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妈式教育”引发的思考

(2011-06-14 09:55:42)
标签:

育儿

分类: 恒妈唠叨

   前几天在家看电视时发现一《论道》节目,本期的《论道》节目讨论的是“虎妈式教育”的利与弊。当时看到的时候节目已过半,只是听到一些专家对“虎妈式教育”发表他们的看法,具体的“虎妈式教育”是什么样的,我也不是很清楚。由于当时我的电脑键盘坏了没有修理,所以也没办法上网查一下。昨天修好了电脑,今天就看了一下到底什么是“虎妈式教育”。

   虎妈是美国的华裔母亲,名叫蔡美儿,因为她是虎年出身的,所以大家叫她“虎妈”。育有两个女儿,分别是18岁和15岁,并且两个女儿在其严厉教导下成绩非凡,多才多艺,然而她所倡导的“华人家庭教育”——以严苛辛辣的教育让孩子成才——在全球引起激烈讨论,更引起美国人对号称世界一流的本国教育体系集体反思。最近,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育儿书,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该书介绍了蔡美儿如何以“中国式”方法管教两个女儿,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女儿最终脱颖而出在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大厅登台表演钢琴等等。有美国人恐慌,美式教育是不是要败给中国“虎妈”了?

   以上就是“虎妈式教育”的简介。在上期的《论道》节目中,有两位中国青少年心理学家参与节目的讨论。两位专家都不提倡大家学习“虎妈式教育”,觉得孩子就应该顺其自然,而不应该强迫他们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在节目现场,主持人播放了记者在街头采访路人的VCR。记者的问题是:你会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大多数的采访者都说:不会。他们都会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兴趣班,为的就是不让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记者大概采访了十多位家长,大都为女性,只有一位孩子的家长说他不会强迫孩子,不会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这就是中国父母的真实写照。他们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只要你听话、学习好,我们做父母的再苦再累都没有关系,你给我唯一的回报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学,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就行了。

  专家说:

  如果我们的父母都要求你的孩子成绩在班级前十五名,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班级有那么多的孩子,怎么可能他们每个人都会在十五名以内。

  天才是选择了适合他们的道路,蠢材是没有选择适合他们的道路。

  我不提倡学校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这会让孩子们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

  中国的家庭都希望孩子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风气。有时我们采访某一个国家领导我们会说他是清华或者北大出来的高材生,而国外他们从不会说他们的领导是从哪一所名校出来的。相反,他们会说一些从名校退学的那些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比如:从哈弗退学的比尔盖茨,你能说他不是好学生吗?

  “虎妈式教育”体现在她的孩子身上她成功了,如果她没有成功,她还会说她的教育方式是对的吗?所以她的教育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家庭。

  我们对中国的小学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发现70%的孩子们都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发育。而影响他们睡眠不足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身上的压力。来自父母的压力、学校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最终转换成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压力。

  听了以上专家的说法,我觉得中国的孩子真的是太可怜了。他们承载了父母、老师、乃至这个社会给他们的太多的期盼,他们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永争第一”。他们没有自己自主的娱乐时间,他们有太多的补习班要上,有太多的压力要去承受。

  在我们小区里,星期天到星期四的晚上是看不见大一点的孩子们出来玩的,都是那些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游乐场玩耍。有时候吃过饭带儿子出去散步,偶尔看见几个大孩子在篮球场玩耍。不一会儿,他们的家长会过来把孩子叫回家写作业。边走还边骂孩子:这么大了,还不知道自觉,作业不晓得做吗?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你以为你还小啊!甚至有些粗暴的父亲看见孩子放学没有回家而是在外面玩,他们会动手打孩子。每次看到他们这样对待孩子我真的很无语。我们的孩子也需要尊重,他们也需要有自己的娱乐时间,不都说要劳逸结合嘛, 难道他们除了学习就不能有自己的娱乐时间吗?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是孩子就会贪玩。我们做家长的要正确引导他们,而不是一味的去责骂他们。

  我的儿子也不是一个很出色的孩子,我不会为了和别人攀比而把我的想法强加给他。很多时候我都会尊重他的意见,我把他当做我的朋友相处。当然,有时候我也会骂他、打他,但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太多。比如他总喜欢说:我打死你!以前他说这话时我都会打他嘴。后来我换了一种方法,再说这话时我让他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还不许轻轻地打,必须用力,我要让他记住自己犯的错误。现在的他有时候发脾气时说出这句话,只要我一看着他,他就会自觉得打自己嘴巴,然后对我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还有每次在学校上美术兴趣班时,我接他的时候都会在教室门口瞄一眼,看看他是否在认真地画着。很多时候他都没有认真地去画,不是和小朋友说话就是在做小动作。所以每次我会很生气,回家都会批评他。我说:你想学画画,我就满足你的要求给你报名参加兴趣班。我不会要求你画的有多好,只想要你画画的时候认真一点。只要我看见你每次都在认真的画,就是你画的再不漂亮我也不会说你的。每次批评他,他都会说下次一定会认真的,但结果却不是如人愿。有时候我也反思了一下,毕竟他们还小,处在一个好动的年龄,你让他们规规矩矩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完成一幅画也许有点太苛刻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要多于他们沟通,同时还要学会倾听,多听听他们的想法,你会发觉你的孩子其实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差!

  虎妈说:她的孩子在学校必须每门功课都要是A。我非常不赞同她这句话。如果一个班级五十名学生,在我们中国学校里个个家长都想让他的孩子考一百分,那需要每个孩子都考一百分,这现实吗?以后我的孩子我不会要求他一定要考多少分,只要我知道他已经尽力了就好。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智力也不是同等的,为什么要让他们为了一个分数而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每一个孩子的特长也都不一样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拿自己孩子的弱项和别的孩子的强项来比较。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强项,让他们在他的强项领域里有所发展。我觉得这一点美国父母比我们做的好。记得曾今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美国一小伙子考上了哈弗。但他告诉他的父母,他感兴趣的是烹饪,而不是念书,他希望父母尊重他的想法,允许他去学习烹饪,然后开一家餐馆。他的父母对他这一想法表示赞同,并没有去阻止他的爱好。这件事情如果在中国,一学生考取北大、清华,然后为了自己的爱好放弃学业,那他不会被所有人理解,还会背上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这也是我们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不同之处。

  还有一个例子是发生在表妹身上的,那时表妹在上小学。姑姑有一个朋友是教师,他们有一个漂亮、聪明的女儿。不仅学习好,还会弹钢琴。姑姑很喜欢拿表妹和那个小女孩比较。每次姑姑说表妹时,她都很生气。一次,姑姑又开始说表妹了,表妹反驳说:为什么你每次都要拿我和他们家孩子比较,你们父母之间怎么不比一比?她的爸爸是老师,我的爸爸是吗?她的妈妈漂亮、温柔,你是她那样的吗?听表妹说完这话,我不得不佩服她的胆量,小时候的她一贯就是伶牙俐齿的,什么时候都毫不示弱。仔细想想她的话也不是毫无道理,大人们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去比较,他们没有想到自己也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也许他们也想到了,所以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把自己的这种不足扳回来。他们唯一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能不能承受这种压力,最近电视报道很多孩子不堪承受来自多方的压力而轻身的有不少。希望家长在关注孩子分数的时候也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给他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他才会是一个各方面都健全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现学现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