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如应对地震带来的心理冲击

(2013-04-23 16:04:16)
标签:

四川雅安地震

健康

分类: 神光心理咨询

何如应对地震带来的心理冲击

 

 

近年来,我国遭遇了多次地震灾害,其中,最为严重的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北川的8级强震,其中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于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又遭遇了7级地震,目前为止已有近200人遇难,近万余人受伤,余震近千次,150余万人受灾。看到这一组组骇人听闻的数字,看着还在不停变化翻滚着的受灾数字,无疑牵动了我国无数同胞的心,大家都在纷纷尽心尽力地帮助着受灾受难的灾区同胞。

救助的方式除了专业的捐资捐物、心理援助外,大多数的同胞是用心在关注着灾区的动态,默默地祈祷,祈祷平安。然而,一线的灾情时时刻刻牵动着每一位同胞的心,当我们无能为力时,当我们心急如焚时,更多的会是产生情绪上的变化,当看到这一幕幕的情景,一张张的图片,一串串的数字,一次次的报道,一个个的视频,冲击力不亚于身临第一线,慢慢地可能压抑已久的情绪会被爆发,例如非常压抑、流泪、焦虑、紧张、恐惧、惊恐发作、后怕、无助、绝望、自责、后悔、害怕、颤抖、暴躁、愤怒、抑郁、失眠等等,表现出一系列的情绪反映,这些波动可能会伤害自己,可能会影响家人,可能会引发心理问题。所以,在我们心系灾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自我的心理应激措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我,才能关心、帮助到更多的人。

在此,将自己多年来参与第一线进行应急处理和危机干预的经验,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

1、情绪的释放

 情绪的释放是整个自我调节或是专业的心理调节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压抑太久,哭一哭心里就能舒服很多,情绪就能缓解很多。如果觉得自己太压抑了,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尽情地释放,想哭就大哭一场;想喊就找个合适的场所歇息底里地喊出来。哭出来、喊出来,人就舒服了。

    如果不能做到这些,也可以找家人或是信任的朋友进行沟通,说出压抑在内心的感受。网络发达的当下,可以通过写微博、写博客、涂鸦、画画等方式宣泄内心的感受,释放负面的情绪。

2、抽离

抽离就是将自己从痛苦的场景、恐怖的场景中抽离出来。

   具体做法是:把痛苦的场景或是恐怖的场景像放电影一样在自己脑海里一遍一遍地放,放的次数越多,自己的恐怖和痛苦情绪消失得越快。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再恐怖的电影只要我们多看几次,就会发现紧张恐怖度会一次比一次地降低,看多了就会感觉到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恐惧就会消失。

3、放松自我

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后,放松自己就是稳定自己、巩固自己情绪的最好方法之一。

   放松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听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或是舒缓的轻音乐、闭目养神、看一些笑话、多出去走走、多运动、多活动、做游戏等。总之,不要封闭在家里。

4、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是自我调节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方法。

   最近,所有的震后消息铺天盖地,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向全国各个角落传递着实时信息,而报纸、电台和电视画面的视觉冲击都很强烈,压力不亚于在前线救援的人们,如果热心的民众把所有空余时间和精力都停留在这里,最终导致的伤害同样不小。

   帮助灾区人民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力所能及地用各种方法来支援他们,前提是自己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和身体,所以适当的转移对此事的关注是有必要的,建议一旦发现自己的情绪失控,就要适当减少停留在那里的时间,然后按照上述自我调节的办法从第一个开始,严格执行。然后,把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把注意力转移到有利于缓解自己情绪的事情上来。

5、给自己安全感

   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震后的一切,给自己安全感。

   地震是无情的,但是祖国是强大的,李克强总理第一时间赶过去了;武警部队在第一时间赶过去了;人民解放军赶过去了;相关人员都干过去了,全国人民捐钱、捐物;一切为了震区,急震区所急。

   有这么强大的政府的支持,有这么强大的军队和人民的无私支持,还能有什么困难能够打垮我们?!

6、接受专业心理咨询

在无法自我调整的前提下,接受正式的心理咨询,及时获得有效的自我修复方案,迅速调整情绪,稳定心态,走出应激障碍,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以上是我对非灾区人民震后心理应激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只有我们坚强了,才能给灾区的同胞送去更多的温暖,祝福大家!

 

                                                         

 

                                                                                                                                             彭瑞林  首席咨询师

                                                                                                                                            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