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长线预测都不可靠?
(2012-11-11 15:39:33)
标签:
财经中长线预测股指期货样本股票 |
分类: 大盘分析 |
为什么说中长线预测都不可靠?
笔者不知见过多少人说自己的中长线预测很准(潜台词:自己的短线预测不准),但跟踪下来发现,其实都很不准。
其实中长线肯定是比短线不准的,为什么呢?
1、样本数量太少。
比如上证的月线,只有264根,大约只有日线的二十分之一。
这么少的月线,再组合成各种指标,那实在太少了。
比如常常看到有人说,由于某某技术指标月线形成某种金叉,历史上都是大涨,所以股市将大涨。
结果笔者一看,历史上形成这种技术只有两三次,样本太少了嘛,根本就不可采信。
还有一些根据年线,244日线,300日线,3年线之类的均线的技术,来进行预测,也全都不准,同样是因为把少数的几次偶然当必然。
2、样本太过久远。
由于市场不断变化,以前的市场与现在差距过大,同样的技术指标可信度太低。
比如4年前大盘动辄出个5%的大阳大阴,现在有可能吗?
而96年前的市场连涨跌幅都不限制呢。
中长线技术通常都必须采取很多年前的样本,这导致得出的结论太容易错。
3、以上是从样本的角度来说,而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当然是预测得越短越容易准确,而预测越长,由于各种因素,出现误差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预测中长线,偶尔对一次很正常,但想一贯准确,那绝对是不可能的,甚至想达到一个较高的准确率都不可能。
比如号称从05年准到09年的李大霄,也连续3年不准了。
所以说,各种中长线预测,随便听听就好,千万不要当真。
国庆反弹多少人预测涨到2200,2250以上啊,就这么短的中线预测,都大错特错。
如果听信这种不靠谱预测,那岂非惨了?
本来完美抄底能赚钱的,都捂着等2200捂成亏损了。
-----------------------------------------------------------------
周末,《证监会再出手促股市回暖,股息红利税将差别化征收》。
影响股市涨跌的是短线流动资金,而不是长期的僵尸资金,鼓励长期持股,那得多制造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才对,不能放一大堆垃圾公司上市。
《郭树清:监管部门应该对股市下跌承担一定的责任》,标题是承认监管部门要承担一定责任,但原话却是强调不应承担全部或绝大部分责任。
并指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存在不可逾越的缺陷和不足,比如投资的理念等。
大盘默默地走出了5连阴,a股历史上有77次5连阴,其中46次次日继续下跌形成6连阴,约占60%。
而股指期货后,共有6次出现5连阴且第5阴是小阴,其中只有1次第二天能反弹。
而且股指期货后,只要5连阴就表示弱势,即使次日反弹,也不会反弹回前高,很快要再度新低。
所以说,虽然不能确定周一一定下跌,但周一下跌的概率显然较大,而且即使周一反弹,也没有意义,依然会再度下跌。
熊市抄底,通常亏一次能赔上赚3次的利润,所以这种概率不够高的抄底没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