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大米战略简析
刘爱红
2009年11月29日星期日
简析:
自2004年令国人觉醒的豆伤后,代表民族心声的中粮终于肯在大米行业中亮剑,并在2009年近乎疯狂中建厂收购布局,米厂先后建成或规划于江西,江苏,天津,大连,四川,绥化,中粮2009年在大米发展中可谓一日千里,大刀阔斧。通过中粮等此种运作方式,小包装大米的战国时期于09年可谓正式开启。2008年中粮共销售12.41万吨的内销大米,计划2009年超过30万吨。2008年中粮的大米贸易及加工业务,营业额仅增加了8.8%,但毛利率却从12.7%,增加到22.8%。中粮小包装大米毛利率高达22%,这似乎已是媒体与大家公认的小包装米的毛利率水平。2008年中国大米年消费量接近1.8亿吨,但小包装大米仅有400万吨。市场增长速度在50%以上,中粮米业的市场目标是15%~25%的整体大米市场份额。2008年中粮提出了“用卖可乐的方式卖大米”中国粮油大米部率“福临门”、“金地”、“金花”、“天添健”、“五湖”、“薪”以及“东海明珠”等品牌的优质大米。2008年福临门还推出产地五常的“稻花香”和产地盘锦的“水晶米”,东北的长粒香米与珍珠米等产品。
简析材料:——以下材料主要网上收集,主要发表于2009年的《中国经营报》《中国第一财务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经济日报》等财经报类。
1.
1998年之前,中粮一直从事中国大米国际贸易。一手收粮、一手出口,就轻松地完成了大米的交易。
2.
1998年是中粮在米业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在这一年,现任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米部总经理的杨红向国际市场出口大米374万吨,实现创汇8.8亿美元,创造中国大米出口的历史纪录。
3.
自从2002年中国全面放开粮食市场,中国粮油大米部及时进行转型调整。其举措之一是在2002年引进国际先进的蒸谷米加工技术,在江西投产建设亚洲第一大蒸谷米加工基地,并于2004年底投产,此举填补了国内此项空白。
4.
2004年前后,中粮在江苏张家港与江西的两个自营米厂投产,使得中粮突然拥有了近30万吨可以完全按照自己意图实施的产能。
5.
自从2004年大豆产业话语权易手于益海嘉里等外资企业之后,每每谈到中国农业的发展规划和前景,国人便会把“大豆沦陷”这个农产品市场的“靖康之耻”拿出来,警醒国内各界,不可重蹈覆辙。言论上的千呼万唤,根本目的在于唤醒真正的行动。作为最早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中粮集团终于亮剑—2009年高调提出从土地到餐桌全产业链战略,中粮攻城略地,可谓神速。
6.
2005年开始转型为贸易+工厂+销售的模式,进入国内市场。通过建立、收购大米加工厂增强产品的自我供应能力,同时以加工厂为核心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逐步建立工厂+营销+品牌的商业模式。内销业务连年大幅增长,主要销售区域由长三角、新疆继续向北京等地市场扩展。
7.
“2007年,大米单元的销售额有望超过30亿元,其中,来自加工的环节占30%。”杨红在2006年就开始透露。
8.
2008年中粮提出了“用卖可乐的方式卖大米”中国粮油大米部率“福临门”、“金地”、“金花”、“天添健”、“五湖”、“薪”以及“东海明珠”等品牌的优质大米走向市场的同时,2008年还推出新产品————产地五常的“稻花香”和产地盘锦的“水晶米”。这些产品的原粮来自于东北优质产区,日照时间和生长时间都比较长,保证了其优良的品质。杨红说:“中国大米消费已从温饱型向健康型过渡,我们就是倡导健康,用优质大米强壮国民体质。
9.
中粮控股在2008年年报中表示,在全国已经有256个城市的2543家超级市场出售其“福临门”等小包装大米,未来销售区域将覆盖内地所有省市自治区。在终端网络上,中粮更大胆表示,要将经销商队伍从目前的300家迅速扩大到2000家。
10.
