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
2023-03-25 13:19:26
标签: 摄影 随笔 竹笋
刚到岳父家,爱人说:“走,我们挖竹笋去。”见我推车外走,“是到向家。”她说的“向家”就是小区WC后面,原有向氏一家独居,人称那儿“向家”。现向氏一家早已搬走,曾经的菜园、果园已荒芜,后有人种植了一些毛竹,多年过去,毛竹渐渐已成园。
毛竹园的毛竹今年是小年,竹园已经被挖得千疮百孔。去时我们带了一把苗圃用的小锄头,也许昨晚的一场小雨,不一会儿,就在别人曾掘过的地坑旁,陆续地挖出几根小竹笋。我欲弃之,妻说:“竹笋虽小,也是春笋。”
“快快,挖到一只大的,快回去拿一把镐头来。”妻吩咐着我。竹笋还未冒地面,笋头尖尖,淡黄,质地坚硬,笋节节深插地下……听人说:笋节间愈近,这笋肉越细腻,其肥嫩如玉。
我气喘吁吁地脱下外衣,小心用镐头刨这根竹笋四周的土质,生怕把竹笋掘断,前功尽弃。妻蹲在一旁说:“等会儿回去,我们顺道到菜市场买点肉,晚上烧笋子吃。”
国人是好吃笋,历史悠久。《诗经》就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句。史上有名的好吃笋的文人,苏东坡算一个,他吟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名句。
笋的吃法众多,可切丝、切条、切片、切块,大小不一,做法不同。可清炒,可焖煮,可独烧。要说笋最好吃,莫不过是笋配肉烧。笋与猪肉荤烧,口味迥异,醇香扑鼻,鲜美天下第一。
还是那个苏东坡,对笋烧肉独有情怀,吟诵出“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诗句。为什么竹笋烧肉味受人赞许呢。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说:“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这李渔就是写《肉蒲团》的那位,实际他也是一位美食家,他把我们的竹笋地位提到“蔬食第一品”的高度。
笋除了吃,还有笋的美感也受人赞赏。笋不但细嫩清脆,且洁白光润,没有半点瑕疵。古人诗句中形容颇多。不记得哪本书上看到的,说:“女子美不美看手指,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古人常以春笋形容之。曰:“秋波浅浅银灯下,春笋纤纤玉镜前。”“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一些佳句。
不过,诗中春笋可不是我今天挖的毛竹春笋,而是那些纤细的水竹之类的春笋吧。
除此,杜甫的那首《发秦州》诗中“密竹复冬笋。”此句很美,让人遥想。春雨过后,密竹林深处,披上了一层如烟似雾的轻纱;斑驳陆离的光线下,一群毛绒绒的笋头刚穿出松散的地面,笋头上还顶着枯枝,笋尖绒毛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稀疏的阳光下,露珠闪烁出五彩缤纷的色彩……这一切让人渺邈。
还有,李煜的“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这句更让人对春笋的遐思。
竹笋分为冬笋与春笋。每年初秋,从地下竹茎上发芽,慢慢长长,至冬天可挖吃为冬笋。至春暖花开,春风化雨,泥土中的竹笋无论是否冒出地面,均称为春笋。冬笋,春笋均为笋,只不过出土先后、季节不同罢了。竹笋未露出地面时为最好,笋质丰盈,洁白细嫩,滋味最美。
春笋
刚到岳父家,爱人说:“走,我们挖竹笋去。”见我推车外走,“是到向家。”她说的“向家”就是小区WC后面,原有向氏一家独居,人称那儿“向家”。现向氏一家早已搬走,曾经的菜园、果园已荒芜,后有人种植了一些毛竹,多年过去,毛竹渐渐已成园。
毛竹园的毛竹今年是小年,竹园已经被挖得千疮百孔。去时我们带了一把苗圃用的小锄头,也许昨晚的一场小雨,不一会儿,就在别人曾掘过的地坑旁,陆续地挖出几根小竹笋。我欲弃之,妻说:“竹笋虽小,也是春笋。”
“快快,挖到一只大的,快回去拿一把镐头来。”妻吩咐着我。竹笋还未冒地面,笋头尖尖,淡黄,质地坚硬,笋节节深插地下……听人说:笋节间愈近,这笋肉越细腻,其肥嫩如玉。
我气喘吁吁地脱下外衣,小心用镐头刨这根竹笋四周的土质,生怕把竹笋掘断,前功尽弃。妻蹲在一旁说:“等会儿回去,我们顺道到菜市场买点肉,晚上烧笋子吃。”
国人是好吃笋,历史悠久。《诗经》就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句。史上有名的好吃笋的文人,苏东坡算一个,他吟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名句。
笋的吃法众多,可切丝、切条、切片、切块,大小不一,做法不同。可清炒,可焖煮,可独烧。要说笋最好吃,莫不过是笋配肉烧。笋与猪肉荤烧,口味迥异,醇香扑鼻,鲜美天下第一。
还是那个苏东坡,对笋烧肉独有情怀,吟诵出“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诗句。为什么竹笋烧肉味受人赞许呢。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说:“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这李渔就是写《肉蒲团》的那位,实际他也是一位美食家,他把我们的竹笋地位提到“蔬食第一品”的高度。
笋除了吃,还有笋的美感也受人赞赏。笋不但细嫩清脆,且洁白光润,没有半点瑕疵。古人诗句中形容颇多。不记得哪本书上看到的,说:“女子美不美看手指,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古人常以春笋形容之。曰:“秋波浅浅银灯下,春笋纤纤玉镜前。”“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一些佳句。
不过,诗中春笋可不是我今天挖的毛竹春笋,而是那些纤细的水竹之类的春笋吧。
除此,杜甫的那首《发秦州》诗中“密竹复冬笋。”此句很美,让人遥想。春雨过后,密竹林深处,披上了一层如烟似雾的轻纱;斑驳陆离的光线下,一群毛绒绒的笋头刚穿出松散的地面,笋头上还顶着枯枝,笋尖绒毛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稀疏的阳光下,露珠闪烁出五彩缤纷的色彩……这一切让人渺邈。
还有,李煜的“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这句更让人对春笋的遐思。
竹笋分为冬笋与春笋。每年初秋,从地下竹茎上发芽,慢慢长长,至冬天可挖吃为冬笋。至春暖花开,春风化雨,泥土中的竹笋无论是否冒出地面,均称为春笋。冬笋,春笋均为笋,只不过出土先后、季节不同罢了。竹笋未露出地面时为最好,笋质丰盈,洁白细嫩,滋味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