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超声热固化局部治疗恶性肿瘤60例临床总结
(2010-01-26 12:33:04)
标签:
健康恶性肿瘤热物理治疗杂谈 |
分类: 肿瘤热物理治疗 |
聚焦超声热固化局部治疗恶性肿瘤60例临床总结
李苏宜*▲
*
** 210002
材料和方法
1.设备及相关参数:
HIFUNIT9000型超声聚焦肿瘤消融机由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孙福成教授科研课题组与上海爱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制造,产品标准Q/TEWB02-2001,已经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和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上海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国医检设字SC2001第072号)。
主要参数有发射功率—换能器个数(1-6个),各换能器输出功率(0-100W,全额输出功率是600W)。聚焦超声频率1.0MHz,焦距控制最大距离为157mm,生物组织一级热能量区域范围(双次聚焦后)为φ3×8mm。规定脉冲时间为T1,脉冲间隔时间为T2,单点阵超声释放次数为N。
2.病例选择
2.1入选标准:
1)
2)
3)
4)
5)
6)
7)
2.2 排除标准
1)
2)
3)
4)
在治疗过程中因反应严重或拒绝继续治疗的病人应中途退出.
3.病人一般情况
自2001年7月30日起至2002年4月18日,共治疗病人60例。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范围16岁-84岁,中位年龄48岁。
全部病人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病种:盆腔恶性占位31例;体表占位18例;腹腔恶性占位7例;下肢骨肉瘤3例;左臀部恶性纤维瘤1例。
4.临床实施
疗前常规备皮,清洁灌肠.体表及部分乳腺癌、盆腔、腹腔及肝脏占位无需麻醉;部分乳腺癌需进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下肢骨肉瘤需要硬外麻醉。
5 观察指标
5.1 原有肿瘤相关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
附:疼痛症状
分级标准
止痛效果评定标准
5.2 治疗前后超声影像学的变化,部分病例1周左右进行CT检查;
5.3 部分病例治疗后行病理检查,了解治疗后的病理改变;
5.4 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
1. 临床症状的改善
1.1疼痛
在已完成治疗的病例中,疗前存在疼痛症状者为35例,其中I级疼痛11例,II级疼痛16例,Ⅲ级疼痛8例。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3例。
1.2腹胀
在已完成治疗的病例中,治疗前伴有腹胀症状者10例。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的5例,部分缓解的3例,无效的2例。
1.3肛门下坠感
在已完成治疗的病例中,疗前存在肛门下坠感症状者为10例。治疗后,症状有改善者5例,无效者2例。
1.4尿频、尿急
在已完成治疗的病例中,尿频、尿急者7例。疗后尿频、尿急症状均缓解,尿次数和尿量均有改善。
1.5血尿
在已完成治疗的病例中,疗前存在血尿症状者6例,疗后肉眼血尿消失。
1.6血便
1例血便病例,疗后症状消失。
表2.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症状
|
疼痛
腹胀
肛门坠胀感
尿频尿急
血尿
血便 |
2. 病理结果:
取材光镜观察19例:腺癌10例,平滑肌肉瘤2例,肝细胞肝癌1例,移行细胞癌2例,鳞癌1例,骨肉瘤1例,腺样型颗粒细胞瘤1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18例见凝固性坏死。
电镜观察1例,见凝固坏死组织。
3.超声影像学变化
3.1治疗前后B超图像出现均匀或不均匀的整体回声增强,除个别病人外,在治疗疗程结束后均有改变,表现为治疗前后影像学上的灰度变化,治疗后靶区灰度较治疗前整体增强。
3.2巨块性肿物的局灶性液化
瘤体大小范围大于5×5×5cm,可在疗后数日出现超声无回声的液性改变,病理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坏死组织。
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
4.1打击时的感觉:少数病人存在伴随聚焦超声发射的轻微刺感、痛感或灸感,调节各单个换能器输出功率后可基本缓解。
4.2肿瘤组织侵犯直肠后引起的坠胀感,打击后可短暂加重。
4.3表面损伤:5例病人发生表面损伤,其中4例为局部Ⅰ°烫伤,1例为局部Ⅱ°烫伤。
体温 疗后一周内未见到中、高度发热患者。
讨
1942年Lynn等首次将超声波聚焦,定位于实验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后观察生物学效应,认为其能破坏组织、具有快速简便且周围组织损伤较少的优点,这套实验方法的建立为HIFU治疗奠定了基础。1961年Hickey等在世界首次用HIFU对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行脑垂体破坏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之后HIFU装置经多次改进,功率加大,同时结合现代影像学技术进行发展。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兴起了HIFU治疗学技术的研究,对其作用原理、定位和实时监测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HIFU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等物理特征,将体外低能量超声聚焦在体内肿瘤病灶处,通过焦点区高能量超声波产生的高温瞬间达到65度以上,使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我国若干高等学校及研究所率先在HIFU领域进行了研究,把超声显像探头与HIFU治疗探头安装在一起,诊断超声明确肿瘤部位和形状后,将信息传给治疗系统的计算机,计算机再控制治疗探头对整个肿瘤立体组合适形扫描治疗,完全破坏体内任意大小、形状的肿瘤病灶。同时,通过B超对HIFU治疗过程进行监控,通过治疗前后靶区超声声像图灰度和形状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反馈控制治疗剂量。
1)
2)
3)
4)
5)
超声波高能聚焦治疗肿瘤与其他物理技术如放疗、电磁波治疗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2)
3)
4)
通过本次临床验证,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告,我们认为:
1.
2.
3.
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如HIFU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治疗的安全性监测、精密定位与跟踪技术、探索组织内精确的测温技术、 HIFU治疗的免疫学研究及对癌转移的影响、HIFU与放化疗综合应用以及仪器的改进。未来的HIFU技术应该充分学习、借鉴和移植三维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完全达到计算机模拟定位、适形和调强等。
参考文献[略]
▲ 现为东南大学临床医学教授,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主任,西医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南京 210009)
(2002年4月收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