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Emma: 关于“老师”这个词

(2015-01-01 00:53:29)
标签:

杂谈

关于“老师”这个词

Emma 2012/9/5

http://ww2/large/623ad136gw1entclfwlc3j20ci0f8759.jpg关于“老师”这个词" TITLE="Emma: 关于“老师”这个词" />

众所周知,老师是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老师不仅传授知识,也启迪了我们的人生。但是,“好老师”这个宝座,似乎,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够登上去的。

对于老师,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固然是个大考验,如果不能够理解学生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和在大人看来很幼稚的奇思妙想,就不能够更好地融入学生们;如果不善于与学生沟通,那么就不能够更好地在孩子们犯错的时候去开导他们,也很难被他们认可是“朋友”。一个既不善于理解学生的心理,又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老师,真的是有待加强。

但是,理解能力与沟通能力强的老师并不少啊!但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是不被认可呢?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师说:“愈来愈难做了!”呢?原因是老师们对学生的分类——成绩好的孩子和成绩差的孩子。多么愚蠢却普遍的分类!如果老师只看重学生成绩的话,那么,说难听点,如果再这么一味地重视孩子学习方面的培养,而忽略了其它如对朋友的忠诚、对弱者的慈悲等等远比成绩重要得多的方面的培养的话,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与机器人没什么区别。说好听点,就是“书呆子”。

怎么能够看到孩子一个红红的一百或九十多分,想都不想就笑眯眯地夸奖一番,若是看到了孩子一个不那么好的八十多或七十多,就不假思索地横眉冷对呢?就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不顾孩子的自尊,当场奚落呢?

孩子做了好事(捡垃圾什么的),不是应该鼓励甚至小小的奖励一下吗?然而,我却听到老师发出一个声音,不和谐、冷漠无情的声音——“你要是能把这份闲心放到学习上就好了,成绩还会这么差吗?”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这么多人,却培养不出一个人才——鼓励!我们的鼓励在哪里?因为鼓励,人们才会自信,才会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因为这种自信,才会有再走下去的动力,这点,我们应当向美国学习。

据统计,现在,有99.5%的老师都假惺惺地说:“玩耍和学习一样重要,小孩子的压力不要那么大。”“孩子们太累了!要减减负了!”,然而,99.9%的孩子(成绩较好的孩子更加激动)认为,这所谓的“减负”只不过是一个遥遥无期遥不可及的梦罢了,只不过是一个虚伪透顶的谎言罢了!

现在,你们明白了吧?作为老师,如何与孩子做朋友?

理解孩子们,多与孩子们沟通,多鼓励孩子们,并且记住最关键的一点:给优等生多一点鼓励,给成绩不那么好的孩子多一点关心,给默默无闻中等生(诸位读者们注意了!这个是重点哦!),多一点关注。最后紧记:比起成绩,求知欲更重要。

如果老师真能成为我们的益友,我们的心理压力又从何而来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