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肥皂路边造〖塞内加尔30〗

标签:
环球远航非洲塞内加尔黑人肥皂路边造 |
分类: 非洲塞内加尔风土人情 |
对于肥皂的发明有这样几种传说:
1、公元前2708年,埃及国王胡夫正在举行一次盛大宴会。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一名厨房小工不小心把一盆刚炼好的羊油打翻在灶坑旁边,羊油和炭灰混成一片。他怕受到责罚,连忙将这些混有羊油的炭灰一把一把地捧出去,扔到远离厨房的地方。捧完之后,赶忙把手洗一洗——奇怪,发现这一次手洗得特别干净,甚至连以前难以洗去的污渍也很容易地洗掉了。经过多次试验,这名厨房小工将一些混着羊油的炭灰做成一个个小球,带给其他厨师使用,结果大家的手脸都洗得又白又干净。
2、古罗马的高卢人,每遇节日便将羊油脂和山毛样树灰溶液搅成稠状,涂在头发上,梳成各种发型。一次,节日突遇大雨,发型淋坏了,人们却意外发现头发变干净了。
3、罗马人在祭神时,烧烤的牛羊油滴落在草木灰里,形成了“油脂球”。妇女们洗衣时发现,沾了“油脂球”的衣服更易洗干净。
这都说明人们用动物脂肪与草木灰(碱)原料制皂已有几千年历史。目前肥皂的制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提起中性肥皂,我们就会想起黄色的洗衣皂、红色的药皂、五颜六色的香皂。它们都是肥皂,从制造的原料和生产的原理来看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动物油、植物油和碱为原料经皂化反应制成的。
在非洲的购物超市里虽然也有香皂、药皂和洗衣皂在货架上销售,但是购买者是生活比较富裕的消费群体。很多贫困的黑人是消费不起正规油脂化学生产厂家生产的香皂、药皂和洗衣皂的。
我在非洲塞内加尔援外工作期间,在我居住的塞内加尔考拉克体育场工地宿舍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体育场围墙西侧的马路旁边有黑人在制作肥皂。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场面的时候,还误以为他们正在制作馒头呢。
油脂是自制肥皂的基本材料,肥皂是脂肪中的脂肪酸和苛性碱产生皂化反应而制成的。塞内加尔百分之九十四的居民是穆斯林,羊油和牛油的资源比较丰富,为他们自制肥皂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原材料。
他们自制肥皂的时间很随意,大概和积累牛油、羊油的多少有关吧,一般相隔十天半月才开工制作一回,制造者也是不固定的,有的时候四、五个人一起忙乎。
有的时候只有两个人一起忙乎。
苛性碱是腐蚀性极强的化学品,肌肤、眼睛接触苛性碱会烧伤。衣物也会烧破。因此制造肥皂过程应该特别小心。应该带乳胶手套、眼镜、口罩(制作碱液时产生气体)。最好穿上长袖衫、长裤,保护眼睛及肌肤。但遗憾的是他们的劳动保护条件非常差,还时常有路过的小孩凑过去看热闹。
肥皂的制作成型就是靠双手拿捏,捏成一个个大小如馒头的圆球状,然后端到旁边的市场上去卖。
一个人负责搅拌原材料,另一个人负责拿捏成型。
负责搅拌的往案板上添加原材料。
制造肥皂过程是化学皂化反应过程,负责搅拌的这位师傅控制着皂化工艺过程。
在国内很难想象到这种场面,在行人来来往往的路边,竟然有人在从事有危险的化工生产工作,你走你的道,我造我的肥皂,这种景象恐怕只有在贫穷落后的非洲才能看到吧,这也是非洲的一道独特景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