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千里烟波一篇旧文
(2009-12-07 08:28: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技术教程 |
尝试用简单一点的语言把学术研究介绍出来。我的研究方向更多在于金融计量(Financial Econometrics)分析,最近正在做一些牛市与熊市的研究,对实践了解不多,借此宝地希望能接受更多的实践工作者的建议,也希望能找到同道中人共同进步。
从2007年一篇论文说起,作者Wu Yan, John Powell, Jing Shi 和 Wei Xu。发表在Economic Letters。该杂志的文章简短新颖,对经济学者来讲起到了先挖坑以后再填的作用。有什么想法第一时间冲过去报到,以后别人在写也要引你的论文了。
在金融计量方面,牛市与熊市的研究不是从估计(Estimate)开始,而是从实践中去定义。详细的算法不说了,对于转折点的定义主要在于:
1,转折点前后要有足够的时间长度,金融数据看上去很丑,所以需要一些限制来管住波动。牛熊的定义通常上是指中长期(以年为单位)。
2,对于突然间的大波动,比如一个月内指数俯冲20%,也计为熊市。
举个例子,3个月内指数减少10%不是熊市,但是如果半年内减少10%是熊市。
学术的东西一旦脱离了术语就失去了神秘性,拿出来肯定有人不满意。这位说了,这都什么呀?too simple, too naive。我还偏偏不反驳,如果都完美了咱们不就不用搞这些东西了么?
这四个人应用Bry和Boschan的方法到深沪两市,分解出熊市和牛市,沪市为例:
牛:1991.1 - 1992.5
熊:剩下的全是熊
(数据只到2006.12)
那位说了,有什么用?
我先说个大方向,理论上任何技术分析都可以用时间序列分析表述。但是学术上无法把握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不是不能描述,而是参数太多没法解或者数学上的精确反而不如经验的模糊。不过这里底线是,很多事情没有做,也值得一做。
这四个人用以上所说的BB算法做了一个有趣的预测,如果一个高点之后五个月(这是算法中的参数)后未能有效突破,卖掉所有股票,如果一个低点之后五个月持续高于它,全仓持有。这样的交易策略带来的收益比死拿不放(buy and hold)的平均年收益要高36%(沪市),57%(深市)。
呵呵,有点用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