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到过纳米比亚首都温都和克的游客,都见过上面图片中的铁艺手工艺品雕塑,雕塑表现的是两位黑人拉弓射箭狩猎的场面。
在纳米比亚首都温都和克市区里的民居院落,大都是独门独院的别墅住宅。许多民居的院子里都可以看到铁艺手工艺品。

鸵鸟、羚羊、猴子、人物等形象的铁艺手工艺品栩栩如生地摆放在别墅院子里。



许多别墅院子大门的门柱上镶嵌着蜥蜴、植物、树木等形象的铁艺手工艺品

在纳米比亚总统府西南方向大约200米远的地方,我发现了一个专卖铁艺手工艺品的露天市场。


大大小小的铁艺假面具、各种动物形象铁艺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铁艺手工艺品由于不方便携带出境,外国游客很少问津。

在闹市的步行街上的珍珠鸡铜雕。
在步行街上摆放的用大树根稍加雕琢而成的大象、鳄鱼、怪兽木雕。
在步行街上,有许多卖以木雕为主的手工艺品摊位。非洲是世界上最繁荣的雕刻艺术之乡。非洲木雕艺术历史悠久,非洲人说他们的祖先是“口衔刻刀来到人世的”。早在史前时期的非洲岩画中,就有木雕存在的遗迹。木雕被誉为非洲艺苑中最艳丽的一枝奇葩。在非洲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在制作、在展览、在销售。

狮子、犀牛、大象、长颈鹿、河马、鳄鱼、羚羊这些憨态可掬或性情灵动的野生动物,大多被刻划得栩栩如生,具有一种独特的活力和美感。
购买木雕的大都是各国游人。非洲木雕以其特有的艺术价值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各国游客欣赏以木雕为代表的非洲造型艺术之美,欣赏之余,买几件回去,对许多游客来说更是非洲之行难以忘怀的纪念。木雕不但给非洲增添了吸引人的魅力,而且也把非洲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木雕艺术在非洲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搭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我的同事精心挑选了一根铁木手杖,正在掏钱准备付款


上面两张照片拍摄于温都和克北面郊区的手工艺品市场,这里的手工艺品物美价廉,但是地点偏僻,交通不便。

在温都和克闹市区有许多手工艺品专卖店,在室内经营销售。在室内销售的手工艺品的质量一般都比较好一些,价格也高一些。
手工艺品商店的墙上挂着许多木雕面具,木雕面具种类之多,工艺之高超,看得游人眼花缭乱。黑人制做面具主要是在跳舞时佩戴。每当重大节日或婚嫁、婴儿命名等喜庆活动,亲友和四邻不分男女和老少,都戴上自己心爱的面具载歌载舞。面具的用料既有乌木、红木等硬质木材,也有黄木、灰木、纯白木等质地稍微松软的木材。多数是纯木制做,也有的镶嵌上象牙或涂抹上油彩。面具的造型,有的似人非人,令人敬畏;有的是笑容可掬,惹人喜爱;有的仪态凛然,使人肃然起敬;有的青面獠牙,面目可憎,但也不失强烈的审美情趣。

非洲鼓的鼓身都是用整根圆木雕刻出来的,在非洲看到的鼓都是一件件木雕艺术品。鼓是黑非洲最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来到非洲,无论走到哪里,也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总能听到“达姆达姆”的鼓声。鼓声大多急骤如暴雨,有时也能轻柔似清风。黑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听到鼓声,就魂牵魄动,自觉或不自觉地扭腿摇臂,跳起舞来。 鼓在非洲有悠久的历史,有人说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之前。鼓在非洲还是一种重要的通讯工具。鼓声以接力的方式从一个村庄传到另一个村庄,传递一些特定的信息,人们说它是“会说话的鼓”。为了掌握鼓语,人们需要从孩提时期就跟着大人学习、分辨。学习鼓语,在许多部族是每个男女的传统“必修课”。经过与店主反复讨价还价,我帮助同事以合人民币大约400元的价格卖下了这一面非洲鼓。店主成交了一个大买卖,很高兴地与我合影。

我对这一面原汁原味的非洲鼓也是爱不释手

这是我在商店门口抓拍的一张照片,一位纳米比亚妇女恰好走到了一个黑人妇女形象的木雕旁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两位黑人妇女相映成趣。

在纳米比亚总统府北面的山坡上,我手挥刚刚买到的铁木非洲木雕手杖。我身后就是纳米比亚总统府大院的景色。
我每一次从非洲回国,都带回不少非洲木雕,除了自己珍藏之外,还赠送给亲朋好友一部分。得到木雕的亲朋好友都爱不释手,连连称好。这正是:
非洲处处有木雕,
欣赏非洲佳视角。
能工巧匠佳品多,
精雕细琢工艺巧。
琳琅满目精心挑,
挑选精品如寻宝,
带回国内赠好友,
爱不释手都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