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毛坦,人们自然想起被誉为“高考工厂”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中学,而今说的“毛坦”是安徽省泾县西阳毛坦村。
这个毛坦村也是无意发现的,前天(6月29日周日)与骑友们在爬西阳的杨岭时,无意中瞧见山脚下有一黛瓦白墙的村落,返回后乘骑友们在西阳街等待午饭时,我独自骑车沿一条溪流朝着那个村落的大概方向骑去,拐了一个弯,猛见一排的老宅出现在眼前让人一惊……

这排老宅成“井”字型排列,横竖各三排,犹如一块方形的蛋糕被横竖切成了两刀,共9间(幢)宅第,就是说每排有三进,每一进的宅第都是大门前后相通。



三排宅第上(中轴线的上的宅第)大门是前后相通的,但不在一条直线上,而两边(两侧面宅第)的大门(三排)也相通,但到了最后一幢(排)就没有后门,有意思!







每幢宅第都是这样的巷子前后、左右相通。


所有宅第的堂屋与前厅的墙壁,以及大门的外墙都是皖南特有的花砖装饰……
堂厅的屋顶也是花砖铺成,然后再在其上铺片瓦,大梁与瓦条都是油漆防潮……

这是这些老宅第的第一道大门,住在这个宅院的男男女女进出都要经过这道门,算上这道大门,整个院落共有十道大门(可惜的是右侧最后一幢宅第倒塌了,实际现在这座老宅院只有九道大门了,但仍然有十九户住在这排老宅第里)。

这是中间最后一排老宅第的后门(村民的身后),是通向后院,而两边的宅院没有此道门.

村民们说这排古宅是他们胡姓祖上在外做生意发财后做的,详细的年代也就不清。
绝对绿色食品----地达皮(地皮菜)。
这些宅第上的木雕在“文革”期间被人用黄泥吧涂上了,逃过了那一劫。


这是这片宅第的后院,估计以前是花园之类的吧。


好心的村民还带我们来到老宅第的后面,指着这座宅院说“以前是区公所所在地……",并说这所宅第有一间大户人家小姐居住的绣楼,很漂亮,可惜主人不在家,我们没能进去看看。

墙面上的这些标语现认不来了,但从字体与颜色看,好像应当是民国时期的吧……,


西阳曾前有两座花戏楼,一座在西阳金溪村,人称"外西阳花戏楼",另一座就在毛坦村边,人称"里西阳花戏楼",可惜这"里西阳花戏楼"现在已经倒塌了,上图就是那所花戏楼的遗址.
据说这两座花戏楼同时建造于清朝同治年间,据说毛坦村胡姓十二世祖胡应魁在外地经商时,一日误入黑店危在旦夕。雷电中看清楚二楼窗旁有毛竹伸过来,于是跳出窗子,抓住竹子,在大雨中得以逃脱。为感谢神灵保佑,
胡应魁建了这座花戏楼。


这是“外西阳花戏楼”,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西阳花戏楼就是这座。
-------------图拍摄于2014年6月29日,文匆匆写于2014年7月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