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谨的“小文青”

标签:
20120306北京青年报 |
分类: 那些花儿 |
http://s6/middle/623c8c6ahba885711ec05&690
大家还记得我曾经写过的韩国小朋友吗?如今他和小马同学一直保持着邮件联系,希望他们的这份友谊能地久天长。感谢赵老师,今天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弥补了我淡淡的失落。
拘谨的“小文青”来了
2012/03/06
00:00:00
◆韩国◎淡淡淡蓝
1月4日下午,接到了和儿子结对子的韩国交流学生,事先已通过名单知道了他叫“金哉亨”。他是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个子比儿子略高一些,长得白白净净,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单反相机。儿子向他介绍了我,我赶紧显摆了唯一会的一句用来问候的韩语,他朝我点头鞠躬。
原本以为两个差不多年龄的男孩子,虽然语言不通会带来交流上的障碍,但因为有英语这个沟通的桥梁,应该会迅速地打成一片。但显然,我对情况估计得太为乐观了。
他本能地抗拒着陌生人。当我热情地想要帮他提行李时,他紧紧地护着行李拉手不放,我几次努力,他仍是不放手,我只好尴尬地放弃了。接他回家的路上,车厢里的空气显然有些沉闷,虽然儿子绞尽脑汁地想话题用英语和他对话,但他回答的声音却比蚊子还轻。
在韩剧里看到韩国人喜欢喝汤,晚餐我们特意准备了罗宋汤和海带排骨汤,用小碗帮他盛好,他把汤里面的牛肉和排骨吃了,汤却一口不喝。好像不会吃虾,连壳带头整个咬咬全吞了下去。吃鱼的时候就更是小心翼翼,让我们纳闷:难道他们没吃过鱼虾吗?
我朋友的儿子,也和一个韩国交流生结了对。期间,我朋友打电话来和我说,他们家的韩国学生特别内向,不说话,很拘谨。我说我家这个也是。朋友就建议让他们两个韩国人在电话里聊几句。于是我就把电话交给了哉亨,结果就只听到他们两人在电话里说了一句“HELLO”,除此之后,就是沉默。按照我们的想法,不管他们之前认不认识,能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和自己的学哥或学弟联系上,应该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啊!
饭后,我们带哉亨去公园散步,他还是默默不语。我们问他公园漂亮吗?他会礼貌地回答“非常漂亮”。但他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状态:如果你不去和他说话,他就绝不会和你主动交流。即使你想和他交流一些什么,他的回答也极其简单。这一发现让我们很泄气,甚至很不解,为什么对方学校会派这么一个内向和不擅交往的人出来?这样的出国交流又有什么真正的意义?
围棋,不会;魔方,不会;吉他,不会……无奈,儿子只好邀请他玩起了电脑游戏。但即使在玩游戏,他也不像一般的男孩子那样神情飞扬,眼波流转。甚至,从他的脸部表情里,除了淡漠,我读不出任何内容。
直到第二天分手时,他摸出一个本子,里面有留给儿子的一封信:
Because of busy schedules of travel,I was very tired。So I cound not have long conversations with you。I am so sorry about that……I loved hu zhou’s night with your family……I am so thanks that you are my friend。Thanks again,I will miss you……(大概意思是:日程很紧,不能长谈,感谢你们一家,我会想念你们的。)
除了这些,他还图文并茂地写下他的三个爱好:拍摄昆虫的照片把它上传到博客,他会把博客的链接通过邮件发过来;画画,特别喜欢画车,曾经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中得过一等奖;骑自行车,最享受的就是能用自己的双腿骑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最后他说:If I have a chance ,I want to ride a bike with you!这句话,轻易地打动了善感的我,也让我之前对他的困惑和不解全部烟消云散。因为他,就是一个内向的韩国小文艺青年。
儿子把哉亨的信细细地收藏进他的宝库里,做作业的时候,时不时去拉开宝库看一眼,并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我赞许地笑了,也许有些情感,它是内敛的;也许有些交往,它需要时间……就如同生活,需要慢慢地品味。相信这些真诚的文字,会开启一段温暖的跨国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