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底线:不是用粗暴处理道德缺失
(2013-03-14 00:25:36)
标签:
道德底线道德缺失莫小西杂谈 |
分类: 杂谈时评 |
道德底线:不是用粗暴处理道德缺失
昨日一篇关于郑州女子公交车未让座,而引来60岁老人毒打的新闻,让我们再次触目惊心和不敢相信。关于公交车让座的讨论已经不止这一次了,每次的讨论都会有这两边倒的趋势。无论是让座或者不让座都各执一词,但终归公交车让座是道德问题,而非法律问题。
三月份,是雷锋月,虽然我们一直听起,但并非所有人都记得。雷锋为何会让我们记住,是因为雷锋所传达的这种精神让我们所铭记,这种无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种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虽然如今是三月份,虽然如今是雷锋月,虽然定的雷锋月,我们已经向雷锋学习了49年,可关于让座这样一个细小的事情,这样一个关乎道德的问题,还是再次引起了我们的讨论,这不得不让我们反省而深思。
人们都说如今是经济社会,雷锋精神已经不存在了,雷锋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这如今这样一个经济时代的浪潮下已经褪色、退伍、落后了。可就算如今在市场化的社会下,在经济时代的浪潮下,难道我们就真的不需要雷锋精神,就真的不需要雷锋所带给我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如果人人都想着只为自己,人人都是如此的自私,那么这个社会又该如何走下去呢,这个社会的天枰又该向那么倾斜摇摆呢?
而关于让座不让座的问题,这个自然是道德问题,道德并不具备法律所带来的强制力,道德是依靠自身的素质以及自我的自觉而形成的。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小孩儿以及孕妇让座,自然是应该的,这体现的是自身的素质以及自我的价值。不让座也只能是因为太累了,不想让座位,或者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这只能是自我价值和素质的体现,并不能因为公交车让座或者不让座就彻底的否定一个人。
而关于昨日的报道,却又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虽然不让座是不应该,可就算是不让座,难道就要挨打受虐吗?况且这位不让座位的女孩儿正是一位花季少女,一个60岁的男人打一位少女难道就应该吗?
虽然道德不具备强制力,可这位60岁的男人并非是维护道德的强制力啊,难道这种简单粗暴的打击对方就可以赢得尊重,可以赢得座位吗?毕竟如今是法制社会,不让座只是道德问题,但打人就是法律问题了,用道德底线来触碰法律的底线,难道就是应该做的吗?
不让座之人自然会有着各种理由,而有些人经常让座,可连一句感谢之语都得不到,那么这些让座之人,自然慢慢就会改变。而那些因为别人让座而得到座位的人,如果得到座位连一句感谢的话语都没有,那么这不是另一种道德的缺失吗?
让座自然是一种美德,可得到座位之人却不应该那么的理直气壮,不应该那么的顺其自然,不应该那么的觉得本来就该如此。如果得到座位的人回一句感谢的话,不让这些让座的人感动寒心,那么让座这种道德美德才会继续传扬。而且如今年轻人上一天的班也不容易,挤公交车也想有个座位歇一歇,如果就因为一个座位而挨打受虐,那么以后还会有人让座吗?
不让座就要挨打,让座这后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那么这个社会还会和谐吗?这个社会还会正常的发展吗?公交车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要学会彼此谅解,学会彼此尊重,那么这个社会才能和谐共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年轻人懂得尊重善待老年人,老年人明白体谅爱护年轻人,这个社会就会更和谐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