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三进城
(2009-11-06 16:49: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乱弹琴 |
公公第一次进城,是在得知自己做了爷爷的第二天。
后来我听婆婆讲,在我进手术室前,公公还在地里忙乎着除草,得知媳妇进手术室了,扛着锄头一路小跑回了家,眼睛盯着电话机一眨不眨,听到电话里响起的老公报信的声音,只乐得呵呵地笑着。那个晚上,婆婆说公公激动得一晚没睡,若不是想到那八十公里的路程,婆婆是断断吃不消走的,当兵出身的公公定然会在接到电话的那个瞬间就出发,披星戴月地走到湖州来看他亲爱的孙子。
第二天,公公和婆婆坐了最早的班车赶到医院,他们亲爱的孙子还只会傻呼呼地躺在摇篮里酣睡,甚至没有睁开眼睛看看他亲爱的爷爷。回家吃了午饭公公就回去了,说是家里的小鸡没人照看会被偷走的,留下婆婆照顾我们。
第一次进城,公公在城里只呆了两个小时。
公公第二次进城,是我们要搬新家摆喜宴啦。
老公安排好车辆,一辆中巴车载满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公公穿着崭新的白衬衣,带着大伯大姨大婶大妈参观我们的新房,满意得合不拢嘴。不过只一会儿,就不见了公公的身影,直到要去酒店吃饭了老公才在楼上的露台找到了公公,白衬衣上沾满了泥巴,闲不住的老人原来忙着要给我们整理露台的花圃。
酒店吃了饭,公公死活不肯在我们这呆上一阵,就定要随着大部队一起回家了,他惦记着家里的老母鸡要生蛋了,生下的蛋要每天收好攒起来给孙子吃的。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回去。
第二次进城,公公在城里呆了五个小时。
公公第三次进城,是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邀请和劝说下,距离公公第二次进城也已有七个年头了。
可以说,公公是被我们骗进城的----以小孩的名义,以做饭的名义,以露台的名义。千呼万唤,终于安置了家里的鸡,地里的菜,山上的树,整理了一个月的衣物和婆婆一起进城啦。
那日正好老公没空,嘱咐我亲自去车站接了俩老人。带着老人打了车,下车付钱的时候公公看我摸出二十元只找得两元时,目瞪口呆,心疼地唠叨:“我从乡下到湖州车票也只要十八元,怎么到了湖州转个车到家还要这么贵?”
放下随身衣物,公公就上露台规划了-----我们骗他来的借口在他看来是顶顶重要的大事。公公从一个蛇皮袋里神神秘秘掏出了一把小锄头,老公说:“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啦,老爸,你一定要负责把我们这个露台搞好。”公公听了很兴奋,好似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考察了花圃的土壤状况之后,公公马上吩咐老公带他去菜场,他要去买一些种子回来。
露台在公公的整饬规划下初具规模,一垄一垄的分开,像极了乡下的农田。一边种上了大蒜,一边种上了小白菜。我们赞不绝口,把公公的功劳夸上了天。
露台的活忙完了,公公就有些呆不住了,天还没亮就起来坐在客厅里发呆。于是我们叫他去小区的公园里晒晒太阳,健身器械上活动活动。
没想到公公去了小公园,竟然两个小时都没回家。
这下我们急了,全家出动,分头去找公公,整个小区都找遍了就是没有公公的人影。想到公公大字不识几个,城里又没来过几趟,家里的电话不知道记得不(平时都是婆婆打电话的)?家里住几幢不知道清楚不?手足无措正准备报警的时候,公公优哉优哉回家了。婆婆着急地问去哪里了,公公神清气爽地说:“在小区里走走,一直走到隔壁的小区去了,坐在那里听别的老人家聊天呢!”我和老公松了一口气,又暗自惊喜,以为公公找到了在城里生活下去的新乐趣。
不曾想,过了几天之后,公公就不太出去散步了,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人坐着发呆。问他有什么不舒服吗?又笑着说很好,除了张罗一下露台,公公的话越来越少,有些木讷,有些黯然,一个人独坐在房间,显得特别地孤单。
终于有一天,婆婆和我们说,公公说想回去了,而且马上就想回去。
老公劝他说,等到周末的时候再送他们回去好了,公公沉默不语。
当天下午,公公和婆婆就坐车回去了。
婆婆说,公公回去的当天就又扛着锄头去田里了。
第三次进城,公公在城里呆了七天。
也许,不管城里的生活有多好,楼房有多高,在公公的心里,总没有家乡的那块土地让他安宁让他平静让他踏实。对他来说,城里有他永远的牵挂,而乡下,却是他一生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