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赢” 字的经营管理解读

(2013-04-06 09:29:04)
标签:

休闲

分类: 课件感悟

据史料考证,“赢”字的意思来源于秦始皇嬴政,战国打了数百年,最后“赢”姓胜利了。所以,后人才把比赛、竞争的胜利者称为“赢”。为什么把日本称作东瀛,因中国千百年来一直传说日本人的祖先是秦始皇嬴政派到东海去找长生不老仙丹的三千童男童女,也是秦国赢姓人,因在东海水上,所以东瀛人的赢加上水为“瀛”。

  

“赢”字基本字义是盈利,盈余。赌博或比赛获胜:赌输赢。担负:赢粮而景从 。赢可作形容词、动词讲,也可作名词讲。如,赢在《说文》中“赢,贾有余利也”,在《左传•昭公元年》中“贾而欲赢而恶嚣乎”,是作形容词用。在《官场现形记》中“赢钱的都已溜回家去睡钱。”是作动词用。在元• 姚燧《送李茂卿序》中“人有挟仕而商,赋之州县,而倍责赢入,以肥其家”。意思是做买卖所获得的利润,是作名词用。

 

以“赢”字为中心,便也繁衍了“共赢”、“双赢”等。自古以来,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向往赢 ,都与赢无怨,都与赢无仇,都想成为真正的赢家。在惨烈的竞争中,赢成了一种最终也是最美好的结果和愿望,商海纵横,谁都想赢,因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赢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也是一种美好的现实。有人为了赢得未来,丧失了青春;有人为了赢得事业,丧失了家庭;有人为了赢得国家,丧失了生命。还有赢得地位,赢得权利;赢得知识,赢得金钱;赢得市场,赢得利润;赢得服务,赢得客户;赢得父母,赢得家庭;赢得赞赏,赢得荣誉;赢得领导,赢得员工;赢得团队,赢得管理等,赢字贯穿生活始终,贯穿工作始终,贯穿管理始终。金融竞争白炽化的今天,银行如何求得立足,求得生存,求得发展,求得超越,商业银行行长更需要赢得高效组织管理。

 

 “世上本无赢,赢在笔画间。”如何成为一个赢者?如何立于不败之地?一个“赢”字的解读便足以做到。我们老祖先已经在造字之初,把赢的秘诀隐含在“亡、口、月、贝、凡”之间,只要顿悟到这五字的真谛,“赢”便也静水流深,水到渠成。

 

“赢”是个象形字,是由“亡、口、月、贝、凡” 五个中国字构成,它包含了赢家所需具备的五种态度,也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只有具备了“五要素”,那么,赢便成为必然! 

 

 一、“亡”

 

“亡”居“赢”字正上方,“亡”与“赢”正反相对,“赢”必先想到“亡”。阴阳相克,世道轮回,物极必反,居安思危,以进为退,乐极生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毋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亡”引申为危机意识,牺牲精神和归零的意思。

 

一是“亡”代表牺牲精神。亡可以单纯解释为死亡,而赢字上方的亡,不是传统意义的死亡,它是与赢字相关的亡,先亡后赢。也就是说,如果要赢最先付出的代价是亡。战争年代,要在战场上取胜,必须有高度的执行力,抛头颅,洒热血,付出血的代价;和平年代,要在工作中取胜,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有战必打,敢打必赢;市场年代,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高素质的团队,善于竞争,勇于奉献。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最需要的是责任心、事业心,爱心奉献,不仅如此,行长需要英明的决策力,中层需要高度的执行力,员工需要过硬的战斗力。

 

二是“亡”代表危机意识。金融竞争的今天,银行时刻都要有危机感,包括竞争危机、人才危机、产品危机、市场危机等,随时了解变化的世界金融环境。如果缺乏危机意识,过去成功的经验有可能导致未来失败;如果没有了危机感,就不会突破自我极限,取得更大成就。安逸的日子过久了,会越来越丧失斗志。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危机的道理。危机往往与成功相伴,任何一个人、一家企业都应当居安思危。在《朱子家训》中“毋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唐代大学问家房玄岭“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如果不事先考虑到危险,那么,就寻求不到安定繁荣的大好局面,如果不知道当危机来临时该如何退却,那么怎能前进。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说自己是如履薄冰,胆战心惊。华为的总裁仁正非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华为的冬天》,主要谈的也是企业的危机意识。老百姓常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将无时待有时。”这一切,均可以证明,“赢”的前提就是一定要具有十足的危机意识。预知商“亡”,便能商“旺”。

