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冷漠与暴行为何天下知
(2015-08-28 11:36:29)
标签:
杂谈时评 |
文/莫小西
这一周全民的眼光一下子又聚焦到了河南人身上,为什么要用“又”这个字,是因为每一次全民聚焦的关注河南,都是有大的事件在河南人身上发生。而这一次也同样如此,本周发生了两次全民关注的事件都发生在河南,从而让河南再次成为众矢之地。
事情发生在温州,一家火锅店服务员与顾客之间的争吵,最终升级为服务员将一大盆滚烫的开水如浇花一般的浇到女顾客的头上,而从一流而下,造成女顾客大面积烧伤。这一新闻中的服务员是多么的丧心病狂,是多么的穷凶极恶,可能用更多残忍的词语都无法来形容这个女服务员。
这个事件是发生在温州,为什么却偏偏要跟河南人扯上关系呢?事后了解得知,原来服务员是河南人。原本慈眉善目、朴实厚道、老实本分的河南人一下子便换了一个标签,成为了穷凶极恶之人。只因为一个人,却一下子让河南人都贴上的符号与标签,这视乎不符合事实吧。但这却符合网络,网络上关于河南人的骂声从未停止间断过。而究其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当我还没有要回答之时。网上再次发生另外一个事件。
这便是河南路段货车哄抢事件,一辆载有20吨苹果的货车,在河南密阳县境内的高速上发生侧翻,20吨苹果瞬间倾倒一边。接下来哄抢事件便发生了。周围村民一波波的赶来,6个小时内这个消息在周围村庄不胫而走,大波的村民赶来参与哄抢。奈至于民警到现场都没有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依然有人在民警和记者的眼前哄抢这苹果。警察的嗓子喊哑了,记者问这些人,这些人说又不是我一个,货车车主痛哭哀求,都无济于事。本来关于“哄抢”这个事件并非只是河南具有的独特性,每个地方都发生过哄抢事件,然而河南哄抢偏偏却出现的不合时宜,刚报道了河南人火锅店烫伤人,接下来便发生了河南人哄抢苹果。其实河南人哄抢苹果这个事件要比前面的烫伤人要早。然而当关注度高时,哄抢事件便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自此,河南便成为了众矢之地,唾骂声、辱骂声,一浪高过一浪,河南人到底惹谁了?其实并没有惹谁,只不过符合了网民的发泄点,两个事件在一周之内发生,让人们记住了河南人,河南人便成为了一个发泄口,用最污秽的言语对河南人进行侮辱。
然而我想说的却是,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三皇五帝的起源地,作为农业、人口大省,前后20个朝代建都或者迁都在河南,如此具有文化底蕴的河南,如今却成为众失之地,难道不应该为河南叫屈吗?是什么改变了河南,是什么让河南人成为今日辱骂之对象?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仔细了翻阅了现代史,终于找到了原因。
其实关于辱骂河南人,说河南人都是骗子的言语,我是呲之以鼻的。河南从古至今便一直都是人口大省,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过,河南是中国的吉普赛人,由于河南历史悠久,一直古代的政治中心,开发的太早,河南的自然资源被过早的利用殆尽,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所以迫于生存压力,河南人出来走南闯北的历史应该比其他省早,也较其他省为多。在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时代,这种流动必然要导致出来闯的河南人和其他地方人争夺资源(不管是哪个行当的,都会产生竞争),这势必会激化河南人和当地人之间的矛盾,留给人河南人不可信的印象。其实从本质上讲,河南人的道德水准就是全国水准的反映,没有多少差别,河南人暴露出的问题全国都有,没必要五十步笑一百步。而之所以河南人承受的骂名更多,可能更多的在于早期的流动性带给大家的印象,你看我们没有骂西藏人的吧,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基本上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同理,现在出现的地域攻击,从本质上说,反映了人口流动中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和认同问题。还是那句话,毛病大家都有,尊重差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