中粮2008年年报显示,旗下五大业务各有增长,但米业独树一帜:占公司营业额近2/3的油籽加工增长了4成,毛利率由4%增长到11.5%;生物燃料及生化业务销售额虽然增长超过一倍,但毛利率却从13.1%掉到了10.4%;而大米贸易及加工业务,营业额仅增加了8.8%,但毛利率却从12.7%,增加到22.8%。
11.
大米是宁高宁全产业链建设的一块试验田。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大米年消费量接近1.8亿吨,但小包装大米仅有4000万吨。同时,小包装大米毛利率高达22%,市场增长速度在50%以上,潜力巨大。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曾表示,国内大米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市场广阔。他透露,集团给中粮米业的市场目标是15%~25%的市场份额。
12.
从中粮集团内部了解到,绥化、张家港项目(产能合计50万吨)将在2010年四季度投产,而其后还有目前已在积极准备的虎林等项目。这意味着,中国粮油控股自营加工产能到明年将增长到百万吨级别。
13.
2009年4月底,中粮集团刚投资40亿元的天津粮油综合基地正式奠基,该基地拥有20万吨面粉和20万吨大米加工能力。
14.
就在2009年10月5日,中粮集团刚宣布在成都上马大米深加工等四大粮油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亿元。配套设施建设就紧随其后,10月28日,中粮集团投资1.5亿元的成都粮食物流园区(粮食仓储)项目正式落户。建成后的储备库总面积300亩,粮油储备能力达20万吨以上。项目建成后还将引进现货交易及期货市场项目,打造西部最大的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就在这一大型园区一侧,正是益海嘉里于成都市青白江区投资4亿元新建的占地300亩的大米和面粉加工厂。
15.
“中国粮油控股会用5年时间把它在国内的大米市场做到200万吨。”一位接近中粮集团的人士透露。
16.
2009年10月以来,来自中粮深圳公司、天津公司和总部等的管理层前往益海嘉里佳木斯大米加工厂参观的团队就超过五批,放下身段,虚心求教的背后,中粮集团也不乏卧薪尝胆的用意。在金龙鱼进入小包装大米之前,中粮集团一直采用产地布库委托加工的形式,随着益海嘉里的订单农业发展壮大,中粮集团也开始在订单农业上布阵。
17.
2009年11月13日,总投资3.14亿元的临港型大米加工厂——中粮米业(大连)有限公司的正式投产;年可加工大米23万吨。至此,中粮米业总产能达到60万吨。 而为了保证大连米业的原粮供应,中粮米业成立了“中粮丹东鸭绿江农业联合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东港市椅圈镇黄城村万亩稻田为基地,辐射周边14个乡镇的3000多农户,推广优质高效水稻订单48500亩。合作社计划用2至3年时间发展订单种植面积30万亩。
同在这一天,中粮米业第二家福临门品牌专卖店在大连市中心的一间小门店开门迎客,消费者能够在这样的直营店里买到不同档次、价位的“福临门”大米。中粮人说,中粮正通过建设品牌专卖店,丰富全国销售网络,树立高端品牌形象。
18.
据悉,中粮旗下福临门大米已经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用米,
19.
2009年中粮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都有一根主线贯穿其中:粮食全产业链运作模式。在粮食供应源头一边,中粮正在不断扩大与农户合同种植面积,新建和扩建粮食加工厂,保证原粮的收购和粮食加工;另一边,中粮在物流环节进行全国的布局,通过与国内关键节点港口的合作,中粮正在打通一条从东三省到安徽、江苏、浙江、四川等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物流链条。
20.
