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少了我世界還是一樣正常運轉…那活著又有什麼意義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理谘商奇幻解析 |
http://s3/middle/623a7192g8f9719546832&690
在香港台灣雖然只是待了三個星期,因為好久沒有這麼放鬆,在美食還有溫情(家人還有眾多的好友們...)的攻勢之下,本來在英國的辛苦、緊張與壓力...很快被收拾的服服貼貼,直到上機前還在鬧肚子疼,像個小孩一樣想留在暑假裡永遠不要開學
剛回到倫敦的前兩周也超級辛苦,一來放假放太久真的很難收心,才八月的天氣居然冷到讓人以為冬天驟然來臨...在家裡像洩了氣的皮球宅了一兩周都不太想出門,越不曬太陽心情越是鬱悶...本來特地為了實習的個案趕回來,結果還是收到了取消諮商的通知,想要開始實習生訓練的期望落了空...存在主義提早為我上了真實的一課
上學期才在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泥淖中打滾了三個月,經過一個暑假的種種意外...對於即將展開的下學期課程--存在主義治療預先做好暖身動作。如果大家對哲學有興趣,應該都聽過尼采、海德格、沙特、齊克果...這些名字,老實說他們的東西連中文都看不懂了,更何況要用英文去理解那麼抽象的慨念,還好有亞隆這位當代大師用淺顯易懂的文字還有真切的案例循循善誘,學校的簡報還有作業都是靠他的參考書目來勉強過關
簡單來說,他認為只要是人就逃離不開身為人類害怕死亡的恐懼(death)、害怕沒有意義的恐懼(meaningless)、害怕分離的恐懼(isolation)...他最新的著作Staring
at the Sun更是環繞在我們因為對於死亡的恐懼所衍伸出來的種種心理議題
亞隆兩年前出版這本書的時候已經75歲了,在經過幾十年的研究與個案經驗,加上自己即將面對人生的終點站,我想由他這樣資深的治療師集結一生的經驗與智慧來寫這本書絕對比別人更具說服力,在書中(尤其是前半段)更是發現他刻意選擇用非常淺白的觀念與語氣來訴說...想要獲得一般大眾共鳴的用意非常明顯,正如他在書中不斷重申提出的概念...到底人為什麼這麼還怕死亡?害怕自己完全消失嗎?害怕死亡時經歷的痛苦或是恐懼嗎?害怕還沒來的及做完想做的事嗎?害怕自己白白過了一生嗎?如果人來的時候空無一物,走的時候也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少了你世界還是一樣正常的運作...那這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苦無答案的人們...有人頓入宗教的安慰,有人藉由忙碌於工作或是小孩來逃避思考這個問題,而早已超過退休年齡卻仍然孜孜不倦的寫書、教課、看個案的亞隆用他自身的實證來說明他不斷在書中提到的觀念
rippling(漣漪)
我想這個概念很容易猜測,看過電影"讓愛傳出去pay it
forward"的人都知道,小男孩為了某人做了三件善事並不要求回報,只希望那個人能夠繼續為不認識的人做三件善事,結果這樣善意的付出就一直像漣漪一樣傳遞下去...亞隆像個疼愛孩子的母親一樣不斷的嘮叨:
唯有我們學會面對死亡的恐懼才能認真活著體會生命的滋味;而他到七八十歲的高齡還用盡心思的寫這麼一本適合大眾口味的心理書,就是為了繼續把善意傳遞出去
這帖良藥好像有點太過容易與淺顯而不夠稀罕珍貴...不像佛洛伊德複雜的性學或是哲學大師們深奧難懂的理論,亞隆這位我最欣賞的大師用他的一生驗證了這麼簡單的真理...當然未必可以解答所有人內心深處種種難解的問題,但是他淺白實用的智慧的確在我深陷黑暗的無明中帶來一絲溫暖的曙光...我寫了幾封email推薦這本書給正在做化療或是困在尋找生命意義的朋友...不管能否激起一點漣漪,很確信今天的我因為做了這件事而覺得過了充實又有意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