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三年来高考优秀记叙文回望

(2020-07-01 17:19:58)

              

2017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频道不同请勿打扰

20世纪70年代,自行车还比较稀罕,王老大靠种旱烟攒了些钱,托人从供销社买回一辆自行车,飞鸽牌的,正宗天津货。他有事没事,就骑着飞鸽在村里转两圈,惹得大姑娘小媳妇们眼里喷出了火,一叠声地夸他,夸得他心里甜丝丝的。房屋行人,一溜烟儿地遁向身后,那种感觉,简直棒极了。

老大的侄子见了,闹着要坐车。老大乐呵呵地抱起他,往前车杠上一放,道一声:小鸽蛋,坐稳了,大爷带你去兜风!脚下一带劲,飞鸽嗖的一声出了门,向远方射去。

有时遇到雨天,小鸽蛋也不消停,一叠声地闹着要坐车:大爷呵,明天要是不下雨,你还带我去兜风不?老大笑呵呵地回应道:行啊行啊。他媳妇听了,脸一阴,把小鸽蛋拽到一边,小声嘱咐道:小鸽蛋啊,你大爷忙,过几天还要去赶集,你不要整天缠着他坐车。

小鸽蛋怏怏地回了家,高洼不平的泥地上,留下了一串脚印儿。

物换星移几度秋,小鸽蛋长大了,到城里去混事,回家的次数也少了。

有时老大念叨:快过年了,小鸽蛋有些日子没回来了吧?听说他在城里买了车,也不知是什么牌子的,改天他回来了,我也坐车去兜兜风,潇洒潇洒。”“你就别做梦了。人家现在是私企的小老板,出门都带保镖,会让你这泥腿子坐车?正在择韭菜的老伴儿兜头泼来一瓢冷水。

腊八过后,年味儿渐浓。庄户人家忙着买年货,远村近树,沉浸在祥和的年味儿中。

一天下午,王老大刚直起腰,门前就飞来一辆宝马。车窗摇动,探出一颗头来,高声唤道:大爷,早啊!年货忙齐啦?

老大抬眼一瞥,见小鸽蛋从后备厢里拿出大包小裹,海货居多,礼品上档次。老大搓着手,一叠声地念叨着:大侄子啊,你也是大忙人,干吗买这么多年货啊!我也吃不惯海货,你带去送人吧。我坐坐你的车就满足了。说罢,抬手就要拉车门。

大爷,别别别,车子刚打过蜡,今天不宜坐车。话音未落,小鸽蛋一个健步蹿过来,就像当年蹿到自行车大杠上那般矫健,挡在王老大身前。

老大收了手,讷讷地回转身,抬眼瞥见车后面印着一行字:频道不同,请勿打扰!那一瞬间,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转身回了里屋,推出了那辆老飞鸽,吱吱呀呀地出了门。边走边念叨:不就比咱多俩轱辘嘛,有啥了不起的,真是世道变了,人心也变了。

【点评】

     文章以飞鸽车起笔,引出一老一少的对白,辅以乡邻羡慕的眼神,烘托出老王急于炫耀的心理。兜风一词,平实自然,凸显当事人拥有好车的自豪之情,与下文侄子不肯让老王坐宝马兜风形成鲜明对比。文章正是抓住前后兜风的对比,反映了了市场经济大潮下人们观念的变迁——身份、地位远远高于亲情。这是文章立意不寻常之处。这个立意是以老王的念叨加以体现的,比作者直接议论来得高明。

 

 

 

 

 

2018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野芳虽晚不须嗟

 

宿迁中学   沙洲(2018届)

 

高考前放假回家,手机传来提示音,老爸发来了一条微信:“儿子,我为你打call!”不禁哑然失笑。

和许多高中生一样,我和母亲在学校旁租房住,老爸一个人住,不仅地理上的距离带来了疏离感,热衷于网络新词的我,更是和从不使用新语言的父亲,有了淡淡的心理上的疏离。

父亲是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在语言上曾经有过光辉岁月,为领导写的材料,屡次被表扬,喜爱舞文弄墨的他,演讲得过奖,偶尔在报纸的豆腐块儿也会发现他的文章。

但是现在,父亲的语言已经过时,他与时代脱节了,已经是一个“油腻男”了。

我开始质疑他的高谈阔论,在我看来,他偶尔使用的流行语都是老古董,我开始嘲笑他的自视清高。父亲没有反驳,只是沉默。

高考誓师,放假回家,为了避免和父亲尬聊,我急匆匆地往书房赶,谁知一进门,“毛头,我为你打call!”这吓了我一跳,词汇水平还停留在十年前流行语的父亲竟学会了新词儿,“打call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就随便用!”“不就是加油助威吗?我知道你们年轻人就好这一口!”父亲炫耀似的晃晃手机,有股淡淡的自豪感。

“你啊,学了两个新词儿就瞎炫,我和你在一块儿只能尬聊,”看见父亲希冀的眼神,我一顿。我总想,和一个总是痴迷于七八十年代的品质低劣的武侠电影的父亲,又能有多少共同语言呢?