  

三是“亡”代表归零的意思。学会把自己归零,把问题归零,把风险归零。银行是经营风险的,风险处处有、时时有,任何时候都不能有风险可控的满足,任何时候对风险底线都须严防死守。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守住风险底线,是指案件不出名、风险不出格。当然,“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经常和风险打交道,银行出点风险也正常,但一定不能出大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这不仅是监管部门的底线,也应该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底线,更应该是银行经营管理者的职业底线。严防死守风险底线,不仅是对银行负责,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监管部门负责,对社会公众负责,做到信贷资产无不良,安全管理无事故,员工队伍无犯罪,银行才可持续发展。但实践证明,银行业案件及风险的发生,不是因为内控制度的缺失,而是由于执行力弱化所造成的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制度本没有弹性,必须强制实施、强力推进,制度的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必须万无一失、滴水不漏、无懈可击。违反了制度就必须按章处罚,不能有菩萨心肠,这样才能利剑高悬,形成高压态势,才能有效防范风险。

 

二、“口”

 

“口”居其赢字中间,中为心所在,口为言行,言为心声。它是贯穿赢字上下的桥梁、纽带和中转站,口在赢字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口”代表沟通。引申为传播、口碑和文化。

 

一是“口”代表沟通。凡事需沟通,沟通是走向成功的桥梁。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管理者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激发组织智慧和活力的关键因素,关系到银行未来的发展。沟通就好比人体血脉,假如沟通不畅,就像血管堵塞,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学会沟通,掌握沟通的途径,因为它不只是语言,还包括动作、姿态、眼神、表情等。有时肢体语言沟通,如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有很大的作用。通过有效沟通,能够在与上级、下级和平级的交往中做到游刃有余,防止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以及团队与客户之间,由于文化语境的差异而带来的矛盾和冲突,维护团队目标的一致性。开诚布公的交流和沟通是团队合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人与人之间遮遮掩掩、言不由衷甚至挑拨是非的做法都会严重破坏团队中的工作氛围,阻碍团队成员间的正常交流,并最终导致项目或企业经营失败。沟通对团队的工作展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表明,团队的成员80%的工作效率来自于良好的沟通。

   

很多人做事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沟通。国父孙中山先生创建民国,他虽然没有参与战事,但他却不辞辛劳在海外奔走,向侨胞募款并宣扬民主理念。成功的沟通是双向的,除了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之外,也要有倾听能力。听得清楚,有助于了解彼此的需求,更有助于自己陈述论点。沟通的最高境界是:说,说到他最愿意听;听,听到他最愿意说。但是,沟通要巧言,更要管住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聪明人!要提防的是:忧郁时的文字,愉快时的言语”(冰心《繁星》)。

 

二是“口”代表传播。要赢!必须要会沟通和传播。金融市场是一个资讯化的市场,银行形象的提升,品牌的塑造,资讯的传达,文化的建立,客户的忠诚等等,这一切都离不开传播,当然,在传播中有一个“好的更好,坏的更坏”的原则。所以,只有在通往赢的路上,坚持不懈地累积自我好的传播资讯,坚持不懈地累积知识,持之以恒运用知识,广泛有效传播知识,才能创造财富,赢得成功。

 

三是“口”代表口碑。人才不一定有好的口才,但有好口才的人应该都是一个人才。古代有唇枪舌战,舌战群儒。当今有圆桌谈判,巧舌如簧。要想成为“赢者”,“口”必不可少。除了口才,那就是“口碑”。得人心者得天下,“口碑”对其成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银行的精髓是诚信,诚信是银行立行的品牌,是取信于民的“国家级明片”,银行应办成“班子有正气,队伍有士气,单位有名气”的良好“口碑”,方能立足社会,赢得客户。

 

四是“口”代表文化。市场竞争中的银行业往往赢者拥有话语权,而这个话语权的拥有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品牌领先,服务领先,产品领先,科技领先,人才领先等,能制定市场规则,而这个市场规则的制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化本身包括信贷文化、人文关怀、学习文化、团队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文化等。银行高效率的话语权在于:别人想做的,要马上做;别人刚做的,要迅速做;别人已做的,要做的更好;别人做好的,要做的更优更特;别人一月做的;争取一天做。在经营管理中处处领先,领先就是创新,创新就是别人步我后尘,唯我马头是瞻的影现。一招鲜,吃遍天。

