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原因,似乎矛盾。其实,各有道理:
1,第一个原因——“砍过的地方才会开花结果”——创伤部位,受到刺激,产生愈伤组织,有利于分化为不定芽。如果是花芽,就开花结果;如果是叶芽,就会发出新枝。
2,第二个原因——“砍一砍,这样果实吸收足够的养分长得更大”——树木皮层,含有许多筛管——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从这里向下输送,营养,发展,储存于树干、树根。
而砍断一些筛管,减少向下输送,树干上部的果实,就会获得更多养分,果园都会这样做。过去,我们家乡也有这种习俗,例如正月十五,用斧头“蹬”“木子树”(乌桕树)。
一边砍,一边念念有词——蹬,蹬,蹬,蹬断丫——意思是,将来结的果实(木子)超多——压断丫。每念个字,就砍一斧子。这样,每棵树,就砍了6下。
同时,还要在田野燃放鞭炮——炸“毛嘎兔”。一边燃放,一边呼叫“毛嘎兔,在哪里?不做声,放啪的!”此事,通常是小孩子、半大小子奉命干的活,也是一种游戏。
当然,这样做,也有弊端。因为,树干、树根,就因此受到抑制。因此,果树寿命,一般较短,容易早衰。
网摘(热点新闻-快资讯-美食):
——————————————————————————————————————
农村这种果树,要用刀砍才结果,砍得越多赚的越多
淘气的粉红猪小妹 2018-06-24 19:3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