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钟作品两篇
(2013-11-08 22:24:01)
标签:
文化 |
第一篇:《矮松园赋并序》注译
矮松园赋并序
作者:王曾
齐城西南隅矮松园,自昔之闲馆(1),此邦之胜概(2)。二松对植,卑枝四出。高不倍寻(3),周且百尺。轮囷(4)偃亚(5),观者骇目。盖莫知其年祀(6),亦靡记夫本源,真造化奇诡之绝品也。曾显平中,忝乡荐(7),登甲科(8),蒙被宠灵(9),践履清显(10),几三十载。前岁秋,始罢冢司(11),出守青社(12)。下车之后,省闾里,访故旧,则曩之耆耋(13)悉沦逝(14),童冠皆壮老。邑居风物,触目变迁。惟彼珍树,依然故态。窃谓是松也,非独以后凋克固(15)岁寒,亦由臃肿支离(16),不为世用,故能宅兹皋壤(17),免于斤斧(18)。向若负构厦之材,竦凌云之干,将为梁栋,戕伐无余,又安得保其天年,全其生理(19)哉?感物兴叹,聊为赋曰:
惟中齐之旧国(20),乃东夏之奥区(21)。有囿游(22)之胜致,直廛閈之坤隅(23)。伟茂松之骈植(24),轶(25)众木而特殊。上轮囷以夭矫(26),旁翳荟而纷敷(27)。广庭庑之可蔽,高寻常之不逾。枝拥阏(28)兮横亘,根蹙缩(29)兮盘纡(30)。徒观其前瞻林岭,却枕康衢(31)。宅宝势兮葱郁,据右地兮膏腴(32)。类蟠蛰兮蛟蜧(33),讶腾倚(34)兮虎貙(35)。将挐攫(36)兮未奋,忽伏窜(37)兮争趋。色斗鲜兮欲滴,形诡俗(38)兮难图(39)。远而望之,蔚兮(40)如搏鹏(41)之出沧海;迫而察之,黕兮如方舆(42)之承宝盖。矗洞口之归云(43),堆岩阿之宿霭(44)。谈挥麈(45)兮何多?被集翠兮增汰(46)。度朔吹兮飕飗(47),含阳晖兮晻蔼(48)。吾不知其几千岁,起毫末而硕大。昔去里兮离邦,攀绿条兮彷徨。今剖符(49)兮临郡,识奇树兮青苍。怵光景兮遄迈(50),嘉岁寒兮益彰。叶毵毵(51)兮不改,情惓惓(52)兮难忘。异古人之叹(53)柳,协予志之恭(54)桑(55)。
信矣夫!卑以自牧(56),终然允臧(57),效先哲之俯偻(58),法幽经(59)之伏藏。愿跼影(60)于涧底,厌争荣于豫章(61)。鄙直木兮先伐,惧秀林(62)兮见伤。幸高梧之垂荫(63),愧修竹之联芳(64)。鸾乍迷(65)于枳棘,鷃每误于榆枋(66)。媲周《雅》之“蹐地”(67),符羲《易》之“巽床”(68)。既交让(69)以屈节,复善下而同方(70)。自储精于甘露(71),不受命于繁霜。客有系而称(72)曰:材之良兮,梓匠之攸贵;生之全兮,蒙庄(73)之所美,苟入用于钩绳,宁委迹于尘滓。俾其夭性(74)而称珍,曷若存身而受祉(75)。纷异趣兮谁与归(76)?当去彼而取此。
(原载《皇朝文鉴》卷一)
注解:
(1)闲馆:宽广的馆舍。唐柳宗元《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左浮飞阁,右列闲馆。”
(2)胜概:美景;美好的境界。清魏源《武夷九曲诗》之三:“精舍第五曲,亦复少胜概。”
(3)倍寻:倍,两倍;寻,八尺(或七尺)为一寻。
(4)轮囷(qūn):盘曲,硕大。
(5)偃亚:覆压下垂的样子。
(6)年祀:年岁,年纪。
(7)忝(tiǎn)乡荐:忝,羞辱,有愧于,此处为谦辞;乡荐,唐宋应试进士,由州县荐举,称“乡荐”。
(8)甲科:科举考试科目,泛指进士。
(9)蒙被宠灵:蒙被,蒙受;宠灵,恩宠光耀。
(10)践履清显:践履,登上,担任;清正、显耀的职位。
(11)冢司:此指丞相职位。冢,首领。