 

三、“月”

 

“月”在“赢”字的左下角。月在赢字中的含义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日事日毕,月清月高;人脉资源,身躬践行。

 

一是“月”代表的是时间效率。任何赢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凡成大事者都需要时间检验和阅历积淀,需要在岁月上耗费功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如银行点钞高手都要经过很严格的训练,他从教科书中无法得到高手的技巧,必须在一次又一次的技术训练中掌握技巧,锻炼自己的胆识与应变能力。成功遵循春播、夏种、秋收、冬藏的“农场法则”,天道酬勤,天上不会掉馅饼。“惜时如金”,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内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日积月累,岂能不成功?

 

二是 “月”代表身躬践行。“月”字就是古代的“肉”字。人身体每个器官的名称都由“月”字偏傍组成,代表身体,包括身体五脏六腑各器官,头手躯腿各部位,人的大脑中枢,直接决定人的思维。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成败。人的思维方式多种多样,有定向思维、创新思维、换位思维、逆向思维、交叉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等,好的正确的思维方式,一定能取得成功的结果;差的错误的思维方式,距离成功会越走越远。

   

三是“月”代表人脉经营。月为脉。根据辞典里的说法,人脉解释为“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掌握了人脉,地球人都帮你。中国是人情大国,人脉就像空气那样重要。经营人脉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其实不论做什么行业,人人学会使用人脉。人脉资源如同四通八达、错综复杂的血脉网络,是人的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础。血脉即经脉,简称脉。血液运行之通道。《灵枢•九针论》:“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活人书》卷三:“血脉者,营养百骸,滋润五脏者也。”血脉系统运行不畅,轻者供血不足,头昏脑涨,四肢乏力,重者血脉淤塞,血液循环中断,危及人的生命。如果说血脉是人的生理生命支持系统的话,那么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常言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人成木,二人成林,三人成森林”,“一人干银行,全家都来忙”,说的就是靠人脉。要想做成大事,必定要有做成大事的人脉网络和人脉支持系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人”这个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是对人类最杰出的贡献。一撇一捺两个独立的个体,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相互帮助,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人”的象形构成完美地诠释了人的生命的意义所在。人脉如同树脉,一棵小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必须要有粗壮厚实的根脉供给大地的营养,必须要有充足丰富的枝脉和纤细纵横的叶脉供给自然的空气、阳光和雨露。没有叶、没有枝、没有根,也就没有树。根脉、枝脉、叶脉的死亡最终导致了树的死亡。人脉是一种资源和资本。人脉与人际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营人际关系是面,经营人脉资源是点;人际关系是花,人脉资源是果;人际关系是目标,人脉资源是目的;人际关系是过程,人脉资源是结果。没有人脉资源落地生根的人际关系是空泛的、毫无任何意义的人际关系,而人脉资源的开花结果则依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假设你是银行的客户经理,那么,你的最大收获就不只是工资、提成以及职务的升迁,更重要的是你积累起来的人脉资源。它是你终身受用的无形资产和潜在财富。所有成功的人,都视人脉为最宝贵的财富,并且高效地运用了人脉。在当今社会,人脉就是钱脉。人脉资源对银行经营和管理至关重要。

    

四是代表机遇时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机遇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之中,但绝不是永远存在,它稍纵即逝,要想抓住机遇,就得巧妙地、合理地利用时间。银行要增强时间观念,该出手时就出手,切莫畏惧退缩。另外,业务发展进度也要适时如期完成,勿唱“明日歌”,否则,将会错过时机。

   

四、“贝”

 

“贝”在“赢”字的下中处。地球人都知道“美丽的贝壳”在原始交换时期,是一种货币。“贝”是“资本”的意思,是 “金钱”的意思。引申为交易、金钱管理、取财有道和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资本运营等。赢也是有具备的资本多少来决定的,包含多个方面,人力资本、资金资本、渠道资本,调配社会资源的资本等等。

   

一是“贝”代表金钱管理。只有学会了金钱管理才能积累财富,才能实现财富自由。中国最早以贝为交易货币,因此,贝可以简单地说是钱。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的就是货币,银行与客户做的交易就是钱生钱,小钱生大钱,不用钱生钱。不用钱生钱就是各家银行竞争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收付及其他委托代理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业务,包括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咨询业务、银行卡业务以及汇兑、承兑、信用证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多种业务等。现代企业所提倡资本运营,是企业“赢”的一种较为高级的手段。

