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泾川山庄

标签:
泾川山庄晏公西坑杂谈 |
分类: 影像记 |
泾川山庄我第一听说是85年吧,好像是在一本文学季刊封底一张插图看到的,插图是泾川山庄大门。那是我还在部队,从此山庄就与我生活中有一段不可分割的部分。
10月22日周日上午,我一人骑小电驴子到了山庄……,从205国道下来后,平坦的水泥路面代替了以前的沥青路面,小河那座混水坝也被水泥桥代替,过了西坑口不久,一片新开发的商品房正待出售,还有不少的独立的小楼似乎刚封顶。
一路上小电驴使出吃奶的劲,驼着我缓缓上坡,当年这一段是坑坑洼洼沥青路面,有近2公里长的上坡,望着眼前这些陡坡,想起我当年是骑着“红旗”自行车从西坑口一气呵成骑到山庄,车后座还带着一位爱穿着牛仔裤的姑娘,就是后来的老婆大人。路边有幢小院围墙时不时地出现“危险请勿靠近”的警示牌,很长时间才想起这幢小院以前是淮南谢一矿疗养院。

山庄位于泾县晏公镇西坑,原来是“三线”厂,听说是生产军用无线电设备的,后“三线”厂搬迁,在1985年由安徽文联、泾县县政府、淮南谢一矿三家在原来基础上联合开发,成立了一个由旅游、避暑、创作、疗养和接待各类会议场所----泾川山庄。在当时这种运行模式是新颖的的,好像里面的职工除了管理人员都是合同工,在当时这种用工方式也是一种新事物。
泾川山庄紧靠205国线,距县城约7公里,环境幽静,四周竹海连绵,空气清新,冬暖夏凉,好像那时还没有空调,夏天房间一部风扇就可以。

这是当年的餐厅大门,虽锁了门,可右边一侧门开的,我一头穿了进去……

好熟悉的地方,好熟悉的名字……

这是大餐厅,这些饭桌是后来加的,以前不是这样的,不过外面的藤条已经偷偷地伸进来了,显示这里有也很长时间没有人来过了。


我第一次见到那种类似大冰箱的电视,就是在这幢楼上看到的,好像是日产的,本来想上去转转,可所有的门都封了。这幢楼上某个房间好像是山庄的总机班,话务员姓王,以后有一段时间我们俩还是同事。传说某年一场全国性的象棋比赛在山庄举行,我们这位话务王是象棋迷整天泡在赛场,一天服务员通知话务王接长途电话,王头也不回地说“叫他晚间再打电话来”。
由于当时的基础建设落后,山庄经常停电,听说有一年为保障全国象棋比赛,省供电相关部门专增拨用电计划给泾县。

这里左侧好像是锅炉房,那些客房的开水都是有专人用板车送来送去。

这里以前是个四合院,有假山、有喷泉、还有一小片竹林,很优雅,是高档客房,那时名气大点的客人都要安排到这里。


进去小院后,发觉这里一切的建筑没有了,包括那些喷水池、假山……,只剩下生长茂盛的竹林。看到这里,使我想起来一首古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可这里是“雕栏玉”也没有了,只剩下这一堆瓦片了。


这儿是四合院的后面,以前只来过一两次,只记得这里是家属区,还有一个大水池,供应全山庄用水,不过到了干旱年份,山庄用水就困难了。

这个可能就是当年的供水池的位置,印象中山庄的自来水有点甜丝丝的味道,特别是夏天,员工们喜欢喝凉水,几口下肚凉透全身。
前一篇:泾县章家渡:吊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