(12)青社:青州别称。
(13)曩(nǎng)之耆(qí)耋(dié):曩,从前;耆耋,泛指老人。
(14)沦逝:去逝。
(15)克固:克,能够;固,坚固。
(16)支离:这里形容枝干分散披离的样子。
(17)宅兹皋壤:宅,名词作动词用,生长于此地之意。兹,此;皋壤,泽边之地(泽,可能指范公亭一带水泽。皋壤,则指松林书院一带)。
(18)斤斧:借指砍伐。
(19)生理:此处指性命。
(20)中齐之旧国:中齐,齐国中部,此指青州;旧国,历史悠久的地方,此指青州。
(21)东夏之奥区:东夏,华夏东部,此指青州;奥区,腹地,此指青州。
(22)囿游:帝王的离宫别院,此处极言矮松园之雄伟宽广。
(23)直廛(chán)闬(hàn)之坤隅:直,正对着;廛闬,居民区。坤隅,西南角。
(24)骈植:对植,矮松园有古松两棵。
(25)轶:超越。
(26)轮囷以夭矫:轮囷、夭矫都是形容树枝盘绕蜷曲的样子。以,连词,相当与“而”,表并列,这里是加重重复语气。
(27)翳(yì)荟(huì)而纷敷(fū):荫翳、纷敷都是形容树枝繁盛的样子。
(28)擁阏(è):壅塞、阻滞。
(29)蹙(cù)缩:退缩、蜷缩。
(30)盘纡(yū):回绕曲折。
(31)却枕康衢(qú):却,后;枕,临,靠近,《宋文鉴》中“枕”作“顾”,与上文“前瞻”相对,也讲得通。康衢,四通八达的大道。
(32)宅宝势兮葱郁,据右地兮膏腴:宅,占据;宝势,奇异的地势;右地,犹要地(南朝梁沈约《齐讴行》:“东秦称右地,川隰固夷昶。”)。
(33)蟠(pán)蛰(zhé)之蛟蜧(lì):蟠蛰,蛰居,隐居;蛟,蛟龙,蜧,神蛇。
(34)腾倚:或腾越,或倚立。
(35)虎貙(chū):老虎一类的猛兽。
(36)挐(ná)攫(júe):搏斗。
(37)伏窜:伏匿躲藏。
(38)诡俗:不同凡俗。
(39)难图:难以描绘。
(40)蔚兮、黕(dăn)兮:蔚,草木茂盛;黕,浓黑色,这里也是形容树木茂盛。
(41)搏鹏:搏击长空的大鹏。
(42)方舆:大地。
(43)归云:流云。
(44)堆岩阿之宿霭:堆,堆集,聚集;岩阿,山曲之处,阿,弯曲;宿霭,聚集的云气。
(45)谈挥麈(zhǔ):麈,兽名,其形似鹿,其尾避尘;此处是麈尾的省称。谈麈,即是古人清谈时挥动麈尾。谈挥麈,即“挥谈麈”,此处用以比喻簇簇松针形似麈尾,风涛中舞动如仙人挥动拂尘。
(46)被集翠兮增汰(tài):被,覆盖;集,聚集;增,通“层”;汰,水波。
(47)度朔吹兮飕(sōu)飗(liú):朔风,北风、寒风;飕飗,风声。
(48)含阳晖兮晻(àn)蔼:阳晖,阳光;晻蔼,昏暗。
(49)剖符: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
(50)遄(chuán)迈:疾逝。
(51)毵毵(sān):枝叶细长的样子。
(52)惓惓(quán):深情的样子。
(53)异······叹:“叹异”的倒装、拆用,惊叹。
(54)协······恭:“协恭”的拆用,勤谨合作。
(55)柳、桑:柳,借指离别;桑,桑梓,家乡。
(56)自牧:自我修养。
(57)允臧:确实好,完善。
(58)俯偻(lǚ):低头曲背。
(59)幽经:指《相鹤经》。传说为神仙的经书。
(60)跼(jú)影:屈缩身影。
(61)豫章:名木,喻栋梁之材。
(62)秀林:“木秀于林”的简称。
(63)幸高梧之垂荫:幸,希望。高梧,是引用了凤凰高洁非梧桐不栖的典故,表明自己的清高,与“鸾乍迷于枳棘”前后呼应。与后文“鷃每误于榆枋”都是引用了庄子的典故。同时,应当还有希望君王照顾、体恤之意。
