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把“班干部制度”说成“培养汉奸”

标签:
少儿郑渊洁中国一块石头落地强权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首先,他本人对子女的教育不应该成为大众学习的楷模。不管他儿子未来有多么出色,我认为他都不应该引以为豪,拿来作为成功教育的榜样吹嘘。而他却能觍颜以教育家的模样自诩:自己的儿子拒绝校园按部就班的学习,在玩耍中发展,终于小有成就。试问其他家庭父母有几个像你能给孩子提供资金援助、择业方面帮扶的?平民百姓家的子女没有这么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好爸爸,他们的出人头地唯一途径就是靠在学校表现优秀,考取重点中学,然后名牌大学,直到有个吃饭的饭碗,做家长的才一块石头落地。你钱赚足了,不管怎么教育,孩子的未来是可以高枕无忧的了,可普通百姓家做父母的能这么有底气?
平民百姓的孩子要沉浸在校园的课程学习之中,要好好表现自己,听老师的话,争做老师的好孩子。偶有叛逆之心也要在父母的配合下“委屈”自己,适应老师、适应同学、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
其实,时下普通百姓,又有哪个不是想方设法去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呢?
“为强权效力?”国家一层层的公务员,下级是不是也在为上级效力?如果说班主任就意味着强权的话,国家政府难道就是“弱”权了?村长为百姓效力还是为镇长县长省长们效力?如果你说村长是为本村村民效力的话,那班长就是为本班学生效力的啊!据我所知,小学班干部的选举还是最公平(没有黑幕)的,多说学校已经实行了轮流班干部制度。学生时代不经历班干部的管理,将来走向社会岂不更难以适应层层管理的大环境。那才是真正存在“强权”的环境。
“告密”说很站不住脚。显然,郑渊洁是把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看做了敌我矛盾的双方。从事教育的穷教师在郑渊洁的心中俨然和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一般无二了,这也足见他在学生时代和老师关系一斑。且不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就是今天老师学生之间也应是朋友关系,老师在学生间是平等之中的首席。作为童话大王,肩负教育之责,殊不知学生向老师汇报问题那叫“有主人公责任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积极为班级做贡献”。如果学生向班主任汇报班级情况都视作“告密”,那么班主任靠什么手段来了解班级情况?班主任要调查了解学生情况没有几个助手还真麻烦。
“奴役同胞”之说,就更没水准了。假如有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做了错事老师不知道,后经某班干部向老师汇报,老师批评了违纪同学,该同学知道自己的错误。痛哭流涕之后决定改邪归正。这班干部是帮助老师“奴役同胞”了,还是帮助了这位违纪同学?我想这是三岁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
郑渊洁老师,作为享有盛誉的知名人物,请躬身自省:迎合部分人群的心理,为达到某种目的,满足个人私欲,这种想法做法实在令人不齿;而一旦作为有影响力的人物,言论祸害中国教育,则罪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