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非洲手工艺品市场【纳米比亚40】

标签:
环球远航新浪博客非洲纳米比亚手工艺品市场 |
分类: 非洲纳米比亚风土人情 |
P2.我在纳米比亚首都温都和克的的手工艺品商店门前的黑人妇女形象木雕旁边留影。
P3.接着我在商店门口给老大哥拍照,一位纳米比亚妇女恰好闯进了镜头,与画面中间黑人妇女形象的木雕相映成趣。
P5.手工艺品商店的伙计。
P6.在温都和克闹市区有许多手工艺品专卖店,在室内经营销售。在室内销售的手工艺品的质量一般都比较好一些,价格也高一些。
P7.手工艺品商店的墙上挂着许多木雕面具,木雕面具种类之多,工艺之高超,看得游人眼花缭乱。
P8.黑人制做面具主要是在跳舞时佩戴。每当重大节日或婚嫁、婴儿命名等喜庆活动,亲友和四邻不分男女和老少,都戴上自己心爱的面具载歌载舞。面具的用料既有乌木、红木等硬质木材,也有黄木、灰木、纯白木等质地稍微松软的木材。多数是纯木制做,也有的镶嵌上象牙或涂抹上油彩。面具的造型,有的似人非人,令人敬畏;有的是笑容可掬,惹人喜爱;有的仪态凛然,使人肃然起敬;有的青面獠牙,面目可憎,但也不失强烈的审美情趣。
P9.非洲鼓的鼓身都是用整根圆木雕刻出来的,在非洲看到的鼓都是一件件木雕艺术品。鼓是黑非洲最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来到非洲,无论走到哪里,也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总能听到“达姆达姆”的鼓声。鼓声大多急骤如暴雨,有时也能轻柔似清风。黑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听到鼓声,就魂牵魄动,自觉或不自觉地扭腿摇臂,跳起舞来。 鼓在非洲有悠久的历史,有人说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之前。鼓在非洲还是一种重要的通讯工具。鼓声以接力的方式从一个村庄传到另一个村庄,传递一些特定的信息,人们说它是“会说话的鼓”。为了掌握鼓语,人们需要从孩提时期就跟着大人学习、分辨。学习鼓语,在许多部族是每个男女的传统“必修课”。经过与店主反复讨价还价,我帮助同事以合人民币大约400元的价格卖下了这一面非洲鼓。老板娘成交了一个大买卖,很高兴地与我合影。
P11.在温都和克市中心步行街上摆放的用大树根稍加雕琢而成的大象、鳄鱼、怪兽木雕。木雕后面金属基座上展示的是陨石标本。
P12.
P13.在温都和克市中心步行街上,有许多卖以木雕为主的手工艺品摊位。
P15.非洲木雕艺术历史悠久,非洲人说他们的祖先是“口衔刻刀来到人世的”。
P16.早在史前时期的非洲岩画中,就有木雕存在的遗迹。木雕被誉为非洲艺苑中最艳丽的一枝奇葩。
P17.在非洲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在制作、在展览、在销售。
P18.狮子、犀牛、大象、长颈鹿、河马、鳄鱼、羚羊这些憨态可掬或性情灵动的野生动物,大多被刻划得栩栩如生,具有一种独特的活力和美感。
P19.购买木雕的大都是各国游人。非洲木雕以其特有的艺术价值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各国游客欣赏以木雕为代表的非洲造型艺术之美,欣赏之余,买几件回去,对许多游客来说更是非洲之行难以忘怀的纪念。
P20.
P21.经营手工艺品摊位的黑人妇女。
P22.经营手工艺品摊位的黑人妇女。
P23.在温都和克市中心马路边上的手工艺品摊位。
P32.辛巴族妇女经营的手工艺品地摊。
P39.辛巴族妇女经营的手工艺品地摊旁边,光顾的顾客最多,吸引游客观赏、拍照。
P40.辛巴族妇女经营的手工艺品地摊旁边,光顾的顾客最多,吸引游客观赏、拍照.
P46.这是位于温都和克北面郊区的手工艺品市场,这里的手工艺品物美价廉,但是地点偏僻,交通不便。
P48.
P49.近年来,到过纳米比亚首都温都和克的游客,都见过上面图片中的铁艺手工艺品雕塑,雕塑表现的是两位黑人拉弓射箭狩猎的场面。
P53.许多别墅院子大门的门柱上镶嵌着蜥蜴、植物、树木等形象的铁艺手工艺品
P57.
P58.
P64.在纳米比亚总统府北面的山坡上,我手挥刚刚买到的铁木非洲木雕手杖。我身后就是纳米比亚总统府大院的景色。
我每一次从非洲回国,都带回不少非洲木雕,除了自己珍藏之外,还赠送给亲朋好友一部分。得到木雕的亲朋好友都爱不释手,连连称好。这正是:
非洲处处有木雕,
欣赏非洲佳视角。
能工巧匠佳品多,
精雕细琢工艺巧。
琳琅满目精心挑,
挑选精品如寻宝,
带回国内赠好友,
爱不释手都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