(64)愧修竹之联芳:愧,愧对;修竹,常常被当作君子的象征,有时也因为丛生遍地被看作朋党、小人,联系上下文这里应该喻指后者,与下文的“鷃每误于榆枋”前后照应,或指汲汲与世俗名利的同朝为官的人。联芳,本意是弟兄、朋友等接连不断的升迁或其他有出息,这里有讥讽之意。
(65)乍迷:暂时迷惑。
(66)鷃(yàn)每误于榆枋:每误,常常沉迷。化用了庄子《逍遥游》的典故。
(67)周《雅》之“蹐(jí)地”:《诗经·小雅·正月》:“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后以“蹐地”喻谨慎戒惧。
(68)羲《易》之“巽(xùn)床”:羲易,周易的别称;巽床,喻卑顺谦让。
(69)交让:互相谦让。
(70)同方:同为一体。此指和睦相处。
(71)甘露:四库全书影印本为“甘实”,中华书局版《宋文鉴》为“甘露”,今根据后者改。
(72)系而称:系,辞赋末尾,总结全文的词;称,赞颂。
(73)蒙庄:庄子。因做过蒙地的官吏,因此称蒙庄。
(74)俾(bǐ)其夭性:使动用法,使天性夭折。
(75)受祉(zhǐ):享受福祉。
(76)谁与归:“吾谁与归”的简称,“有谁与我有相同的志向”;归,同。
译文:
青州城西南角有矮松园,乃是一处宽广的馆舍,很久以来就是此地的风景名胜。园中二松左右对植;树枝低矮,四面伸展。树高不过两寻,树冠却将近百尺。盘曲硕大,覆压低垂,观赏者无不惊骇赞叹。无人知晓它的年岁,它的来历也没有记载。这真是天地间绮丽诡异的绝品啊!我于咸平年间中乡试,继而又中进士甲科,蒙受皇家恩宠,历任清要显达之职近三十年。前年秋天才罢黜相位,出守青州。到任之后,我探视邻里寻访旧故,却发觉往昔的老人都已去世,而少年、青年也已变成壮年或老人。故土的风光景物也已历经变迁,令人触目惊心。唯有那两株珍异的古松,风貌依然。我猜想啊,这两株古松不只是因为后凋的品格才能固守于冰雪严寒之中而枝繁叶茂,也是由于它躯干臃肿、枝叶散乱而不能为世所用的缘故,才能长久地生长在这泽边之地,免遭砍伐。假若它是建构大厦的良材,有参天凌云的树干,早就被砍伐无存,又怎么能保全它的天年而得以旺盛地生长呢?我因此心生感叹,写了下面这篇赋文:
这里曾是齐国旧地,又是华夏东部的中心。有处帝王苑囿一般的名胜景致啊,它就坐落在城里的西南角。二松对植啊伟岸而茂盛,超出群树而非比寻常。树冠硕大茂盛而蜷曲,侧枝阴翳浓密又分披。偌大的庭院和廊庑都为它所覆盖啊,而它却低矮平常没有高耸的身躯。树枝拥挤又横亘,树根蹙缩且盘错。所以只能看到它前眺连绵的山岭,后倚热闹富庶的街衢。它葱郁的生长在这奇异的地势,又滋养于这富饶的东齐要地。它既像是蛰居蜷卧的龙蛇,又像是欲扑还倚的熊罴,既像是将要搏击啊又还未纵身,又像是要躲藏而争相前趋。树色苍翠欲滴啊,树形且又不同凡俗难以描绘。远而望之,浓翠色的它就像搏击于沧海的大鹏;近而察之,墨绿色的它又像静静地擎在大地上的伞盖。它既像是高耸在洞口的行云,又像是堆积在山阿的烟霭。它针叶簇簇,宛如众仙人挥动塵尾谈天论道;绿光闪闪,又仿佛碧波奔流涌动。它也曾经历过凛冽的寒风,也曾承受过昏暗的阳光。我不知道它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霜雨雪啊,才从一株幼苗长得如此强壮!从前离别故土家邦时,我曾攀往那绿色枝条,流连又彷徨;而今受命到青州作知府,又见到这奇松啊,郁郁且苍苍。光阴飞逝人易老,风霜摧折松愈壮。针叶细细终不改,真情眷眷实难忘。惊叹古人离别故土太多情,我将勤谨回报桑梓我家乡。
