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马和之-《后赤壁赋图》《鹿鸣之什》

(2009-10-13 22:46:35)
标签:

中国绘画

文化

分类: 历代绘画及画家

马和之     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高宗绍兴(1131-1162)中登第,官至工部侍郎,有说其为画院待诏,周密曾谓“御前画院仅十人,和之居其首焉”。 

         善画山水、界画、佛像,尤擅人物,仿“吴装”创用柳叶描(一作马蝗描),笔法飘逸,着色轻淡,出入古法,脱去习俗,自成一家。当时有“小吴生”之称。

高宗、孝宗(1127-1189)两朝,深重其画,尝书《毛诗》三百篇命和之每篇画一图,汇成巨帙,明时杭人有存其散佚者。所作笔墨沉稳,结构严谨,构思、意境、造型别开生面。黄公望赞其作品:“笔法清润,景致幽深,较之平时画卷,更出一头地矣。”吴镇谓其画:“清俊可爱,不谓南渡中有此人物,吾侪当为之北面矣。”

     传世作品有《后赤壁赋图》卷、《鹿鸣之什图》卷、《节南山之什图》卷、《豳风图》卷,现均藏故宫博物院;《唐风图》卷、《鲁颂三篇图》卷、《周颂清庙之什图》卷、《月色秋声图》页均藏辽宁省博物馆。

 

 

 

 

         马和之《后赤壁赋图》绢本,淡设色,纵25.9厘米,横 143厘米。系根据苏轼文学名篇《后赤壁赋》内容创作,形象地再现了赋文内容。画面长江浩渺,远山起伏,江心一舟顺流而下,舟中苏轼与同游诸友据舱而坐正在饮酒。天空明月高悬,一只仙鹤飞过。对岸赤鼻矶断岸千尺,矶上杂树丛生,矶下水落石出。布局简远,景致清旷,笔法用兰叶描,秀逸而流畅,设色淡雅,人物生动,别具一格。

         有南宋高宗赵构草书《后赤壁赋》全文,无名氏篆书《后赤壁赋》全文。本幅及前后隔水分钤梁清标、安岐等及清内府藏印40余方。《南宋院画录》、《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宋马和之-《后赤壁赋图》《鹿鸣之什》

鹿鸣之什

         绢本设色,纵28厘米,横86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高宗和孝宗曾书《毛诗》三百篇,命马和之补图,故流传以《诗经图》居多,至今存世尚有16种,但风格、水平不一,其中有真迹,也有摹本,还有伪作和误定本,此图为真迹之一。
         “鹿鸣之什”为《诗·小雅》中的第一组,包括鹿呜、四牡、皇皇者华、棠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等十篇。以十篇为一卷,故名之曰“什”。

         此卷高宗书、和之画十篇俱全,末高宗又书“南院”、“白华”、“华黍”三篇诗序,因为原文有序无诗,故和之未补图。
         此卷一诗配一图,按照诗文内容较细致地描绘了主要情景,清·孙承译《庚子销夏记》评其《诗经图》曰:“古人宴餐祭祀之仪,礼乐舆马之制悉备”,此图即为一例。

         作品画法主要运用马蝗描勾勒人物和树石轮廓,简劲飘逸。它脱胎于唐吴道子“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莱条”的兰叶描,但线条短促,战掣松动,已变纵恣为文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