父亲的眼神黯淡下来,搓搓手,他尴尬地笑笑,小心翼翼地走出了书房。

放下书包,书桌上的一个小本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本子已被翻得发皱起角,打开一看,题为“疑难生词本”,上面书写着父亲工工整整的字迹……

信手翻阅,“怼”,心里抵触反抗;“打call”,加油助威;“老铁”,对哥们的别称;“杠精”,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我鼻头发酸,却又哭笑不得,父亲把我谈论的网络新词都工工整整地抄了下来,想象着那带着一千度近视镜的父亲,在昏黄的灯光下,一边握着手机,一边瞪大了眼抄写的苍老背影,心中竟五味杂陈。对之前对父亲的态度竟有些后悔。

没错,父亲是老了,可他有一颗不服老的心,他学习网络新语言,仅仅是为了和我交谈吗?我觉得不仅如此,他从未失去过对世界的好奇,他不肯任时光消磨,父亲的身体油腻了,可他的心灵从未油腻,学习新语言,是出于对我的爱,更是对自己生命的挑战。

门突然开了,父亲端了杯水走进来,“刚倒好的水,不烫的”,当他蹑手蹑脚地离开时,不知从何而来的冲动,我举起疑难生词本:“爸,我为你打call!”我看见他的眸子“咯噔”一下,飞快地闪过惊喜,难以置信,不知所措的情绪,似乎还有什么要一同奔涌而出。

不由得想起一句话,有点文不对题:“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评析】这是一篇生活气息浓郁,时代感很强的好文章。作者抓住父子之间的“语言代沟”的问题,讲述了父亲为亲近儿子而努力学习网络新词,儿子从冷漠疏离到大为感动的生活故事。切入点小而巧,紧扣住“语言”来立意;以网络新词表现语言代沟,独具慧眼;行文不蔓不枝,描写细致入微。结尾模仿汪曾祺小说《侯银匠》的笔法,自嘲“文不对题”,其实颇有深意,简淡有味。

  文章源于生活。记叙文写作需要“接地气”;用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进而取材于生活,描摹生活百态。学校不是象牙塔,学生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考场作文应该有“人间烟火气”。

                     

20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南瓜小米粥

白米味清,小米味淡,南瓜味甜。一碗南瓜小米,融百味,煮纷呈。【点题】

总觉得人的一日三餐之中,定不能少了粥,而对我而言,在阳光温暖的清晨,喝一碗母亲精心熬制的南瓜小米粥,简直再幸福不过了。

起初,我总会抵触喝它。为何不直接喝一碗清清寡寡的白粥,或是一盘冰凉沙甜的南瓜呢?本是两种个性十足的食物,却要将它们混于一锅之中,味道必定失去了各自的美,而剩下混杂的怪。

【误解】

一日,我沉醉于沈复笔下的园景无法自拔,一勺黄白相间的粥突袭了我的味蕾。没反应过来,只觉口中的粥甜而不膩、清而不寡,慢慢逸散。

“好喝吗?”母亲一脸得意。

转过脸一看,是一碗南瓜小米粥。白米如同飘落的白梅,撒落一地,衬得小米的淡黄、南瓜的金黄,越发显眼。我头一次感觉:这样混搭还不错!

我又咂巴咂巴嘴,你可别说,还真好吃!

ー口下去,又是一口,妈妈笑话我是“刚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只是,这大陆一直都在,却被我的一套理所当然的理论升起的大雾遮住了。

入口,尽是大米的清香,是水稻里饱含的阳光的味道;细细咀嚼,软糯的沙沙的南瓜的甜味迸开来,跳跃着冲破白米的寡味,唇齿间只剩下甜味。

而咽下之后,甜味又一点一点褪去,只留下大米、小米的清香,让人回甘。

【详述过程,突出个性相融相生的调和】

“不错吧。”母亲朝我笑,眉眼弯弯,眸子清亮,仿佛早已洞察了人生百味,物性相谐。

本以为,米会失了清淡,南瓜会失了甜味;却不曾想,甜味弥补了淡,清味稀释了膩,本味不减,反更加张扬了。

细想来,有人追求日子的清淡,渴求南宋蒋捷笔下“只把平生,闲吟闲咏”的清趣;有人追求生活的甘甜,只想把握甜甜膩腻的时光。但也许,二者的结合更胜一筹。平淡中有些许甜蜜,甜腻中又不失内心淡然。甜淡共生,方是最妙人生。

各味相融,才是人生之本。

【拓展提升】

清晨的阳光碎碎洒在碗内,白色的大米依旧清香,金色的南瓜依旧甜蜜,却都浅浅地被阳光调匀。

这样一碗融百味之华,煮出纷呈人生的南瓜小米粥,不知你可喜欢?

点评:

本文审题精准,从日常生活中选材,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作者紧紧扣住味之“调和”来展开,写出白米的清味、小米的淡味和南瓜的甜味之“共存相生”,共同成就一碗满盛爱的“南瓜小米粥”。

作者在品完了可口的“粥”以后,宕开一笔,由品粥而品人生,最后又借助于“清晨的阳光”让画面定格在叙述的客体对象上,使得叙议相融,情理相生。笔触细腻,语言优美,行文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犹如那慢熬细炖的小米粥,食之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