不能不信啊!谦恭地自我修养,终将会获得一个完美的结局。我将效仿先哲屈身低头以自缩于涧底,我已厌倦与那些豫树樟树们争荣光。鄙视那些挺直的树木早被砍,害怕高出丛林先受伤。希望凤凰还有梧桐垂阴来庇护,羞于见到修竹丛丛争荣光;鸾鸟只是偶尔迷失在荆棘丛中,燕雀们却永远迷失于榆枋那狭陋的道场。
这松树的风范,既能与《诗经·小雅》中“谨慎戒惧”的精神相媲美,又堪称《周易》中“卑顺谦让”的榜样。既能降低身份而相互谦让,又善于屈身与物和同。唯愿餐风饮露蓄灵气,又不肯听命于严酷的繁霜。
同游的朋友中有人认同我的看法,并接着赞颂道:
那世间的良材啊,为木匠们所珍惜;那全生养性之道啊,才为庄子所赞誉。与其为刀斧绳墨所摧残,宁愿委身于灰尘与污泥。与其扼杀天性而被称作珍奇,何若保全操守享福祉。世人纷扰志趣异啊,有谁与我同心迹?我要舍弃功名心,我要学习这矮松志。
赏析:
王曾(977—1038
序文部分介绍了两株古松的状貌和古老,以及作者的简要经历和对古松的兴叹,揭示了写作的缘由。开头首先说明矮松园的位置在齐城(青州)的西南角,很早以前就是一处宽敞的学馆,是当地的名胜。紧接着描绘了古松的状貌:二松对植,树枝低矮,四面伸展;树高不过两寻,村冠却近百尺,盘曲硕大,覆压低垂,令观者惊叹。而树的年岁,乃无人知晓,也没有记载它的本源。这真是大自然中奇丽诡异的绝品。然后文中叙述了自己的简历:咸平年间“忝乡荐”(乡试中举,由州县荐举应试进士)、登甲科(中进士甲科),从而“蒙被宠灵(恩宠)”,历任清要、显达之职近三十年,“前岁秋始罢冢司(相位),出守青社”。最后,又写作者到任之后,探视乡里,寻访故旧的所见所感。他发现往昔的老人都已去世,孩童已成长,青年已成老人,故土的风光景物也历经变迁,触目惊心。唯有那两株珍异的古松风貌依然。他猜想,这两棵古松不止是因为后凋的品格才能固守于冰雪严寒之中,也是由于它躯干臃肿、枝叶散乱而不为世用,才能生长在这皋壤(泽之地,指南阳河畔)而免遭砍伐。假若它是建构大厦的栋梁之材,参天凌云的树干,那就早被砍伐无余,又怎能保其天年全其生理呢?作者由这两株矮松而兴叹,写下了这篇《矮松园赋》。
赋的正文部分可分两段。第一段对两株古松进行着力描写和赞美,是主体部分。开头先写它非同寻常:“惟中齐之旧国,乃东夏之奥区。有囿游之胜致,直廛闬之坤隅。伟茂松之骈植,轶众木而特殊。”这里先从广大的范围,突出青州的重要——在齐国中部,华夏东部的腹地。就在这青州城的西南角,一处帝王苑囿一般的园林内,左右相对生长着两株伟岸而茂盛的松树,它超出群树而非比寻常。然后具体描写矮松的奇异外形。先看树冠:“上轮囷以夭矫,旁翳荟而粉敷……”这里说它的树冠硕大,树枝向四周曲伸,侧枝阴翳而纷披。偌大的庭院廊庑都被它遮蔽,却又低矮而寻常。“枝臃阏兮横亘,根蹙缩兮盘纡。”进一步描绘它的树枝横亘壅塞而茂密,树根蹙缩而盘错。根深才能叶茂,写树根也是为了写树冠。接下来又写矮松的生长环境:它前瞻林岭,后倚富庶的街衢。它生长在这宝地而葱郁,占据着这青州的膏腴之地。这似说明矮松生长茂盛的原因,其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接下来作者又运用大量生动形象而又极富夸张的比喻,从各个角度对矮松进行了穷形尽相栩栩如生的描写:如蛰居的蛟龙盘曲蜷卧,如虎貙欲伏欲窜,像要凌空而未奋起,又像是伏窜而争相前趋;树色苍翠欲谪,形貌不同凡俗难以描绘,远望如大鹏乘风,近看似伞盖擎地;针叶簇簇,宛如众仙人挥动麈尾(拂尘)谈天论道,绿光闪闪,仿佛大河之波涛汹涌。这些极富想像力的描绘,写出了两株矮松硕大茂盛,生机勃勃的形态。