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45分钟要效益是学校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教师应该紧扣每一教学环节,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常常有些诲人不倦的教师,在铃声响后,还舍不得离开三尺讲台。这喜欢拖堂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出力不讨好的。
铃声是变换学生思维活动的信号。
铃声的信号由输入神经传入脑后,由于条件反射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意识即刻开始转入原思维意识。课堂上,学生集思于老师的讲课,这种受老师传道授业指挥的现思维意识,被下课铃声刺激后,学生跟踪老师讲课的思路会被迅速打断,求知兴趣往往随之收敛。
铃声使学生课堂上的有意注意转换为无意注意。
学生课堂上的有意注意被铃声打断后,学生的自控能力会习惯性的消失,此时,课前没完成的活动及课下已安排的各种活动,即课下各种杂思维意识即刻涌入脑际,对教师的继续讲课已经无心注意了。
对学习有条理的学生,铃声是接受下节课新知识的前奏。
了课堂学习是学生求知的有规律活动,一天中的几节课是十分紧张的,有条理的学生依据课程安排,自己早作通盘思考,课间做什么,下节课老师会提问那些旧知,学习哪些新知。下课铃声是其学习节奏变换的信号。
铃声对学习不专心的学生是自我强迫接受知识时间的结束。
由于老师、家长等压力,45分钟成为禁锢这些学生思想,强迫他们学习的时间。铃声响了,他们感觉终于解放了。老师拖堂,更增加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甚至课上强制记忆的知识也因此打折。
铃声是学生生理上自控能力减退的信号。
随着条件反射的作用,身体主观自控能力迅速减退,大小便需要解决了。此时对于拖堂的教师,岂不愤怒?自然谈不上听课效果了。
综上所述,教师最好还是不要在铃声响后继续聒噪自己的那些了,这样会出力不讨好的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