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挺进动物世界〖坦桑尼亚1〗

标签:
环球远航新浪博客非洲坦桑尼亚动物世界 |
分类: 非洲纳米比亚风土人情 |
坦桑尼亚是整个非洲大陆最美丽的国家。全国有11个国家公园、10个野生动物保护区、50个野生动物控制区,总面积占国土的1/3。其自然景观壮丽多姿,风土民情奇异古朴。人们把它美誉为“非洲的伊甸园”。非洲十大自然奇观中有三个在坦桑尼亚,除了非洲的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还有美国《国家地理·旅行者》“50个一生必游之地”里评出的世界最后的处女地—塞伦盖提(Serengeti)国家公园,以及被称为诺亚方舟的恩沟罗恩沟罗火山口国家公园(Ngorongoro)。
电视片《动物世界》的大部分场面都是在塞伦盖蒂拍的,据说拍了20年。坦桑尼亚人民同中国人民有着历史悠久的友好交往。这里是郑和下西洋的终点,也是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的起点。
达累斯萨拉姆体育场(网上下载图片)
中国政府援建的达累斯萨拉姆体育场是坦桑尼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中国医疗队更是将足迹踏遍坦桑尼亚的每个角落,中国人民在坦桑尼亚人民心中铸起了友谊的丰碑。当年因为有了中国无私援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壮举,中国政府和坦桑尼亚政府达成协议,北京动物园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派出专业人员,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提(Serengeti)国家公园捕获了大象、犀牛、河马、长颈鹿、角马、斑马、狮子、羚羊等许多珍贵动物,经过海运长途跋涉,最后落户于北京动物园。
写到这片土地,我的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特别偏好的非洲主题封面照片。好莱坞的许多艺术创作也正是以坦桑尼亚独特的自然人文风情为背景素材展开的。当然还有世界文学巨匠海明威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描述坦桑尼亚奇妙的探险经历。他把这种经历称作“SAFARI(萨法力)”,这就是现在时尚的野外探险一词的起源。40年前我在铁路职工子弟小学读书的时候,就亲耳聆听过中国援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专家的报告。许多年以来,坦桑尼亚一直是我心中神秘而又遥远的地方。庆幸的是我有机会来到了坦桑尼亚的邻国布隆迪援外工作,借地利之便终于来到坦桑尼亚一游。更有幸的是在一周之内,坦桑尼亚的三大自然奇观我都一一亲眼目睹了。
早晨我们在布琼布拉乘坐KQ471航班飞机,经过80分钟的空中旅行抵达肯尼亚的内罗毕国际机场。
在内罗毕机场候机大厅休息三个小时后,又乘坐KQ484航班飞机从内罗毕飞往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飞机飞行了十多分钟的时候,我们亲眼看到了被誉为赤道上的雪山的乞力马扎罗山的雄姿。
乞力马扎罗山高高的山顶白雪皑皑,山腰云雾缭绕,充满着神奇莫测的气氛,尤其在黄昏的时候,山顶的云雾偶尔散去,银白晶莹的峰顶在金色的夕阳余辉照耀之下,露出妖艳的容颜,显得五彩缤纷,绚丽灿烂。在素有“热带大陆”之称的非洲工作一年了的我,此时看到皑皑白雪,顿时感到心旷神怡。乞力马扎罗山面积756平方公里,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坐落在赤道与南纬3度之间,距离赤道仅300多公里,海拨5895米,是非洲第一高峰,有“非洲屋脊”的称号,而许多地理学家则喜欢称它为“非洲之王”。历史上属肯尼亚,殖民时代英国女王作为礼物赠送给了德国皇帝。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主峰,一个叫基博,另一个叫马文济,两峰之间有一个10多公里长的马鞍形的山脊相连。远远望去,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孤单耸立的高山,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拨地而起,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如同一位威武雄壮的勇士守卫着非洲这块美丽富饶的大陆。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迄今仍在活动的休眠火山,基博峰顶有一个直径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内四壁是晶莹无瑕的巨大冰层,底部耸立着巨大的冰柱,冰封雪盖,宛如巨大的玉盆。早在150多年前,西方人一直否认非洲的赤道旁会有雪山存在。1848年,一位名叫雷布曼的德国传教士来到东非,偶然发现赤道雪峰的奇景,回国后写了一篇游记,发表在一家刊物上,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然而,连雷布曼自己也没有想到,就是这篇文章给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众人指责他在无中生有地宣传异端邪教,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使这位传教士备受冤枉。1861年,又有一批西方的传教士、探险者来到非洲,亲眼目睹赤道旁边的这座峰顶积雪的高山,并拍下了照片,西方人开始相信雷布曼所讲的事实,从而结束了对他长达13年的指责。尽管后来仍然有人否认非洲赤道旁会有雪峰,但赤道雪峰的存在至少已有数万年的历史。六十多年前,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慕名来到乞力马扎罗山脚,以满带激情的笔触赞叹:“广袤无垠,嵯峨雄伟,在阳光下闪着白光,白得令人难以置信。”
