构,而不是平面结构。这就是本系统对汉字的研究与传统的汉字研究的不同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