传统大米加工“小、散、低”的状况比较突出。在大米产区黑龙江佳木斯郊区,隔一段路就能看到一个大米加工厂。李明利认为,大米行业目前还处在一种非充分竞争的初级阶段。据统计,到2008年底,我国粮食加工规模企业11700个,大米加工厂就占了7698个,其中近九成是民营企业。虽然也出现了区域性品牌,但总体尚未形成龙头企业,这就是金龙鱼进入大米领域的理由。“国内的大米行业目前仍是一个缺乏品牌、缺乏竞争力的行业,现在进入时机正合适。”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穆彦魁表示。中国大米的小包装率不足4%,而在食用油领域,小包装率已经达到20%~25%。
21.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近日对CBN说,中粮正在转型,并以小包装米为试点开拓国内消费市场,变身为面向国内终端消费市场的中国最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未来粮油食品所占中粮总资产比例要从现在的50%提升到70%,纯品牌业务要占30%。
22.
中粮集团总裁、中粮控股(00606.HK)总经理于旭波随后进一步透露了中粮发力小包装米市场的战略目标,即旗下品牌产品占到全国品牌小包装稻米市场份额的15%~25%。据国家统计局、中粮控股财报数据,2008年,国内小包装米市场销量为4000万吨,中粮内销大米12.41万吨,占全国小包装米市场份额的3%。
23.
于旭波说,“中粮出口海外市场的货源由中储粮供给,中粮从海外市场进口入关的粮油货物由中储粮储存。华粮应该参与进来。要么加入中储粮发挥粮食储备安全作用,要么加入中粮做大国有资本对国内粮油市场的食品安全的把控。目前,中粮与中储粮双方都有意向并购华粮。”不过,并购华粮、建立国粮两轮驱动新体系的整合方案尚在审批阶段
24.
在中国访问的嘉吉全球总裁彭国瑞认为,宁高宁要打造的产业链有一些冒险。包括嘉吉、邦基、ADM、法国达孚以及日本丸红等在内的粮油企业,大都止步于B2B业务,很少涉足更下游的品牌建设及分销,也就是B2C业务。通用磨坊、达能等巨头则鲜有介入上游的生产和供应
25.
2008年中粮共销售12.41万吨的内销大米,计划2009年超过30万吨。
26.
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用“小散差”三个字描述中国大米行业的现状,而破解的法宝则是中粮集团如今已明确的“全产业链”战略,“中粮加快东北战略布局,与东北粮食主产省政府、粮食企业逐步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主产省粮库、米厂进行上下游的分工和合作,将有助于加快大米行业整合,改变中国大米行业‘小散差’的状况,促进国内外粳米需求增长。”
27.
从田间到餐桌:中粮集团高调推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 在“全产业链”战略指引下,中粮开始了实践。除了在宁夏打造番茄种植基地、40亿元打造天津粮油综合基地等步骤,中粮最引入瞩目的动作是并购。无论是靠入主五谷道场直接进入方便面市场(1.09亿偿还债务)还是控股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的蒙牛进入竞争激烈的乳品市场(61亿占20%股份),并购成为中粮近期的醒目动作。
28.
中粮在几大品类(酒、肉、面、油、米、饮料)中,能够逐步让消费者每天感受到。“全”实际上是产业链的长度,指对链的控制程度。产业链本身不能理解成什么都做,:实际上打造“全产业链”的目的就是打造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发展,要么就不断创新,要么是价格有优势,要么就集中做专业的东西。宁高宁认为“全产业链”战略应该是使产业链更稳定,利润更稳定。农产品从原材料到餐桌,中间有许多个价值链,我希望公司获得比较稳定的增长。这样效率才会提高,交易成本才会降低。
29.
宁高宁强调中粮真正做的就两件。一是农产品和食品,当然这很大;二是地产和酒店,未来将控制在30%以内的比例。我们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中粮未来将越来越专业化。
30.
