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小型企业成功经验浅探(一)
(2010-12-27 15:52:41)
标签:
杂谈 |
德国中小型企业成功经验浅探
一、德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
说到德国企业,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大众、西门子、Bosh这样的跨国探索大公司和大企业,而事实上,在德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势头却能和这些大公司大企业相匹敌。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在1999年就已经占了德国总企业数的98%以上,其产品则占了德国产品的70%至90%。另外,德国在世界上一直享有世界出口冠军的美誉,即使当人口是德国15倍还多的中国在最近今年越剧为最大出口国,也没有让德国企业出色的出口显得逊色。德国经济强劲的出口能力,从根本上却并不归功于大企业。这些大企业和他们的国际竞争对手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德国出口的持续强势应归因于中小企业。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德国中小型企业近几年来的发展状况。
1. 中小企业定义
欧盟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如下图:
德国按照欧盟的划分标准,把雇员人数在250人以下、年营业额在5000万欧元以下的企业定义为中小企业。根据德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德国中小型企业在2005年占到了德国总企业数目的99%,数量不可谓不巨大。这也就不难理解,中小企业从业人数在德国就业总人数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德国2070万就业人员中,约有近60%的人在中小企业上班。其中,微型企业雇员人数占德国就业总人数的18%,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雇员人数分别占22%和19%。从下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德国中小企业中的就业情况与大型企业在就业领域上有很大的差异。德国中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旅馆和饭店等服务业以及租赁业等。
在营业额方面,大型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2005年,德国中小企业营业额约占全部企业总营业额的三分之一,中小企业的产业增加值约占全部企业产业增加值的46%,中小企业的有形资产投资约占全部企业有形资产投资的40%。 以下这个图表对比了德国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行业比重。中小企业投资状况和大型企业不甚相同。德国中小型企业主要投资在电、水、天然气供应领域,制造业和采矿业。
从企业投资规模来看,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2005年,在德国所有大型企业中,已经实施投资的企业占总数的89%。而所有中小企业中,已经实施投资的企业只占到总数的44%。大型企业的平均投资金额约为830万欧元,而中小企业的平均投资金额约为7.9万欧元。
以上是关于德国中小型企业的基本信息。根据波恩中小型企业研究所,德国在2005有350多万家中小型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在维持德国的经济活力和保持德国就业水平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中小型企业发展条件和环境:
1.完善的法律制度
1.1
法律制度覆盖面较宽
在德国,从中小企业的创立、各类中介组织的工作范围和服务功能发挥等,都有法律依据。如《公法》明确规定了德国工商大会、业主联合会和手工业协会三大商会(联合会)的法律地位、服务内容及管辖范围,要求所有企业在申请开业的同时,必须加入一个商会,商会有责任为会员企业提供咨询和有效服务;商会的领导由企业代表选举产生,并且独立地开展业务。
1.2 高度的执法守法意识
德国除了法律条款比较完备外,企业和民众的社会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极强,只要是法律规定的,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履行和认真遵守。法律明确了中小企业的地位作用和支持的要求后,社会各个方面都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己任,尽一切所能,全力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在德国,法律已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调节器,成为发展中小企业的总纲和基石。
在中小型企业创立和管理上,我国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问题还普遍存在,服务组织和机构不规范、无标准、无质量要求的现象还较为严重,德国在相关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2.1 建立健全行政监管部门
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不仅成立有专门指导中小企业的业务职能部门,其他经济部门也都设立了负责中小企业的机构,承担中小企业发展的任务。 1999年,联邦政府针对行政运转程序复杂的问题,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监督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听取企业的批评和建议,进行专门的调查,提出改进的建议,并督促落实。如新办企业反映上报数据复杂,经委员会的调查研究,简化了表格和申请书。
2.2 半官方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技术部为了推动发展中小企业进出口业务,专门设立了进出口委员会(指导局)(BAFA)和外贸经济信息处。进出口委开展对中小企业的咨询服务,主要咨询内容:①创业的可行性;②是否形成就业岗位;③如何开业及申请手续;④技术的可行性;⑤环保措施的要求及范围,创业投资及资金需求额的计算;⑥获得资金扶持的可行性;⑦运转中组织管理问题。
联邦外贸经济信息处成立于1951年,是半官半民经济组织,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信息,并将信息分析加工后传递给有关机构和中小企业,以带动促进联邦外贸的发展。主要信息来源机构,一是信息处自己的工作体系,信息处在50个国家设有52个办事处,其中中国北京、上海、香港设有3个办事处,二是80个驻外商会办事处,三是200个驻外使馆商务处。另外,欧盟和国际金融机构、国外驻德机构以及各类新闻媒体等,也是该机构信息收集的对象。通过这些机构和单位,联邦外贸经济信息处全面收集和加工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政策和政治动态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信息处每年大约为15万个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提供各类免费和收费信息。