接着又慨叹它的古老和顽强的生命力:它曾经受到凛冽的朔风,也承受过阳光和雾霭;“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不知它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霜雨雪,从一棵幼苗长成这粗壮的大树。这一段最后表达了作者对古松以及家乡的深厚感情。“昔去里兮离邦,攀绿条兮彷徨。”作者当年离别家乡时,面对着自己读书时朝夕相伴的古松,攀着它的绿枝,是那样的留恋难舍。“今剖符兮临郡,识奇树兮青苍。”作者受命回到家乡任职,见到这奇松依然郁郁葱葱,惊叹“光景兮遄迈(疾逝)”,赞美它“岁寒兮益彰”,“叶毵毵(枝叶细长)兮不改”,而“情惓惓兮难忘”。“异古人之叹柳”,古代有折柳送行的习俗,古人大多伤离别,因而对柳树太多情。作者却要“协予志之恭桑”,这就是说作者要勤谨地回报家乡。作者在青州任职,确实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他特别重视教育,拨经费,办州学,聘教授,为家乡的发展呕心沥血。
第二段是结尾部分,是由古松地处僻壤、不为世用而得以保全生命而引发的感慨。作者确信,谦卑地自我修养,终会获得完善的结局。他要仿效先哲曲身低头以自全,取法“幽径”(指《相鹤书》,传说为神仙的经书)而善于隐藏;愿像这松树一样屈缩于涧底,厌倦与豫章名木们争荣。作者鄙视那挺直的树木早被砍,害怕木秀于林而受伤,希望自己这只凤凰有梧桐垂荫来庇护,羞与修竹一样的人同流为伍。这里流露出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畏惧,看似消极,实则寄托了深沉的悲愤和忧伤。然而作者并不消沉,说自己像一只高贵的鸾鸟,只是暂时迷惑于枳棘丛中,只有鷃雀一类小鸟才沉醉在榆枋间狭小的地方。这里又表现出作者仍希望回到朝廷一展宏图,实现建功立业的愿望,体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接着作者极力赞美这古松的风范:能与《诗经·小雅》“蹐地”(喻谨慎戒惧)精神相媲美,又堪称《周易》中的“巽床”(喻卑顺谦让);既能屈节谦让,又善下而与物和同;唯愿餐风饮露蓄养灵气,又不听命于严霜。这里是对松树的赞扬,更是作者的自况。透过对两株古松的赞美,作者那谦卑勤谨,屈身谦和而又敢作敢为,正直无畏的人格形象便跃然纸上。同游的朋友也表示赞同并称颂:世间的良材为木匠所珍贵,那全生养性之道才为庄子所赞美;与其为刀斧绳墨所摧残,何若委迹于尘滓?俾其夭性而称珍,何如存身而受福祉。最后,作者坚定地表示:“纷异趣兮谁与归?当去彼而取此!”“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篇》)赋适合于写景叙事,并发表一点议论。《矮松园赋》正是这样,通过对矮松形象的描绘表达对官场的厌倦和对清净无为生活的向往以及报国无门的苦闷。作者的这种思想和托物言志的写法显然受到《庄子》的影响。《庄子·内篇·逍遥游》中写的那棵大而无用的樗树“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而树之于广漠之野,人们“逍遥乎寝卧其下”,它也得以“不夭斧斤,物无害者”。王曾笔下的矮松与《庄子》中的大樗何其相似。
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矮松自比,人树合一;对矮松形貌的描写则极尽铺张之能事,特别是用了大量形象比喻,写它如巨大的车轮和伞盖,枝如盘龙似虎貙,叶似流云如烟霭,令人读之惊叹。作者还运用大量典故,含蓄、委婉地流露出对“豫章”、“修竹”等的不屑和鄙夷,表达作者凤凰鸾鸟一般高洁的品格和铮铮傲骨。这一点正是继承了屈原《离骚》的浪漫主义传统。此外,作者语言的含蓄和反语手法,以及排偶的运用,都有相当的特色。
