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纳米比亚温都和克庄园度假村混血种新郎混血种新娘 |
分类: 非洲纳米比亚风土人情 |
P1.
P2.接上一篇博文,我们一行六人离开纳米比亚首都温都和克北面大约100公里的温泉度假村,在回返温都和克的路上,大约13:00左右路过一个庄园度假村,我们在这里停车,准备在这里吃午饭。
P3.在荒郊野外孤零零的这么一个度假村,门前行人寥寥无几。远处走来两位黑珍珠。上图左上方的两座凸起的土堆是什么东东?没有到过非洲的朋友一般都不知道滴。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是在丛林、草原、路旁还是房前屋后,经常都可看到一座座这样的土丘兀立。这不是天然的土堆,也不是人造的坟冢,而是白蚂蚁营建的城堡王国。
P5.
P6.度假村接待大厅门前的装饰是典型的非洲风格,我到此一游留影做一个纪念吧。
P7.在这里走进度假村接待大厅。
P8.度假村接待大厅里的装饰也是典型的非洲风格。看来这座庄园的主人是欧裔白人,管理人员都是欧裔白人。
P10.顾客休息的沙发
P13.我们点的是西餐,五位先生点了德国工艺酿造的扎啤,唯一的一位女士点的是饮料。凉棚里光线比较暗,有一些网友是否会认出这位女士是阳光天使啊?
P15.不远处坐着两位金发女郎,她们显然是这座庄园庄园主的家里人。
P16.过一会这两位金发女郎开始忙起来,布置院中的一个个餐桌。
P22.
P23.
P24.
P25.阳光天使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吃完饭便开始忙着拍照了。她的英语口语水平极佳,经过与金发女郎交流方知,15:00将有一个婚礼在这里举行。
P26.身穿蓝色体恤衫的金发女郎指挥一位黑人雇工布置院中的几个散桌。
P28.
P29.我们一看时间已经快到15:00了,就临时决定不着急走了,准备在这里观赏一下非洲婚礼的场面。我们开始在庄园里溜达,欣赏庄园的景色。
P35.
P36.出乎我们预料的是过了15:00以后,才陆陆续续来了一些新郎家的来宾。
P37.看着他们不紧不慢的样子,根本没有在15:00举行婚礼的意思。
P38.
P39.
P40.
P41.快到16:00了,新郎家的来宾才逐渐多了起来。
P42.我们这才意识到,平时黑人有不守时的习惯,没有想到参加婚礼也是这样,和黑人约会时间,他们大都要迟到一个小时左右,我们中国人戏称黑人执行的是“非洲时间”。
P43.
P44.新郎官是一位混血种人,还不慌不忙地在院子里照相。
P45.新郎和伴郎一律是白西装,内衬草绿色的马甲或领带。第一次发现,男士采用绿色和白色的搭配,是如此的清爽利落。
P46.
P47.直到16:00,新郎家的来宾才聚到庄园里的一个小教堂里,等候新娘一家的到来。
P48.一位摄影师正在录像。
P49.新娘子的车队千呼万唤终于来到了庄园门前,我和阳光天使不请自到,义务为他们照相。
P50.车里先下来五位身穿绿色连衣裙的伴娘
P51.
P52.
P53.
P54.新娘子乘坐的轿车里还坐着一位花童。
P55.花童手捧鲜花走下轿车。
P56.
P57.五位伴娘手捧绿色的鲜花合影
P58.
P59.新娘子在父母的陪同下终于走下了轿车
P60.
P61.新娘子一家也是混血种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纳米比亚生活着数以万计的混血种人。
P62.新娘子一家人在轿车旁边合影
P63.
P64.有一位伴娘专门负责提拉新娘子的婚纱裙子的裙角。
P65.花童始终面带甜甜的微笑,非常惹人喜欢
P66.
P67.
P68.
P69.
P70.在花童的带领下,四位伴娘排队,手捧鲜花缓缓走向小教堂。
P71.走向小教堂的路曲曲折折,绕了不少的弯子。花童始终面带迷人的微笑。
P72.
P77.新娘子一家人跟在伴娘队列的后面。
P78.
P79.
P80.
P81.
P82.
P83.
P84.
P85.
P87.
P94.新娘子一家也来到了小教堂门口,新娘子一脸的幸福笑容。
P96.由于伴娘比伴郎多一位,最后一个专门负责提拉新娘子的婚纱裙子裙角的伴娘落单了。这位伴娘一直等着第一位伴郎转过来迎接她。第一位伴郎过来把右臂一屈,伴娘左臂一绕,非常庄重典雅地步入了教堂。
P97.
P98.
P99.
P100.
P101.
P102.牧师开始为一对新人赐福
P105.进入教堂,就属于私人领域了,我们不方便跟进去拍照,只好远远地拍几张全景的照片。从教堂出来,婚宴开始,一对新人接受亲友的祝福。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追踪拍下去,启程踏上返回温都和克的路程了。据阳光天使介绍,这样的一场婚礼耗资大约1.5万-2万纳币(当时纳元和人民币兑现率大致相当),因为不是在首都,所以费用相对便宜,加上新郎新娘的礼服、化妆等费用,整个婚礼大约要花费2.5万纳币。
支持本篇博文的朋友请在右下角顶一下,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