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iddle/623a8d48x8ffcf139aef1&690
这几日,心绪颇不宁静。
曾经纠结了很久的一件事,终于尘埃落定,可我,并没有预想中的开心和放松。心头总被一丝淡淡的怅然若失的情绪,笼罩着,无法排解和释放。
为了散心,我回了母亲家。一个人的旅途是寂寞的,为了消磨无聊的时间,我把自己封闭在手机的音乐中,同时拿出临走时从书架上顺手抽出的一本《东山魁夷散文选》,随意翻看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看东山魁夷的书,对于东山魁夷,以前只是听过,但没有更多的了解。然而这本书的开篇文章《放眼风景》,就深深吸引了我。“以往,我不知有过多少次的旅行,今后,我还是要继续旅行下去。旅行,对于我意味着什么?是将孤独的自己置于自然之中,以便求得精神的解放、净化和奋发吗?是为了寻觅自然变化中出现的生之明证吗?——《放眼风景》”。这些看起来非常浅显的话语,却蕴涵着极其深刻的道理,这些发自灵魂深处的文字,如同一股股清澈的泉水,轻轻的淌过心田,沁入人的骨子深处。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原本凌乱无序的思绪,也在这些灵动轻盈的文字里,逐渐安稳平静下来。
东山魁夷,这位日本当代著名的风景画家,用其清新优美的淡雅文笔,将他半生的回忆,心灵的遍历,融入他对绘画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理念,通过与大自然的心灵对话形式,来探索生命中美的精神及本源。他的文字明净、温和、绵密,如散文诗般温婉清丽,又如一曲曲美妙的心灵乐章,动人心弦。你听,这是他来自心灵深处的感悟,“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悠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旷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这个时候,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听泉》”他的这些感悟,不正是我们内心的真切感悟吗?在东山魁夷的文字中,这样的感悟随处可见。“如果花儿常开不败,我们能永远活在地球上。那么花月相逢便不会引人如此动情。花开花落,方显出生命的灿烂光华,爱花赏花,更说明人对花的无限珍惜。地球上瞬息即逝的事物,一旦有缘相遇,定会在人们的心里激起无限的喜悦。这不只限于樱花,即逝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同样如此吗?——《一片树叶》”东山魁夷,用他聪慧、颖悟的生命灵性和敏锐的艺术触角及艺术感受,从自然景观和自然意象中参悟出一种生活的哲理、生命的真谛和人性的内涵。花开花落、四季更替,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他,正是从这些普遍的规律中,领悟出生命的可贵与珍惜,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中所有难得的相遇。
在东山魁夷的文字中,每一帧风景都是一种心境,不论是流动飘逸的云水,还是荒寒幽寂的秋景,甚至一棵树、一座山峰,一条河流都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和活力,为我们奏响心灵的清音。在我们与大自然无声的对话中,那些蒙蔽在心灵上的尘埃,便被涤荡尽去,我们聆听到了那些发自内心深处的天籁之音。“我想起坐在那条河堤上呆呆眺望时的情景。河水汩汩,仿佛要唤醒我往昔的记忆——这是一种亲切而活泼的声音,听着听着,就要使人入睡了,那样安谧,那样惆怅。”“我如今感到,那风景在跟我说话,它是我的故乡的写照——《在河畔》”。东山魁夷的散文,是与他的绘画作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在完成了绘画作品《路》后,是这样说的,“这条路既不是被光明炽烈的太阳映照的路,也不是被阴惨的暗影包裹的路。这是一天在熹微的晨光里恬静呼吸着的坦坦荡荡的永生的路”。这不仅是他对绘画艺术的解读,更体现了他把现实的风景与自己的心境,融合交织在一起,对生命与艺术美的追求与享受。他的散文与他的绘画作品一样,都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馨香,同时也使得他的文字魅力四射,激情难挡。“心灵的泉水告诫我:要谦虚,要朴素,要舍弃清高和偏执,心灵的泉水教导我: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舍弃自我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语的泉水明明白白对我说:美,正在于此。——《听泉》”。
在他的散文中,很多的景色描写也是独具魅力的,我想,这与他的绘画理念是密不可分的。他的散文,更多时候是他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与回顾。“路有两种:回顾已经走过来的路,展望今后即将走的路。我想画的是今后要走的路。当面对着和缓的上坡路时,我们就会产生即将跨越那里的念头,与此相反,当俯视着下坡路时,我们往往会觉得在回顾刚走过的路。——《一条道路》”。而正是这些深度的思考,使得他的心灵不被俗世的尘嚣所蒙蔽,能够用心灵与大自然进行对话,从而聆听到发自内心深处的天籁之音,这也是他的散文清新脱俗、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吧!
