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水竹坑路行记录

分类: 驴行日子 |
http://s3/middle/623319c5had57adb38812&690
http://s13/middle/623319c5had57adc2d3cc&690
http://s10/middle/623319c5had57bed7d879&690
http://s13/middle/623319c5had57bef6424c&690
http://s16/middle/623319c5had57bf05989f&690
http://s1/middle/623319c5had57bf14c250&690
http://s6/middle/623319c5had57bf2421f5&690
http://s6/middle/623319c5had57bf334d15&690
http://s2/middle/623319c5had57ade13d31&690
http://s10/middle/623319c5had57adf08bc9&690
周末行走水竹坑,一大半取决于这个地名,水竹坑总让人容易联想一些飘渺的东西,可它只是个村名,因古时水竹多而起名。这个典型的水口古村位于歙县杞梓里镇一个深山湾里,村内以柯姓为主,我等粗人咋听到柯姓就与射雕里面的柯镇恶联系上了,名人效应啊!村庄不大却是人才辈出,清后期曾国藩幕僚、李鸿章的亲家僚柯钺,曾用挖地道用棺材放炸药毁城墙的计谋攻了天京,不仅让我想起老家包村久攻不破,长毛也用同样的方法,造化弄人冥冥中似有联系。近代的国务院副总理柯庆施也出自该山村,一村几代就出数位大人物可谓人杰地灵,想到清凉峰山脉相连山那边的龙川胡氏,惊叹这风水宝地果然名不虚传。
http://s6/middle/623319c5had57ae0f1335&690
http://s15/middle/623319c5had57adffc3ee&690
我们要走的路线却是临时决定的,来自诸暨的阿杰与安吉的烈火三人在宣城碰头,早上开一个车直奔目的地,路上开错路,待到水竹坑已经是下午二点,匆忙中询问村人找好向导,因车需停在村中,原计划水竹坑至水村的穿越路线已经不再现实,改成了水竹坑-湖田山-燕巢-黄坛-水竹坑的环回路线,询问向导上山扎需时间,得知还来得及,即整包上路,时为二点半。
http://s6/middle/623319c5had57ad0ba985&690
http://s9/middle/623319c5had57ad1adf38&690
http://s9/middle/623319c5had57ad5804e8&690
http://s8/middle/623319c5had57ad673df7&690
四个人的路程比较简便,这也是自己喜欢人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脚力差不多的情况下,不会拉成长蛇阵,因此消磨宝贵的时间。我们必须到湖田山高山草甸扎营,所以沿途只能一路向前,向导在前面带路,一路踏着徽杭古道,穿越树丛草径,沿着防火道向上攀爬,湖田山的上山路比较陡峭,大伙的体力消耗很大,因时间实在太紧,路上基本不敢多停留,途经剪刀门,就是两方角度很峭的巨石中间一条缝,人只能沿石缝而上门顶,走不多时,边上有一岩洞,但口被乱石所砌,向导介绍在长毛犯乱时村人避于此洞,可容二百多人,现仅外洞还能容多人,巨石下大洞已不见旧迹。路边有一突崖,下有多根树枝弹撑,据说此为撑腰石,用树枝撑住巨石可保腰肌不损,自然在路边捡根粗实的梓树棍撑上方为满意。白砂降是一处花岗岩石风化形成的沙质山坡现象,与龙须山体雷同,阿杰与烈火初次见此山体,难免感到新奇,在此岭背可远眺周边山头,近百米的白沙山脊像一条白龙卧在岭尖,周边的异树奇松,虬枝突兀,远闻足下山谷间溪声潺潺,竟仿若隔世绝谷。
http://s16/middle/623319c5had57aced19ef&690
http://s1/middle/623319c5had57acfc5c40&690
行此不远有一条路可通往龙池,龙池为一大水潭,集湖田山诸湾之水,上方为一突崖,水流形成飞瀑直泻龙池,人却无法直观水池更别说下去,飞瀑分为三段,最下面的水涧已经被当地村子用大口径铁管接为供水源,而人站在最下面的水涧也难以上到位于悬崖中间的龙池,仰视龙池常年雾气迷漫。向导说了很多关于龙池的传闻,以前天旱求雨当地村民都会从崖上投些木头铁块至潭中,以此惊动潭中龙,瞬间悬崖上方就会升起一股黑雾,天上即会下雨,据说非常灵验。解放初期曾有一对父子在龙池附近山林烧碳为生,一天竟生好奇,父子俩人从岩上攀爬到龙池边,突然潭中升起一鳞甲龙状物,怪物升出两手抱住儿子沉入潭中,父亲身手敏捷,攀岩逃窜。回村后父亲哭诉此场景,周围山村人更忌此地,再没人敢去,向导说他村人也曾亲耳听到过此描述。因此地在五十年代前期还是千年不毁的原始森林,古记载中此地还曾出现过野人,至今还有野牛类的大型野兽走动。传闻总归是传闻,笑问向导人力可否行至龙池,向导说带好绳索只要身手灵捷轻装可到达,即笑约下次共赴龙池探秘。
天色越来越暗,已经无心欣赏路边景色,人已经显得非常疲惫,最后一段路还是打着手电行走了将近二十分钟,晚上6点半终于到达营地。
营地是一大块草甸,方围约百余亩,原为一高山湖泊,后遭遇泥石流填满湖成为平原,草地边小溪顺势而过,水中竟游有细鱼,形如竹叶,当地称谓竹叶鱼。此地洗漱显得极为方便,扎营做饭,边上生堆篝火,夜雾迷漫的夜色中方显热闹。
为稿劳大伙,俺亲自上阵,加上所带的菜肴,晚餐显得极为丰盛,四人在夜色中饮酒海侃,美餐一顿即入帐休息。
半夜时分开始下暴雨,所幸帐蓬是新的,正好检验水性,同帐的烈火兄弟冒雨起来关闭帐上的小透气窗,恶劣天气帐蓬显得尤为重要,即无水渗之忧于是一夜睡到大天亮。
完成昨天的使命,下山的路反而显得格外轻松,沿着湖田下山一路经过徐家坞,就是龙池上方的那个山村,又路过燕巢、黄坛村,村中及周边山地上种满了菊花,可惜时分还早,待到立冬,那满山遍野的菊花齐放该是何等的壮观,心里已然期待着下一次的赏菊之旅。
http://s6/middle/623319c5had57ad85bff5&690
http://s6/middle/623319c5had57ad94f6e5&690
黄坛到水竹坑一路都是古道,这段路保存得较为完整,石块铺就的古道在山野中连绵延伸,回想旧时古道上那穿行的路客,眼前此景略显沧凉。
回到水竹坑,下午一点半,随意串走了村中的古建筑,此行程即告结束。