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诗选·半溪书
标签:
杂谈 |
一
依然襆被返句吴,踪迹荒凉似野凫。
一夕孤蒲打蓬雨,声声引梦入江湖。
——金农《松陵雨泊》
http://s12/middle/6236697dga7a414dcb44b&690
金农(1687-1763),字寿门,浙江钱塘人。金农一生别号颇多,唯以“冬心”自重,其诗文集皆冠之以“冬心先生”,且以“冬心”名其居,曰冬心斋。冬心先生精篆刻、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除了书画,颇通琴曲,且好收藏,收金石文字千卷。庚寅春日,半溪先生曾抄录数首冬心先生诗作,付由荆斋打印,为谢其劳,奉上长联一幅,聊充薄礼,斯亦文人间的一桩雅事。
二
http://s3/middle/6236697dga7a400180202&690
还忆山堂夜卧迟,寒灯呼友坐吟诗。
地炉松火同煨芋,自起推窗看雪时
——恽寿平《画芋》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江苏武进人。恽寿平诗词清新、书法俊逸、画笔超拔,时称“三绝”,对后世影响颇大,故有“常州派”之称。恽南田之父恽日初为复社要人,后人奉为“东南理学之宗”,叔父恽向道生为著名山水画家,自创一派。南田自小及长乃至终老,多经丧乱,生活贫寒,但其志淡泊,画风亦得静趣,如其所言:“出入风雨,卷舒苍翠”。
三
红藕花多映碧栏,秋风才起易凋残。
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
——黄庚《十池荷》
注:黄庚疑为宋人。
http://s16/middle/6236697dga7a41e5149ef&690
四
湖上朝来水气升,南高峰色自崚嶒。
小船看尔投西岸,载得三人两是僧。
——江湜《湖楼早起》
江湜(1818~1866)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避乱于温州,夏游雁荡山,乃写下骚体《大龙湫题壁》:“嶂连云兮山四围,仰飞瀑兮从天来,倾万斛之珠玑,为我心兮写哀。噫!风尘澒洞兮故里为灰,非龙湫之宴坐将余生兮焉归?”。越数年,秋游雁荡,再度写下《雁荡归后作诗寄雪樵》:“有人重赴琼林宴,而我重为雁荡游。可笑荣枯同一瞬,未知名姓孰千秋?” 江湜以诗名见重当世,亦工书画。与乐清民间文士多有交往。著有《伏敔堂诗集》及《续录》。
五
荷气迎秋天影寒,赏秋人醉倚栏干。
无风波处真难得,浅水芦花画里看。.
——吴昌硕题《荷气迎秋图》
..
吴昌硕(1844—1927),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虚谷、蒲华、任伯年并称“清末海派四杰”,曾任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其“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常以大篆与草书笔法画梅,线条功力深厚。先生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缶翁出生于1844年8月1日,比半溪先生早生一百年,生日又比半溪先生晚一天。故半溪先生平素对缶翁书画情有独钟,且一度夜梦缶翁,相谈甚欢,醒后以文志之。
六
世风鹈(
——李方膺《题霜菊》
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为“扬州八怪”之一。罢官后寓扬州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以卖画为生。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兼擅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以瘦硬见称。工书,能诗,著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李方膺逝世五年后,郑板桥在一篇《题李方膺画梅长卷》的文章对他作了如是评论:“故其画梅,为天下先。日则凝视,夜则构思,身忘于衣,口忘于味,然后领梅之神、达梅之性,挹梅之韵,吐梅之情,梅亦俯首就范,入其剪裁刻划之中而不能出。”此评移之于半溪先生亦不为过。
七
http://s5/middle/6236697dga7cbfe297a34&690
http://s16/middle/6236697dga7cbff57d9df&690
小楼人影倚高空,目尽疏林夕照中。
为问西风竟何著,轻轻吹来雁上红。
——谭嗣同《秋旦》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湖南浏阳人,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著名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三十三岁。代表著作《仁学》,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八
九天珊瑚照乘珠,紫髯碧眼聚商胡。
银河若问支机石,还让中原老匹夫。
——金农
两年科名一贬官,萧萧华发镜中寒。
回头痛哭仁皇帝,长把灵和柳色看。
——李鱓
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黄慎(实为郑板桥诗)
西园左笔寿门书,海内朋友索向余。
短札长笺都去尽,老夫赝作亦无馀。
——高翔(实为郑板桥诗):
高翔(1688--1753),清代画家,字凤岗,号西唐,又号樨堂,江苏扬州人。“扬州八怪”之一。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交情甚笃。擅作山水,画梅风格疏秀,兼能画像,又精刻印,学程邃。山水画则取法弘仁、石涛二子。晚年因右手残废,遂以左手作画。清《扬州画舫录》中有载:“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著有《西唐诗钞》。
九
九州积气峰前合,万里浮云杖底来。
——施闰章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尝至乐清,并作诗《乐清行》。
十
http://s1/middle/6236697dga7cc01fdeae0&690
南北宗开无法说,画图一向泼云烟。
如何七十年光纪,梦得兰花淮水边?
