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对策
(2009-12-13 19:40:26)
标签:
教育健康杂谈 |
分类: 家庭驿站 |
(感谢高玉清妈妈提供这篇博文)
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1、过分的溺爱,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习惯
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自己年轻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宠”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因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溺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2、过多的保护扼制幼儿独立性和自信心发展
在家庭中隔代家长对幼儿的吃喝拉撒全部包办代替,这会造成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安全意识让祖辈们往往为孙儿“护驾”。
3、教育意识缺乏和方法不当,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
与年轻父母相比,老人一般思想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观念上任沿袭陈旧的老一套,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4、“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道德的引导和约束
年轻人教孩子知识,满足孩子的某些要求,大多会考虑到是对孩子有利的,会着眼于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由于祖辈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知识面较窄,接受又是几十年前的教育,在面对孙辈教育的时候通常“有这个心,没这个能力”,所以在生理上大多会尽量的给予更多的爱。
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负面影响
在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中,父母在孩子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引导孩子如何与同伴好好相处,在与同伴发生纠纷时,比较冷静,注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然而,当幼儿与同伴交往发生纠纷时,祖辈们总是从自己孩子的“个人利益”出发,想方设法为孩子讨回“公道”,保证孩子“不吃亏”。心理学研究认为,早期与父母建立安全依恋良好亲子关系的幼儿,一般较自信也信任别人,能发展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同伴交往需要的更多是成人的关心和引导,促进幼儿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认识别人发现别人,从而完善自己。
防治隔代教育负面影响的对策,做好家庭有效配合的工作。
1、家长应改变观念,注重家庭教育的效应
2、遇到不同教育主张时,通过单独交谈达成共识
3、对祖辈而言,少“爱”一点点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渡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祖辈们常常对自己的儿女严格要求,而面对自己的孙辈时,却怎么也爱不够。其实,只要少一点点“爱”,隔代教育就能变得完善了。首先,要求孩子每天都按时睡觉、起床。可能这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做到,但能让幼儿明白他也是很能干的。
总之,隔代教育对幼儿影响具有不可避免性,只有在物质与精神环境中为幼儿创设一个文明、安静、轻松的成长环境,幼儿才能全面、和谐的发展,也才能够培养出具有独立个性与活泼健康的自我新一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