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

(2013-02-06 21:16:13)
标签:

杂谈

红楼梦

林黛玉粉丝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隧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翻译】:焚花散麝,直译是:花瓣离开花朵依然有暗香,烧了;麝香有沁人之香,抛洒不要。
          意译:毁灭了袭人、麝月那样的丫头,闺阁中人就能都隐藏起她们的劝诫了。
          注一:袭人姓花,花木可以“焚”毁;“麝”是香,所以用“散”。
                含其劝,隐藏她们的劝诫。
         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戕,残害。灰,毁灭,
         灰飞烟灭。意译:残害宝钗的仙姿仙容,毁灭黛玉的文思才情,使得钗黛无情寡义,这样闺
         阁中的人物美恶相同类了。美恶相同则使人(读者)不辨闺阁中的美恶善丑。
         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参、商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两颗星座,但是它们不会同时出现,
         在这里是意见不合之意。意译:袭人麝月闭上嘴巴,看谁还敢多嘴多舌?
         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意译:将宝钗黛玉变成蠢笨无比的傻
         大姐,还会有谁爱慕她们美丽的容貌和过人的才情呢?
         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隧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张其罗,张,张扬;罗,
         外表。罗罗清疏,是指人的外表。隧其穴,隧,隧道;穴,这里用作动词,是“挖掘”之意。
         意译:于是钗、黛、袭、麝徒有其表,被抽走了思想感情,所以才能去迷惑天下人。
 
《红楼梦》的时代是拼爹的年代,“上下一双体面眼”,就是生动的描写。贾宝玉也犯这个臭毛病。在二十一回里他和袭人闹别扭,上纲上线无端扯上了宝钗黛玉。残害宝钗黛玉美丽的姿容,毁坏她们的文思才情,可谓何其毒也的文字。我们说在贾宝玉的身上有作者的影子,那么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描写?难道他是在自我批判吗?如果说钗黛的生活原型取自作者的表姐表妹,那么他也太狠了吧?
是的,《红楼梦》是中国版的《忏悔录》,作者是中国的卢梭。在前八十回里,怡红公子就像变形金刚一样,贾宝玉被放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中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期达到自我批判的目的。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自我批判,作者站在哲学高度来进行自我反省和批判。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八十回之后这种批判的锋芒不复存在,代之以存的是对封建上层建筑的最无耻的吹捧。这种篡改是不能忍受的,必须对篡改者进行思想上的清算。“程伟元、高鹗保存《红楼梦》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以词达”。
“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红楼梦》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批判意义,那么就一定会招来“小偷”胠箧。胠(qu区),从旁边打开。箧(qie窃),小箱子。胠箧,指开箱盗窃。原来《红楼梦》告诫我们,一定要防备文化小偷胠箧,胠箧之后留下空箱子,它还会有价值吗?这个文化小偷是谁呢?“曹雪芹”三个字留下了线索,他就是江南织造府的曹寅。曹寅,字子清,号雪芹,又号雪樵。他在藏书《书史记原》上亲笔写下了题记:“雪芹校字”。《红楼梦》原稿原著是吴梅村,在书中原作者以大量的篇幅,声声泪字字血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对大明王朝的覆灭作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批判。原书书稿到了曹雪芹手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即是曹雪芹干的好事。某地还修了纪念馆,出丑啊。但是,他能删的干干净净吗?
二十一回,“ 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红楼梦》声东击西虚晃一枪,真实的目的是这样的:
 
原文:【宝玉道:“横竖我不出门,又不戴冠子、勒子,不过打几根辫子就完了。”说着又千妹妹万妹妹的央告。湘云只得扶过他的头来,一一梳篦。在家不戴冠子,并不总角,只将四周短发编成小辫,往顶心发上归了总,编一根大辫(子),红绦(红绳)结住。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湘云一面编着,一面说着:“这珠子只三颗了,这一颗不是的。我记得是一样的,怎么少了一颗?”宝玉道“丢了一颗。”湘云道:“必定是外头去,掉下来,不妨被人捡了去,倒便宜他。”黛玉旁边冷笑道:“也不知是真丢,也不知是给了人镶什么去了。”】
 
贾宝玉脑后拖了一根大辫子,辫子上系了四颗珍珠,但是少了一颗原配,用别的珠子代替,被湘云发现了。辫梢用金饰品作坠脚。这么一个形象是什么样子?清朝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再来看第三回贾宝玉第一次出场的描写:
 
原文:【及至进来,原是一个青年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
这是贾宝玉出门的发型。回到家,则又是另外一幅摸样。原文:【一回再来时,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即编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成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稍,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脚。】
从先秦到明朝,两千多年什么时候男人脑后留过“一根大辫”?这样的装束只在清朝有过。很显然,贾宝玉出门的时候是明朝的装束,回到家里则是清朝的发型。
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地域邦国不敢影射朝政。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话也能信?《红楼梦》将贾宝玉写成一个不伦不类的“二姨子”,不就是曲曲折折反映了作者怀念家园故国的心情吗?白纸黑字,书是怎么写的,我们就怎么读。思考一下,林黛玉爱上的是明朝装扮的贾宝玉还是脑后拖“猪尾巴”的贾宝玉?
 
再来看袭人。袭人姓花,本名珍珠。四颗珍珠中的一颗不见了,黛玉旁边冷笑道:“也不知是真丢,也不知是给了人镶什么去了。”黛玉怀疑鱼目混珠是送给了花袭人。“四朱”剩了“三朱”,不见的“一朱”影射北京城的崇祯朱由检,下剩的“三朱”影射的是南明三个朱姓政权。作者设计安排了这样的情节,不也是反映了他创作时的心情——为大明王朝招魂吗?
于是袭人生气了,生林黛玉的气。干嘛嘴巴那么刻薄话说得那么难听?林黛玉一肚子委屈。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和花袭人上床,地点是在“碧纱橱”旁边,这不是成心恶心人吗?黛玉是极洁净极有自尊的女孩儿,你贾宝玉犯不上这么恶心人吧?荣国府是你家,袭人是你的丫鬟,自然你作得,给个珍珠也使得。日后王夫人还给“二两银子一吊钱”的赏赐也使得。刻薄袭人一句就使不得了?你以为你是个什么东西?林黛玉见到贾宝玉续庄子文,不禁提笔讥讽贾宝玉:
 
无端弄笔是何人? 剿袭《南华》庄子文。 不悔自家无见识, 却将丑语诋他人。
 
红楼作者吴梅村是姑苏太仓人氏,林黛玉也是苏州人氏。嬉笑怒骂皆文章,仔细品,味无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