第二篇:陈经《松涛诗》赏析
昔人曾筑读书台,台畔苍松次第栽。
芸阁密围青玉幄,牙笺深护翠云隈。
长风夜撼千虬动,巨浪时喷万壑来。
雨露尚须滋养力,庙堂今重栋梁材。
陈经早年曾在松林书院习儒学,中进士后一直在朝为官。这首诗当在嘉靖十四年(1536
颔联和颈联则着重描写院中苍松浓密、松涛涌动的形象。“芸阁密围青玉幄,牙笺深护翠云隈。”古人用芸香除书虫,“芸阁”即藏书之所,亦称“芸台”。牙笺,是象牙做的签牌,上写书名篇名,以便于查找书籍,这里借指书籍。这两句是倒装,即“青玉幄密围芸阁,翠云隈深护牙笺”;也是互文,即松树的枝叶浓密,像青玉色的帷幕,又像绿云缭绕,掩映着书斋,护围着这藏书之所。诗人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松树的茂密和书院的幽静。冯延登《洮石观》诗:“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玄云吐翠微。”写的正是这种氛围。这是静态的描写,而颈联则从动态写出松涛涌动的声势。“长风夜撼千虬动,巨浪时喷万壑来。”夜里长风吹来,松枝像千条蛟龙翻腾,又像万壑中浪涛滚滚。嘉靖《青州府志》载:“青州有八景,而书院松涛居其一。”从这首《松涛诗》的描写看来,确实当之无愧。
尾联“雨露尚须滋养力,庙堂今重栋梁材”,写院中松树如此茂盛而成为栋梁之材,是由于有雨露的滋养。这里实际上是以松树象征人才,赞颂了松林书院这方教育圣地培养出了像王曾一样的一代又一代众多的栋梁之材,而诗人自己也正是松林书院这方沃土培育出的国家栋梁。结尾巧妙地照应了开头,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和地方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赞许。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景言情”,情景交融。诗中通过对书院松涛景色进行有声有色、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松林书院这一教育圣地的赞颂,体现了诗人对松林书院的深厚感情。其次,这首诗结构非常严谨,开头从王曾读书台写起引出题意,中间两联着重描写书院松涛的景象,结尾照应开头,赞颂书院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另外,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象征、倒装、互文等手法,语言苍劲有力,气势恢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书院松涛的特点。
张国钟:1969年生,青州人。教育硕士,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教学能手,高级教师。历任青州一中语文教师,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坊子区教育局副局长、教研室主任,现任坊子区教育局副局长、尚文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