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周日,我与骑友共9人骑行了“桃岭—板桥—战岭—水墨汀溪—九里岭”这段线路,共97公里。这是我第二次骑这条线路,第一次骑行是2011年10月9日骑的这条线(见:穿越战岭)。
过了“苏红”三、四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万口头”的村子,以前多次路过,这个地名有点怪怪的,一直想问问这地名有什么来历。这回我特在那儿停下来问了当地村民,原来这四周有一百多亩旱涝保收的良田,能养活一万人口,所以这地方就叫“万口头”,在山区有连片旱涝保收的百亩良田是不多见的。


过了“万口头”不久就到了去“桃岭”的路口,看了一下里程表正好从县城的红星广场到这个路口有28公里,我们再骑10公里才能到“桃岭”坡顶,然后下坡10公里才能到“桃岭村”。





骑“桃岭”有多次了,但每次来感觉不一样,无论是景色还是当时的心情,都无法言表。


我们这些不是来爬坡挑战的,看到美景就停下来不是拍照,就是发QQ或微信……



回头看看自己骑上来的弯曲之路,心中有股豪气冲顶……,似乎没有什么战胜不了!我们人生有时是不是也是这样,回头望望自己走过的路,似乎眼前那点事事算什么呢……




骑上岭顶的喜悦,大家情不自禁地用肢体语言表达,“桃岭”坡顶海拨高度约690多米,爱骑行的人都把骑坡顶当成自己的挑战。
在“桃岭”顶我们稍休息后,就一气下滑10公里到了“桃岭村”……


过了“桃岭村”我们直奔“板桥”,“板桥”属于“宁国市”有“绿色宝库”之称,全村森林覆盖面积为96%。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又被人们誉为“天然氧吧”……


上次我来时还是土道,现在已经是村村通的水泥路了。







过了“板桥”后,我们拐进了至“战岭”的那条道……
相传两村山民为争夺山林所有权,双方约定背碑定夺山林界线,一村一青年,奋勇背碑,最后呕血而死,村里人为纪念这位的青年,将村名改为"战岭"。



这是我第三次来这里,第一次是2010年6月(见镜头中的战岭),那时这里还没有开发,似乎感觉那时的风光比现在美,天那个蓝、山那个青、水那个秀,总觉得现在是无法比美。

午饭我们在“汀溪”街上解决的,实际上我们在景区深处有一家农家乐,就是在“战岭”村吃就好了,因“汀溪”那家去过多回了,该换换口味了。

午饭后我们从“九里岭”反方向爬坡的,6月份午后的天气是比较热了,二点五公里的大坡骑的有点累,特别最后一段我是“咬牙切齿”上来的。
翻过“九里岭”后在那个叫“苏红水库”的附近,遇到了骑友“听雨”带着几位美女俊男骑友迎面而来,自从有了“乡村自行车赛”后,似乎骑车的人越来越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