 

从理论上讲,如何用钱生钱?必须有资金运营的专业人才,有懂管理的专业队伍,有严格的内控制度,有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有高科技智能技术,有资金运营的渠道等。那么,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信贷资产,将盈利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商业银行高管层必须具备“三明”,即开明的董事长,严明的监事长,精明的行长。同时,还要有人才、科技、客户、渠道、内控等相配套。所以,商业银行要赢,就要把货币传统的业务经营好,再延伸到高端服务的中间业务,这是银行发展趋势,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主要收入来源将是中间业务。

 

二是“贝”代表“有形无形的财产”。每个人在奔赴终点的起点不同,有的人依靠父母朋友,在强大的推力下,一步一步奔赴成功的终点。但往往真正的成功,永远的成功,属于那些真正具备真才识学,大智慧的人,这便是无形的财产。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要成功,要赢,做到“四学”:即广学、博学、勤学、苦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能充实知识,知识能改变人生,人生能决定命运。纵观世界风云人物,成功人士,名人伟人,都视学习为生命,终身以书相伴,活到老,学到老。

 

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服务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产品的竞争、人脉的竞争等,最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如何赢?就要看“四才”,储备了多少人才,培养了多少人才,引进了多少人才,留住了多少人才等,同时,要进得来、出得去,优胜劣汰。按照一般规律,淘汰率维持在10%左右,银行队伍才有生机、有活力。所以,稳定不是指所有员工固定不动,而是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把有潜力、有前途的人才留住,这才是水平;能把不努力、不上进、碌碌无为的淘汰出局,这才是能力。好的留住,差的淘汰,银行才能实现学习和人才这两项无形有形资产的有机结合。

 

三是“贝”代表取财有道。我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富是物质基础,但不义之财不可取。这个道就是合法之道。如果银行的内控不扎实,监管就管不胜管,防不胜防,出事就有必然性。作为银行的领导,要让银行有安全感,让员工有安全感。安全感是建立在完善的内控基础上的,内控不到位,肯定没有安全感。监管部门坚持“零容忍”,从重从严从快给予相关银行处罚。如果处罚不严,就不足以引起震动,更不能引起震慑,就会依然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所以,银行对内控一定要上心,上心才能给力。只有银行上心,监管才放心,才能有效防范员工犯罪。

 

五、“凡”

   

“凡”在“赢”字的右下角。有“平常、简单、习惯”之意,在“赢”的过程中,需具备一颗十足的平常之心,感恩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赢则不骄,败则不馁。引申为凡事、凡心、凡人。

 

一是“凡”代表凡事。凡事即简单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中见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简单的事做精,就是非凡。简单就是要按部就班,做事情要先制定出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去执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工作都需要从细处着手,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却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心力。要成为“赢”者,就需要在平凡工作中耐得住寂寞,从细微处做起,脚踏实地地一步步从平凡迈近非凡。

 

二是“凡”代表凡心。凡即凡心,平常心。锤炼平常心态,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它属于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要有一颗平常心,人人都是俗家弟子,不是神仙,不是菩萨,也不是名人,更不是伟人。既然是平凡人,都脱离不了人的三大特点,长的一幅平常样,说的一口平常话,存的一颗感恩心。如何才能体现出人的一般行为,那就要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常怀感恩之心等。考虑问题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度量要大,眼界要宽,心态要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每一个失败中都含着成功的因子,相信从失败中得到的智慧,要比从成功中经验多得多。

   

三是“凡”代表凡人。人生其实很简单,只要有个好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的了习惯,才能一辈子享用不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都渴望着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实现这个梦想的唯一捷径就是:知道,还要做到,更要养成好习惯。凡人就要按习惯办事,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端,坏的习惯是失败的起点。赢者皆凡人,凡人善于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凡人善于养成好的习惯,循规办事。 

 

总之,赢字由“亡”“口”“月”“贝”“凡”五个字组合而成。它代表树立危机意识,开动脑筋,放飞思维;启用沟通的嘴,善于沟通,勤于沟通;放开勤于奔跑的腿,利用方方面面的人脉关系,把握好人脉,经营好人脉;把握生财之路,以钱生钱,实现资本运营;保持一颗平常心,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沉着理智破难关,群策聚力谋发展。能具备“赢”的五种意识或态度,银行经营与监管不成功都很难,赢便成为必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