中国东北历来被业内称为优质大米的天堂,以2008年为例,东北三省的粮食总产量达到1785亿斤,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7%。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就是典型代表。粮商巨头几乎都没有属于自己的耕地,很多粮商都试图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将大量稻田变成各自的专属原粮种植基地。因为谁有固定的农户提供稳定供应,谁就抢占了先机。其中,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的争夺最激烈。公开资料显示,从2006年到今年,益海嘉里与农民合同种植水稻的面积已经达到28万亩。而在2009年5月,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控股也与东北种粮大户签订了水稻定向种植协议。但在与农民的订单合作上,没有哪家企业有成熟的经验。据此前公开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订单农业的执行率不足20%。订单可能面对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粮价下降,农民可能种到一半就放弃,或者在收割季节卖给出价更高的粮商;另一方面,有的粮商会在收获的季节不愿履行年初的协议价格。以益海嘉里为例,要让28万亩农田生产出统一纯度的稻谷,必须要让几万个家庭统一耕种和收割。益海嘉里大米部一位内部人士介绍,公司试图提高价格来提高农民种植优质水稻的积极性。在东北地区种植大米,每亩地的收益大概在150元左右。对符合标准的大米,益海嘉里的收购价会比市场价高出3分/斤,按照1亩产稻500公斤计算,农民会因此增收30元,这对农户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同时,每收购一吨大米,该公司都需要高于国家收购价多付出60元,按照年产量30万吨计算,多付出的成本是1800万元。因此,在终端销售上,小包装米的定价要比普通大米略贵。“大米行业的特点是投资大、利润薄、见效时间长。”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笑然表示。尽管如此,已占据国内小包装食用油50%份额的益海嘉里很清楚,在中国每年年产水稻18亿吨的市场上,只要能占据一定的份额,收益就会惊人。以大米为例,小包装大米占全部大米市场的份额还不到4%,但每年的增长速度却在50%以上。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两家的竞争手段几乎一样,建厂、设直营店、推品牌等,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陈晨认为,益海嘉里可能会倾向于高端市场,而中粮集团将会把市场放在大众这一块。
31.
2009年11月16日,中粮包装(0906. HK)——中粮集团旗下第7家上市公司——在港挂牌;
32.
比如在黑龙江,中粮米业即将上马了年加工能力30万吨的工厂,且与北大荒(600598.SH)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在江苏,中粮米业与江苏粮食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一定区域内委托其代为收购新粮;在江西,中粮与中储粮就收购价格、收购区域充分协商、紧密磋商。
33.
中粮米业(大连)有限公司投产期间,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穆彦魁正在东北考察,“目前我们只有佳木斯这一个大米加工厂,产能的制约越来越突出。有的工厂还在调试设备,总的加工量还不是很饱和。东北市场我们会全面调研,遇到合适的区域会果断介入。很多地方希望我们过去把大米加工做起来,我们也在各地考察,我们瞄准的是优质大米,普通大米不值得做。”另据穆彦魁透露,“2009年益海嘉里的大米销量在20万吨至30万吨之间。”
34.
穆彦魁也去过江西南昌,益海嘉里已经确定在那里通过整合方式建立一个20万吨加工能力的米厂,2010年将释放产能。目前,益海嘉里主要依托金龙鱼食用油的渠道“捆绑”销售大米。而中粮米业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6家分公司,销售网络由区域转向全国,进入20个省份,凭借300多家经销商推进福临门等多品牌小包装大米行销。
35.
知在农产品市场上,谁拥有最多的粮源,谁就是市场的主导者。中国每年国产1500万吨大豆,进口却达到3500万吨以上,而进口绕不开ADM等“四大粮商”。因此,大豆沦陷越来越深形成豆伤。2008年年底,九三油脂也不得不陆续停产。大米则不同。大米源于稻谷,而稻谷国内自给有余,且在2亿吨的年产量中,政府就收购了2250万吨(2008年的数据)。政府才是稻谷市场的“庄家”。谁也别想“操这个盘”。
——OVER.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