“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美,正在于此。”我自语着,似有所悟。合起书,看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心情,已平静了许多。
http://s8/middle/623a8d48x74cc7f091777&690
东山魁夷简介:
东山魁夷(1908—1999),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1908年7月生于横滨。原名新吉,画号魁夷。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34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美术史。曾留学德国,旅行北欧,多次访问中国。其早年绘画作品《冬日三乐章》、《光昏》分别获得1939年第一届日本画院展一等奖和1956年日本艺术院奖。1969年获文化勋章和每日艺术大奖。其风景画以西方写实的眼光捕捉日本情调之美,善于表现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他的作品在保持平面性的同时增强空间感,在装饰性中抒情寓意,格调高雅蕴藉,充满诗情哲理,透着淡淡的伤感。他对艺术理论、音乐有一定造诣,擅长散文。著有《东山魁夷》11卷。
附录:东山魁夷的散文《听泉》
鸟儿飞过旷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飞了过去。
有时四五只联翩飞翔,有时候排成字长蛇阵。看,多么壮阔的鸟群啊!……
鸟儿鸣叫着,它们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有的鸟儿因疾病、疲惫或衰老而失掉队伍。
今天,鸟群又飞过旷野。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田野,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窥见鲜红的果实在树荫下闪灼。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们继续打这里飞过。
不要认为鸟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飞翔的。它们为什么飞?它们飞向何方?谁也弄不清楚,就连那里领头的鸟也无从知晓。
为什么必须飞得这样快?为什么就不能慢一点儿呢?
鸟儿只觉得光阴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它们不知道时间是无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鸟儿自己。它们像着了迷似地那样剧烈,那样急速地振翮翱翔。它们没有想到,这会召来不幸,会使鸟儿更快地从这块土地上消失。
鸟儿依然忽喇喇拍击着翅膀,更急速,更剧烈地飞过去
森林中有一泓清澈的泉水,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悄然流淌。这里有鸟群休息的地方,尽管是短暂的,但对于飞越荒原的鸟群说来,这小憩何等珍贵!地球上的一切主物,都是这样,一天过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
鸟儿在清泉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鸣泉啊,你是否指点了鸟儿要去的方向?
泉水从地层深处涌出来,不间断地奔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鸟儿应该飞去的方向。
鸟儿站在清澄的水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它们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模样。它们终于明白了鸟儿作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鸟儿想随处都能看到泉水,这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只顾尽快飞翔。
不过,它们似乎有所觉悟,这样连续飞翔下去,到头来,鸟群本身就会泯灭的,但愿鸟儿尽早懂得这个道理。
我也是鸟群中的一只,所有的人们都是在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悠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旷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这个时候,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
泉水常常问我:你对别人,对自己,是诚实的吗?我总是深感内疚,答不出话来,只好默默低着头。
我从事绘画,是出自内心的祈望:我想诚实地生活。心灵的泉水告诫我:要谦虚,要朴素,要舍弃清高和偏执,
心灵的泉水教导我: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
舍弃自我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语的泉水明明白白对我说:美,正在于此。
东山魁夷绘画作品展示:
http://s15/middle/623a8d48x8ffd11f267ce&690
http://s4/middle/623a8d48x8ffd1328c2c3&690
http://s16/middle/623a8d48x8ffd1408240f&690
http://s10/middle/623a8d48x8ffd159c2ed9&690
http://s15/middle/623a8d48x8ffd173c3d5e&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