——朱耷(《题石涛疏竹幽兰图》
朱耷(1626一约1705),号雪个、个山、八大山人等,而世人多以“八大山人”称之。此名号来源说法有二:一说“尝持八大人觉经,因号八大”;另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者也”。八大山人是明宁献王朱权后裔,明亡后,一度为僧、为道,事佛修道之外,以水墨花鸟名世,但黄虹宾则称其“书一画二”。其书以篆书笔法写行草书,笔墨纯净,了无烟火气。
十一
http://s1/middle/6236697dg772e00fb99f0&690
英雄何必读书史,直摅血性为文章。
不仙不佛不贤圣,笔墨之外有主张。
——郑板桥《偶然作》
郑板桥(1693—1765年),又名郑燮,江苏兴化人。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善书、画。世称“三绝”,一时无两。板桥画擅花卉木石,尤擅兰竹,半溪先生写竹时,尝谓“胸有成竹”,此竹亦近板桥之竹,颇有清气在怀;板桥书法有“六分半书”之称,半溪先生早期书法受其影响甚深,但后经变创,自成一家;板桥诗词不落熟语,半溪先生尤爱吟咏,卧于病榻时仍对其《道情十首》念念不忘。
十二
http://s5/middle/6236697dga7cc0575d474&690
从来易水难为别,除却江南不算春。
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
——黄仲则《送陈理堂学博归江南》
黄仲则(1749—1783),名景仁,一字汉镛,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据传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后裔。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颇得其神,诗风放逸,不主故常。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有人读了“疑为谪仙复出”,可惜命短,三十五岁时即客死异乡。著有《两当轩全集》。半溪先生尝有言:诗人中之黄仲则,类如画家中之陈师曾,皆是不登上寿,设若天假以年,必当尽展其才,成就非凡,然黄、陈二子堪称“朽者不朽”(吴昌硕语)。
十三
奴书婢书不屑为,只写人间大胆诗。
——金农《题黄慎题捧砚图》
十四
昨自西湖烂醉归,漫山密筱乱牵衣。
摇舟已下金沙港,回首清风在翠微。
http://s13/middle/6236697dg77725eb5f9bc&690
十五
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干水不波。
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州,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工经术词章,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书法自成一家,草书尤为一代之冠。晚年与板桥一样,以篆、隶法写兰竹石,有金石味。偶作山水,得石涛晚年笔韵。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钞》、《东洲草堂文钞》等。
http://s12/middle/6236697dgaa77b8075a9b&690
十六
北斗横天夜欲阑,梅花睡鹤冷相看。
万松不语风铃歇,清磬一声山月寒。
——八指头陀《月夜不寐》
八指头陀(1852—1912),俗名黄读山,清末著名的诗僧,别号“八指头陀”。一八七七年黄读山廿七岁之时,曾于宁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燃二指,且剜臂肉燃灯供佛,自此号“八指头陀”。其咏梅诗有:“本来无色相,何处著横斜”,流传甚广。大师晚年曾于寺庙四周遍植梅花,世人便称其为“白梅和尚”。著有《八指头陀诗集》以及《白梅集》。
http://s9/middle/6236697dgaa77beaed668&690
十七
老干槎牙酒气魄,疏花圆满鹤精神。
空山安用和羹手,独立苍茫自咏诗(一作:独立苍茫揽古春)。
——赵之谦《题画梅》
赵之谦(1829年-1884年),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伪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浙江绍兴人。赵之谦避走温州后,偶读《安吴论书》,深受启发,遂倾心六朝古刻。其篆刻成就甚巨,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都曾受其影响。其书画作品传世较多,后人编辑出版画册、画集多种,著《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诗》、《勇庐闲诘》、《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其印有《二金蝶堂印谱》。
http://s13/middle/6236697dgaa77c7af2fac&690
十八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郑板桥《题竹》
十九
我爱王遥刀自然,三峰峰外古青天。
五舌竹篁闲一鼓,不经开辟好安眠。
——戴本孝《华岳十二景》
戴本孝(1621--1691),字务旃,号前休子, 安徽和县人,一作休宁人。其父戴重为复社成员,顺治二年在太湖与清军交战中饮箭,绝食而亡。戴本孝终生不仕,隐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画作多以黄山为素材,影响最著者有《望天都峰》、《炼丹台》、《登莲花峰》等。其画多用枯笔,气息高古,近元人体格。有诗文《前生集》、《全生集》刊世。
二十
珍珠无价玉无瑕,小字贪看问妾家。
寻到白堤呼出见,月明残雪映梅花。