2.3 各种商会和协会
全德国有150多个不同的商会、协会,围绕中小企业的需求,开展各类业务活动。各种不同的商会和协会为中小企业出具职业培训报告,承担某些职业技术培训,开展各类咨询,提供多种信息,建立了区域内5.5万个企业信息数据库。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3.持续有力的资助
3.1担保贴息
联邦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主要通过两大政策性银行和各州依公法成立的政策性银行来具体实施。所谓的这些政策性银行,能够为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提供利息补贴,幅度一般在2-3%之间,同时,还为这些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承保损失可达60%。最重要的两大政策性银行即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德国平衡银行分别直属于联邦经济部和财政部,各州也有地方担保银行和储蓄建设银行,作为两大政策银行的有益补充。这些政策性银行在帮助中小企业筹资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3.2创新支持
为了加快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德国各级政府、金融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联手合作,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全国中小企业孵化系统,建成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拨专款实施政府资本参与计划,帮助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扩建科研网络,加强产学研联合,推动和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化。
到目前为止,德国已建成370个孵化中心,孵化项目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另外,德国各科研机构、高校也积极参与中小企业的技术咨询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帮助。在德国,如果一个企业雇佣一个专业技术开发人员,其工资的40-50%将由企业所在地的州政府提供。
3.3参展支持
政府每年拨专款7000万马克,资助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其中99%的经费用在了中小企业上。为弥补中小企业参展经验不足的问题,德国政府经济部选择一些较好的专业展览公司,专门帮助中小企业布展参展,由德国经济出口管理处具体负责检查落实。
4. 注重创业服务
4.1要求各类中介组织免费为新创企业提供各类咨询
从2000年开始,联邦政府制定了《中小企业七年行动纲要》,要求各金融机构举办“新创企业家”讲座,并且为个人提供发展创业的支持,要求工商会在40个城市创建“卓越中心”,并给予资助。
4.2对新创企业提供资助
联邦政府设立了创新基金(ERP),凡新办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者,可以得到“ERP”计划的自有资金证明,凭证明到复兴或平衡银行贷款,进行创业实践。如发生风险,政府ERP承担80%风险,银行承担20%。
4.3减税支持
1998年政府出台了中小企业减税计划,从1998年-2005年,减少中小企业税收300亿马克,其中减少营业税130亿马克,降低养老金税,收入缺口通过提高燃料税率予以弥补。
对比中国:我国许多地方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和促进还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具体的鼓励支持政策不多,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办法不具体。借鉴德国的经验和办法,有助于我国政府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德国在法律制度上,服务体系上,以及资助力度上当然是做得十分成熟,但是对一个企业来说,外部的有利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内部因素才是更关键。那么,在德国涌现出一批十分卓越的中小型企业,它们中的许多虽然不为人知,但是却在欧洲甚至世界市场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
巴德尔:在鱼产品加工机械领域,巴德尔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在全世界占有80%的市场份额。在冰岛,高水平的机械工人被称为“巴德尔”。这是因为他很有可能曾学过如何操作“巴德尔系统”。甚至在海参崴的人们也能用到巴德尔的产品,享受其提供的服务。
施万-斯特比洛(Schwan-Stabilo):您可能知道这家企业是生产书写工具的,但您可能并不了解,坐落于纽伦堡附近的小城和洛尔德伯格的施万-斯特比洛哈妆品公司还生产了世界上近一半的眼线笔和唇线笔。
杰利茨:杰利茨专门生产剧院幕布和舞台布景,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第二家企业与其竞争,它在该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00%。无论是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还是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抑或是巴黎的巴士底歌剧院,目不一定是有同一家企业——杰利茨生产的。(Wir machen jedes Theater mit!)
嘉特纳: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他们的幕墙是由谁生产的呢?答案很有可能是总部设在施瓦本的古德尔芬根的约瑟夫加特纳集团,因为这个公司在该领域稳坐头把交椅。嘉特纳通过创造一个有一个的记录来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迄今为止的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嘉特纳曾使用飞机对其幕墙的抗风险能力进行检测。之后,”台北101“果真历经6,8级地震而毫发无损。
德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条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