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里的天长地久

(2013-03-02 23:06:17)
分类: 乱弹琴

  

http://s7/mw690/623c8c6agd6f28c2adf26&690



    在读到三联生活周刊年货特辑《灯影牛肉》这一章节的最后一段时,我的心里泛起了一点点淡淡的忧伤。文章写道,牛肉的香味是需要6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半成品或者加了大量的盐和糖来保鲜的,就做不出灯影牛肉的味道,与其去坏掉这个东西,吃的人越来越少也无所谓吧。
  因为要坚持品质,灯影牛肉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其实在我们这般寻常百姓人家中,也将有许多的家族美食正渐渐消失。
  我小的时候,不记得哪一年了,菜市场里有一种名为“大桥牌”的馒头粉很畅销。盖因其不用发酵,家庭主妇们都很喜欢用它来做馒头或者包子。没有馅的实心馒头现在也叫刀切,在我们家是不受欢迎的,妈妈总是用嗔怪的口气说我们嘴刁,说完了就很开心地去剁肉馅了。妈妈拌的肉馅也很讲究,主角当然是肉,瘦肉里稍带那么一点点肥,切得碎碎的豆干和榨菜沫拌在里面吊鲜。那时候吃肉应该算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妈妈做包子也是一个月难得一回。妈妈做的时候,我和哥哥就片刻不离地呆在一旁候着,看一个个小面团在妈妈手里捏吧捏吧,包进馅,然后那拇指和食指翻飞的手势就眼花缭乱得让人看不清楚,再使劲眨巴着眼睛的时候,一个包子已然完工了,包子上的褶皱究竟是怎么卷出来的呢,真是神奇。
  做了将近有六七个包子,妈妈就把蒸架拿来,隔水开始蒸包子。我和哥哥就很乖地各占据一方桌子,巴巴地望着,边还使劲地咽着口水。妈妈又继续做下一锅的包子。锅子里突突突开始冒热气,心急的我不停地催问妈妈,包子还没好啊还没好啊?妈妈并不理我,只管继续包包子。总要问到第三四遍的时候,妈妈才笃定地起身,打开锅盖,热气扑腾一下冒出来,妈妈边用手挥散热气边用筷子试探着去戳包子,然后说,好吃了。我和哥哥就“腾”的一下从座位上跳了出来。第一锅包子妈妈自然一个都没轮到吃。
  妈妈说她是从外婆那儿学会做包子的。她在外婆那儿还学会做的另一样美味就是红烧肉饼子。也是瘦肉为主角,加一点点肥肉,剁馅,拌少量蕃薯粉,用手捏成一个个饼状,下油锅煎成金黄出锅,放盘子冷却后再重新入锅,加酱油、糖、水,烧至汤汁略干时即可盛出。这样的肉饼子我可以一口气吃四五个。
  为人妻后,红烧肉饼子只好成了想念中的一道美食。妈妈每次来我家,我就只有一个要求,做红烧肉饼子吧。后来儿子也爱上了这道菜,我和他爸几次效仿,却总也不在味上。何以解馋?只好电话给妈妈,妈妈在老家做了满满一罐子,托人带了来,才一解相思。
  外婆还有一手绝活裹肉粽,妈妈却怎么也没有学会。无论是朱老大粽子,还是国芳粽子,我都觉得,在外婆裹的肉粽面前,均会黯然失色。外婆裹的肉粽,是我吃到过的最好吃的粽子。平时外婆也裹肉粽,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大张旗鼓地裹上很多。因为妈妈始终没有学会外婆裹肉粽的精髓,到了大年三十,妈妈就会把外婆请到家里来亲自裹。我就在外婆边上玩外婆拌好的糯米。糯米是酱油拌过的,成微红色,五花肉也已在酱油里浸了好几个小时。粽叶是新鲜的,干干净净的绿。据说裹肉粽手势很为重要,特别是用麻绳扎的时候,一定要握得紧紧地,稍微松一下,粽子就不结实,没有了嚼劲。煮粽子也很关键,裹好粽子后外婆就全部把它们倒在大铁锅里,炉火烧得旺旺的,一直煮两三个小时后,炉子里的火也不熄灭,一直闷到第二天早晨,粽子才算正式煮好,那时候剥一个出来吃,站在一边的人往往会被那香气引诱得受不了。
  外婆过世后,我们就很少吃自家裹的肉粽了。妈妈有时会叹息,说外婆的一手绝活就这样遗失了。这令我不得不联想起妈妈从外婆那里学会做的包子和肉饼子,以后也终将在我这里失传了吧?心里酸酸的。想起清浅的一个文,“肉馅盛在一个广口大盆子里,显得满坑满谷,伴着葱蒜肉香在客厅蒸腾萦绕,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围着盆子转圈,那真是记忆里的天长地久——每想到这些,我总要对自己的女儿满含一番愧疚,因为我从未给过她如此的回忆。”―――这一段,真是让我感同身受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