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恶性肿瘤生物治疗之我见

(2011-09-10 11:56:08)
标签:

肿瘤生物治疗

抗肿瘤治疗

肿瘤热物理治疗

代谢调理

健康

分类: 肿瘤内科学教案

恶性肿瘤生物治疗之我见

 

    生物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第4种模式,方法目前主要包括: 细胞免疫疗法细胞因子治疗、肿瘤疫苗、分子靶向治疗、放射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生物化疗等。甚至激素治疗、热物理治疗由于通过代谢调理或者提高内生型免疫蛋白方式干预肿瘤机体转归过程,也应归属肿瘤生物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21世纪肿瘤治疗潮流更好地和其他治疗手段结合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生存质量将有助于生物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类单克隆抗体和激酶抑制剂的小分子化合物。单抗类分子靶向药物常用有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等小分子化合物常用有GlivecIressaTarceva。分子靶向治疗实施首先需通过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寻找正确分子靶标据其结果筛选合适靶向药物采用单纯生物治疗、生物化疗、生物放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

通过分离获取患者自身免疫细胞,细胞因子诱导大量扩增出具有高度抗肿瘤活性免疫效应细再回输到患者体内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纠正机体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此类细胞包括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 细胞)、树突状细胞DCs)CD3抗体激活杀伤细胞等此疗法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多种肿瘤及癌性胸腹水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轻微。细胞因子是一类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间质细胞合成、分泌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成熟、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促进或抑制肿瘤生长等功能的小分子多肽类活性分子。主要包括干扰素、白介素、造血刺激因子等。细胞免疫治疗与细胞因子疗法具有互补性常采取联合应用。

 

生物化疗

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等前沿科学为基础强调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分子基础及治疗的针对性、靶向性和有效性。是生物治疗与化学治疗联合应用于肿瘤治疗全新综合治疗模式据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发生部位和发展趋势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和分子生物学行为有计划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和生物制剂进行治疗以取得最好治疗效果。已有一些成功的生物化疗方案用于临床CD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Rituximab CHOPHer--阳性乳腺癌可采用Herceptin+ TAX /NVB, 结直肠癌可用C225 CPT--11

 

肿瘤代谢调理治疗

    应激状态和肿瘤组织持续活跃生存荷瘤机体带来异常代谢状态,以体重丢失和恶液质为表现,使器官功能减弱,患者主要死因。缓解、逆转恶性肿瘤异常代谢,是提高疗效重要途径之一代谢调理治疗是用激素、生物制剂组织特异性物质和营养素通过干预导致异常代谢发生发展细胞因子分泌及功能的方式来减少分解代谢,促蛋白质合成,提供生长迅速细胞必需营养物,发掘营养素药物作用等方式对人体代谢进行干预。有效化疗减少肿瘤负荷,为代谢状态改善提供保障,而良好代谢状态却又是化疗顺利进行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

 

肿瘤疫苗

树突状细胞(DCs是人体内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近年来DC 的理想来源、特异性抗原和负载方法等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DC 激活的细胞免疫特别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机体抵御恶性肿瘤和传染性疾病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DC 疫苗的制备有肿瘤抗原多肽或蛋白直接刺激DC, 采用肿瘤组织蛋白提取物刺激DC、抗原及细胞因子基因转染DC 等方式。其中抗原基因转染DC 或细胞因子基因转染DC, 可以使抗原分子及细胞因子在DC 内长期稳定表达因此其有更好的刺激效果。临床疗效初步看好,正在逐步走向实际应用。

肿瘤热物理治疗

        利用物理能量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温度,并维持一定时间,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温度耐受差异,特异肿瘤组织。高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引起细胞膜、细胞骨架损伤DNA 不可逆损伤来实现上述过程中,肿瘤细胞膨胀并分解释放大量抗原包括肿瘤相关抗原、热休克蛋白和大量自体抗原),促使使抗原提呈细胞和DCs 捕捉这些抗原,迁移到淋巴结并激活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热疗有效增加肿瘤细胞免疫原性产生抗原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目前热物理治疗作为常规放化疗的增效疗法/替代疗法用于临床,可以有效干预恶性肿瘤临床转归的轨迹。

基因治疗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人体靶细胞或组织以取代有缺陷的基因通过其正常表达以达到防治肿瘤的目的。肿瘤基因治疗基本策略主要有基因替代、基因修饰、基因添加、基因补充、基因封闭等。根据功能基因导入方式不同分为体内基因治疗和体外基因治疗。常用病毒作为运送基因的载体。用于各期临床研究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2011年9月10日收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