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从一段跨国友谊开始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乱弹琴 |
和哉亨拥抱道别之后,我回到车上,好奇地打开分手的时候他快速塞到我手里,并且阻止我当场打开的那个小本子,不由得惊呆了,脑海里出现的是前一个晚上他坐在儿子的床头写东西的情景。原来,那个时候,他竟然是在给儿子写信。我一字一句地读完他留下的全部文字,感动和遗憾在心里交织……
2012年的元旦,为了迎接将要住在我家一晚上的韩国交流学生,全家四口人忙得人仰马翻。老公负责擦玻璃窗,我负责清理平时忽视的卫生死角,婆婆负责晾晒床单被子,儿子负责上网查阅将要到来的韩国交流生所在学校的基本状况,并要求他学会几句简单的日常对话。三天假期,演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劳动节”,可谓“累,并期待着”。
4日下午,接到了和儿子结对子的韩国交流学生,事先已通过名单知道了他叫“金哉亨”。他是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个子比儿子略高一些,长得白白净净,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单反相机。儿子向他介绍了我,我赶紧显摆了唯一会的一句韩语:an niang ha se yo!在学校门口众多家长的目视下,既激动又骄傲地把男孩子带上了车。
原本以为两个差不多年龄的男孩子,虽然语言不通会带来交流上的障碍,但因为有英语这个沟通的桥梁,应该会迅速地打成一片。但显然,我对情况估计得太为乐观了。
他本能地抗拒着陌生人。当我热情地想要帮他提行李时,他紧紧地护着行李拉手不放,我几次努力,他仍是不放手,我只好尴尬地放弃了。接他回家的路上,车厢里的空气显然有些沉闷,虽然儿子绞尽脑汁地想话题用英语和他对话,但他回答的声音却比蚊子还轻。
在之后的交流中,无论是一起吃饭还是饭后带他去公园散步,他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状态:即如果你不去和他说话,他就绝不会和你主动交流。即使你想和他交流一些什么,他的回答也极其简单,通常只是“YES”OR“NO”,这一发现让我们全家都很泄气,甚至很不解,为什么对方学校会派这么一个内向和不擅交流的人出来?
围棋,不会;魔方,不会;吉它,不会……无奈,儿子只好邀请他玩起了电脑游戏。但即使在玩游戏,他也不像一般的男孩子那样神情飞扬,眼波流转。甚至,从他的脸部表情里,除了淡漠,我读不出任何内容。
最后儿子问他:你想玩什么或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他回答:我没有任何意见。问他:累吗?想要休息吗?他说:是的。好吧,那么只有洗洗睡了。
除了尽量照顾好他生活上的一切,对这个内向的男孩子,我也不知道能再做些什么。
……
再回过来看他留下的文字吧:Because of busy schedules of travel,I was very tired。So I cound not have long conversations with you。I am so sorry about that……I loved hu zhou”s night with your family……I am so thanks that you are my friend。Thanks again,I will miss you……
除了这些,他还图文并茂地写下他的三个爱好,拍摄昆虫的照片把它上传到博客,他会把博客的链接通过邮件发过来;画画,特别喜欢画车,曾经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中得过一等奖;骑自行车,最享受的就是能用自己的双腿骑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最后他说:If I have a chance ,I want to ride a bike with you!这句话,轻易地打动了善感的我。
儿子把哉亨的信细细地收藏进他的宝库里,做作业的时候,时不时去拉开宝库看一眼,并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我灿烂地笑了,也许有些感情,它是内敛的;也许有些交往,它需要时间……就如同生活,需要慢慢地品味。一段温暖的跨国友谊,开始了我们2012年的新篇章。
http://s11/middle/623c8c6agb5dc7286079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