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蜜袋鼯介绍以及问与答
(2009-09-20 09:59:39)
标签:
杂谈 |
母的大约在8-12月达到性成熟,而公的大约是在12-15个月达到性成熟。
在原产地,大多在春天时小小蜜会出袋。但如果是圈养的蜜袋鼯,并没有所谓的繁殖季节,他们可以全年繁殖。
饲养蜜袋鼯必须注意近亲繁殖问题,以免生出有缺陷的小小蜜。
如果想要繁殖蜜袋鼯,最好等到母体超过一岁。这样可以生出较健康的宝宝,对母体伤害也较小。繁殖时需要特别注意怀孕的母体,他们被同伴抓伤咬伤的机率比平常高。如果伤口细菌感染就不好了,需要马上去看兽医,并且请兽医选择不会伤害幼体的抗生素做治疗。
怀孕的个体,需要特别注意他的营养,蛋白质比率最好提高到50%,最好是动物性蛋白,可以选择鸡肉、面包虫、蟋蟀等等。黄豆虽然蛋白质含量不少但不是动物性的,就不建议用黄豆来补充蛋白质。
环境压力对怀孕的蜜袋鼯影响也很大,不建议把怀孕的蜜袋鼯拿去给你朋友看,或是常常去看他的窝巢打扰他,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自己一个安安静静呆着。太多与人的互动可能会刺激他。
常见问题问答:
Q:如何去分辨公母
A:母的看肚子,会发现有个小洞,那就是他的育儿袋;而公的则会看到阴囊。
Q:一次都会生几个小孩?
A:大部分是一次生一只或两只,偶尔会出现三只。
Q:一年会生几次?
A:大部分都是一年两次,部份会生到三次。
Q:小蜜怀孕几天?
A:妊娠期只有16天,接着,小小的幼兽会爬到育儿袋里面。在育儿袋里呆10周左右。出袋第一次时,应该毛不会长齐,眼睛也不会张开。出袋第一次过十天左右,眼睛会张开。
Q:大约什么时候小小蜜可以跟妈妈分开
A:建议第一次出袋之后,在过两个月在把她们分开,太小离开妈妈死亡的机率会增加。
Q:蜜袋鼯会不会吃小孩
A:一般来说不会,不过偶尔会发生吃小孩的事件,导致吃小孩的原因有三个:1.蛋白质不足; 2.压力过大;3.母体本身不健康。
Q:蜜袋鼯繁殖时应该用哪种窝巢?
A:大部分蜜袋鼯喜欢睡在布袋里面,但繁殖时尽量选择硬的窝巢,建议5*7吋的盒子,最好选用塑料的,因为木头不好清理常常滋生不少细菌。开口上面开一个两吋大的洞,侧边也开一个两吋大的洞,侧边的洞不可以让小小蜜掉出来。
Q:窝巢应该放在哪里?
A:建议放在笼子底部。因为刚出袋的小蜜非常小,如果不小心从高处坠落,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将窝巢放在笼子底部,就算小小蜜不小心掉出来,不会摔伤,也可以自己爬回去,如果小蜜没有爬回去,可能会死于失温。所以当在养育小小蜜,应该要把窝巢放在笼子底部。
Q:为什么幼蜜很容易冷到? 我房间明明就很温暖阿!
A:幼蜜他无法有效调节自身体温。在野外他们是依赖父母的体温来温暖自己。
Q:母蜜怀孕之后
A:基本上公的蜜袋鼯也会帮忙带小孩,一般来说当母的把小孩留在窝巢,出去运动或觅食,公蜜就会负起带小孩的责任。他会温暖幼蜜,清洁幼蜜。
Q:母蜜过胖跟不孕有没有关系?
A:根据观察,过胖的母蜜大多不会生育。但其中原因不明还在研究中。
Q:什么时候可以把幼蜜抓来玩
A:建议开眼之前先不要玩他,除非父母蜜跟你感情超好,动物在生育时,就是尽量不要打扰他们,免得增加他们压力。开眼之后,想把玩幼蜜请不要一开始时间就太常,可能会让父母蜜紧张说小孩怎么不见了。
Q:蜜袋鼯怀孕会有什么特征
A:基本上,一开始很难看的出来,一开始幼蜜爬到袋子里,幼蜜非常小,也不容易摸出来,千万不要擅自打开母蜜的袋子,如果里面有幼蜜,这种行为可能会伤害幼蜜。如果有怀孕,他的肚子会慢慢变大,
可以摸摸看,摸起来一颗,里面就是一只幼蜜。
Q:蜜袋鼯是一辈子一个配偶吗?
A:在野外,他们一个群体里会有一只公蜜王,那只公蜜王有交配权。
Q:幼蜜出袋之后,父母蜜还会照顾他吗? 他们会自己吃食物吗?
A:父母蜜会照顾幼蜜至出袋八周或更久,大约出袋五到六周,可以看到幼蜜去吃饲主准备的食物,会去吃饲主准备的食物
Q:父母蜜会常常把小孩丢在窝巢里不管吗?
A:一般来说,比较幼小的幼蜜,随时都会有一只成蜜陪着他。
Q:我有一只母蜜,我朋友有一只公蜜,怎么让他们生小孩?
A:如果把公蜜当成种狗那样的种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