经过60分钟的飞行,飞机到达达累斯萨拉姆。达累斯萨拉姆是坦桑尼亚前首都,同时也是第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非重要港口,达累斯萨拉姆区首府。达累斯萨拉姆位于非洲印度洋岸中段,扼西印度洋航运要冲。人口约120万。从空中看,城市呈同心圆结构,中心是商业区,其东面是政府机关和使馆区,北面和西面是住宅区和文化区,南面是港区和铁路站场,外围是西北和西南两片工业区。市区东部和东北部为海滨旅游区。
在达累斯萨拉姆住一宿以后,第二天早晨又从达累斯萨拉姆国际机场乘坐飞机,经过70分钟的空中旅行,来到了位于乞力马扎罗山山脚下的KILIMANJARO国际机场。
在KILIMANJARO国际机场的出口处,旅行社安排的黑人导游兼司机姆迪已经在等候着我们。姆迪长得膀大腰圆,能说一口不太流利的英语,我们五人靠20多年以前学习的英语底子,与姆迪连说带比划的交流。
姆迪驾驶一辆9座的特制四轮驱动越野大吉普车,车厢框架是钢结构,顶部有三个天窗,供游客看动物或拍照片。车上装备有电台,司机在行驶中可以随时与总部或其他同伴联络,有时是报告自己的方位,有时是彼此交流信息。
从KILIMANJARO国际机场到位于塞伦盖提(Serengeti)国家公园中心的住宿客栈,汽车需要长途跋涉10个小时。10:00汽车经过阿鲁沙,这座城市被美国总统克林顿誉为“非洲日内瓦”,位于美丽的梅鲁火山脚下,是一座宁静、秀丽的旅游城市,是通往北部各国家公园的中转站。姆迪示意我们在街上的餐厅购买了在路上吃的午餐。在商店购买矿泉水的时候,竟然看到了4位长着东方黄种人面孔的年轻姑娘,经过询问,原来是来自北京的驴友。
塞伦盖蒂距离阿鲁沙320公里,1951年建成国家公园。在1981年,塞伦盖蒂被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确定为生态保护区。塞伦盖蒂意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位于东非大裂谷以西,阿鲁沙西北偏西130公里处,一部分狭长地带向西伸入维多利亚湖达8公里,北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大草原(Masai Mara)相接。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地球上大型哺乳类动物最多的地方,国家公园占地14,763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王国,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用“千军万马”也不足以形容那里的动物之多,赛伦盖蒂草原上生活着200万种野生动物,包括200万头角马,2000头狮子和250头猎豹。每年6月,两百多万头角马,在斑马、狮子、羚羊和旅行者的陪同下,浩浩荡荡地穿过塞伦盖提的南部平原,前往马赛马拉,寻找东面印度洋的季候风和暴雨所带来的充足水源和食物。到了10月,它们又千里迢迢地返回塞伦盖提南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牛羚们不仅在陆上要时刻小心,涉渡Mara河时更要面对饥饿的鳄鱼的血盆大口,奋力爬坡时又会因摩肩接踵、拥挤不堪而命丧蹄下。虽然每年移民大军中的主角是角马,但狮子、花豹、猎豹、羚羊和长颈鹿的数量也加大了塞伦盖提的声望。
内罗毕国际机场候机室里表现坦桑尼亚、肯尼亚之间野生动物大迁徙的图片
惟一能够生活在这片神奇的自然世界的人类,就是当地土著居民马赛人,赛伦盖提大草原是被政府特许依旧生活在国家公园内的惟一部族—马赛人的故园。在进入赛伦盖提大草原的过程中,一路上不时看到马赛人居住的部落。部落的四周用带刺的金合欢树枝作围墙。马赛人的住所十分简陋,由红土和牛粪糊成,形状类似我们的粮仓,只有一个门,没有窗户,每一家都有若干间茅草屋,部落的四周围上树枝做的围栏,防止牛走失。每一辆旅游车进入马赛人的部落付大约50美元的费用以后,马赛人都会为游客表演,允许游客随意拍照。
伴着那边妇女的歌声,马赛男人们也开始载歌载舞地表演起来.他们每个人手里都举着一件家伙,有的举着羚羊角,有的手握梭镖;有的则举着打磨得非常精细的木棍;而有的人居然举着像是长把烟袋堝似的东西.他们的脖子,手腕,脚腕上都戴着不少饰物.
最精彩的是小伙子表演的马赛跳跃舞蹈(Massai
Jumping Dance).
马赛人的弹跳力极强,往往让游客看得目瞪口呆
马赛人是东非一支古老的民族,以放牧为生。由于生活在动物频繁出没的原野上,马赛人外出必带棍棒或梭镖,并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为了强身,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喝鲜牛血强壮身体的习俗,故而男子彪悍,女人强壮。无论老幼男女,其传统服装均为袍子(实际上就是一块布裹在身上,有时为了御寒里边再加一块布),男女都是很短的头发,乍看起来,难以分辨男女。仔细观看妇女从头到脚都妆点着饰品,特别是鲜艳的项圈,有的还戴着长长的耳坠.那些戴长耳坠的都是已婚的.路上常常看到形影孤单的马赛人在放牧,似乎并不惧怕不时出没的野兽。其实,若不是遭到人的攻击或饥饿难耐时,动物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据说:一个马赛女人在放牧时,看到一头狮子向她奔来,情急之中她向狮子跪了下来,撩开衣服,将乳房袒露出来。狮子看到这种场景,便离去了。动物与人一样,都有怜悯之心并崇拜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