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无意中到了一个叫合溪村的小山村。

进入小山村的村口。

发现一座古建筑----光裕堂,它具有典型的徽派的建筑特征。

徽派建筑风格---三雕之一:砖雕。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极富装饰效果。

徽派建筑风格---三雕之二:木雕。木雕主要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全国屈指可数。

可惜了,上图那木雕在“文革”期间被破坏了。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

徽派建筑风格---三雕之三:石雕。石雕在徽派城乡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


徽派的建筑绝大多数都设有“天井”,三间屋的“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的“天井”设在厅中,这种设计可以使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但不好的地方是冬天冷,雨天潮。“天井”的设计跟徽商也有极大关系。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外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势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图个财不外流的吉利。

徽派的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远望去像是古城堡。这种高墙深宅,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往后的更多进,结构都是如此。徽州最大的民居往往是“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一百多个门庭”。
此光裕堂建筑就是三进,两旁建有厢房。


这是村口中的一个古井,听村民说这古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无论多旱、多雨,这井水位始终不变,清澈见底,我尝了尝井水还真一点甜甜的味道。

在回来的路上,牛哥哥与我较上劲了,就是不让路。
合溪村位于安徽省泾县黄田境内,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假日去走走,一定会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