——吴伟业《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早年是复社要员,中过榜眼,名重荣极。后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立门户,后人称之为“梅村体”。其诗特点是“诗中有史”。除诗歌之外,吴伟业尚有戏剧作品与学术专著传世。其书画在当时也很出名,惜乎为诗名所掩,后人遂不得知。吴本人亦以诗为重,临终前曾道:“吾诗虽不足以传远,而是中之寄托良苦,后世读吾诗而知吾心,则吾不死矣。”
二十一
秋水接天三万顷,晚山连树一千重。
呼它小艇过湖去,卧看斜阳江上峰。
——石涛
石涛(1630一1724年),名若极,小字阿长,落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是“清初四僧”之一。他的别号很多,有大涤子、清湘遗人等十几个。他取别号多是即兴,过白下得长竿一枝,便自谓:枝下叟。可见率性。石涛山水画学黄公望、王蒙那一路,但借古开今,自成面目。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
二十二
不抽帆子不安桅,两桨霜花细细开。半夜横风吹不断,青山飞过太湖来。
——舒位《月夜出西太湖作》
二十三
云水苍茫风雨大,萧萧丛竹更清寒。
望中绰有虚亭在,谁作江天旷朗看。
——蒲华题吴昌硕《丛竹虚亭图》
蒲华(1839-1911), 原名成,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省-嘉兴人。曾与友人结社鸳湖,诗酒流连,快意平生。三十二岁时妻子病故,时发悲吟,但求“魂兮返斗室”。自兹不再续弦,亦无后嗣。癖好古琴,购藏颇多,屋名“九琴十砚”楼。后寓居上海,卖画为生,为“海派”画坛代表画家,可与好友吴昌硕比肩。晚境凄凉,在孤独中谢世,后事由吴昌硕料理。吴昌硕在其墓志铬上题“富于笔墨穷于命”,
二十四
青丝濯濯额黄悬,巧样新装恰自然。
入手三盘几梳掠,便携明镜出花前。
——吴伟业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
二十五
.夜雨寒潮忆蔽庐,人生只合老樵渔。
五湖收拾看花眼,归去青山好著书。
——黄慎(一作蒲华)《题山水》
二十六
新荫定向墙头过,乱洒桐花隔院中。
——彭孙(鹬去鸟作走字底)《桐花》
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海盐(今属浙江)人。顺治己亥(1659)进士,康熙己未(1679)召试博学鸿词,得第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吏部左侍郎,兼掌院学士。 彭孙()才藻工丽,存诗1500首,多应酬、纪游、抒情、咏物之作,。
http://s15/middle/6236697dg777268f1671e&690
二十七
窗外红飘春意迟,山家养拙已多时。
满空飞絮随风转,一角残山肯让谁?
——担当上人《绝句》
担当上人(1593—1673年),姓唐名泰,号大来,法名普荷,是明清之际鸡足山的高僧。工诗擅赋,长于书画。其淡墨山水人物画,风格枯淡有味;其书法早年得董其昌笔墨正韵,晚年则学王铎,自成法度;其诗时见禅宗锋语。曾与大旅行家徐霞客结为挚友。亦好云游,被时人称为“云中一鹤”。半溪先生曾向我推荐《担当诗文全集》,对其中四十余首咏梅诗尤为激赏。
二十八
自在心情盖世狂,开迟开早惜何妨?
可怜习染东篱竹,不想凌云也傲霜。
——李鱓《题竹菊》
李鱓(1686-1762),,中国清代著名画家,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扬州八怪之一,江苏省扬州府兴化县人,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中年画风始变,转入粗笔写意,遂使“水墨融成奇趣”。晚年流落扬州,以卖画为生。他的好朋友郑板桥曾这样说道:“扬州卖画,与李同老”。
http://s10/middle/6236697dgaa78216463d9&690
二十九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后人亦常称之为“龚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龚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古汉语指文字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半溪先生在病榻前曾给自己写下了一幅挽联“静趣同山,乐情在水”。写罢,告诉我,他的一位故友袁良安逝世时,中堂悬有横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的正是龚自珍诗句。
三十
云林即兴转高孤,老木虚堂傍太湖。
旷朗不容尘隔断,一痕山影淡如无。
——蒲华
http://s14/middle/6236697dgaa782c9a34ad&690
三十一
陈言汰尽费寻思,名为求工每得迟。
腹稿未成先睡去,梦中续得醒来诗。
——甘天宠
甘天宠(生卒年不详),字正盘,号侪鹤,广东新会人。时人称其“瘦秀孤高,如其为人”。善书画,工诗。县志有载:“县令曾聘他为景贤书院主讲,岁得束脩,分半以供社中文会。”著有月岭山房集。甘天宠善画荷花,用笔颇近八大山人。有《荷花百鹭图》、《墨荷图》等传世。半溪先生生平仅画过一幅荷花图,吾妻每月给他染发,便以此为赠,此画曾挂吾家客厅,后来先生私心欢喜,又“借”回去,甚是宝之,大抵是绝少画荷,不可多得之故也。
http://s5/middle/6236697dgaa7830cc9e34&690
三十二
古(一作铁)干盘根碧玉枝,天机(一作地)浩荡是吾师。
画家门户终须立,不学元章与补之
——李方膺自题《梅花册页》
http://s3/middle/6236697dgaa7834af43b2&690
三十三
十度寒香几度寻,何如纸上水云深。
期君莫作婵娟看,中有文贞铁石心。
——朱方霭《题梅》
朱方霭(1721-1786)[清]浙江桐乡人,字吉人,号春桥。博学能诗文,善画山水。人们认为他的话既有天才又有功夫,气韵和技法兼备,具有大家风范。半溪先生尝于《半溪翰墨》跋中提及此诗,有自况之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