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骑下马坎

分类: 骑行日志 |
6月4日早6点我们一行7人骑着爱车又出发了,目的地是下马坎。这是我第三次骑下马坎,前两次是从绿林谷方向骑下马坎,而这次是从茂林方向骑下马坎。
约8点多我们到达茂林,没有休息就穿村而过。不一会儿就到了茂林村头的潘村,此潘村不是彼潘村。在泾县叫潘村的,比较有名的有两个,一个是晏公的潘村,另一个就是茂林的潘村。这两个潘村在泾县是比较大的村落,前者曾经有一段时间称为潘村公社,而后者这个潘村历史更悠久,史称古溪潘村,有上千年的村史,是茂林潘姓繁衍生息之地。
村中小朋友们见到我们一行外人兴奋不已,当我们的女骑友提出来一起合过影,这三位自称为留守儿童的竟然说“不与女子合影,”这句话让我们美女骑友们大大的败兴。
这是村中尚存一幢古宅,名叫“四进屋”,可能建于民国初年,现列入县级不可拆文物。
传说这幢老宅规模原计划是建“五进,”因建到第四进时,地基不够用了,再建就要占用邻居家的水田。在山区水田是金贵的,邻居家不愿出让这块水田,说这块水田的价格是一粒稻子一块大洋,这块水田打下多少粒稻子就是多少块大洋。建房屋的主人听完就摆了,这房屋只好就建了四进,后人就称这四进的房屋为“四进屋”。

老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布置,前后有四进,一进套一进,每一进比一进高;每进都有天井,每一进都有长长的深巷子隔开;每一进中间为堂屋,左右各有两间卧室,这幢老宅共有16间卧室,这样的深宅大屋往往居住的是一个大家族。
这几块精制雕刻吸引我们,徽派的石雕布局,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
这老宅中好像现在只住了二家,其中一家铁将军把门,堂间摆满了农具与杂物。
约10点我们一行离开了四间屋,沿着一条鹅卵石铺砌成的小道向村外走去,寻找一棵有500年树龄的古树,我上两次来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去寻找,这次无能如何也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村外的这堵断墙残垣让我有点激动,远处的山麓,卧龙似的蜿蜒着;脚下的古道向前曲折延伸,沿途草木茂盛;如时光倒流,我们一定会与古人在擦肩而过。我们一行人静静走在这石块砌成的古道上,自行车链条滴滴有节奏的声响,犹如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古人对话,此时我们的心一片宁静,静的像天上白云……

骑友吴老师在让自己的爱车与这堵残垣合影,历史与现代,过去与未来,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三位自称为留守儿童不与女人合影的小朋友,听说我们要找那棵500岁的古树,快乐的他们主动地带着我们去,一路上蹦蹦跳跳,到了地方指着那棵古树说“就是那个树爷爷。”然后这三个快乐的小朋友又蹦蹦跳跳地回村了。
这就是小朋友说的”树爷爷,“树高约20米,树粗约要四人手拉手才能相抱,树冠面积约400多平方。古树四周也没见标示牌,据说有500年树龄,不知是真是假,但这么老的树在泾县并不多见。
约10点半左右我们离开了下马坎,我们眼前的这段路面是新建的,是在以前那段古道基础上修建的,对爱好户外的朋友们说,那段古道成了他们永远的记忆,以后只能在影像中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